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国杨 《时代教育》2010,(8):211-211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品质的优劣与否也日益引起高校教师的重视.教学品质的高低不但体现了中学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日后个人素质的发展.本文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通过真实的教学场景再现,就如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品质做出有益思索与探讨,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一、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为人师表,在于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培养人才的人首先必须是人才,要具有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可见,教师素质提升是其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切入点和归宿点。提升教师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诚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教育既要重视学生对诚信品质的心灵认同,又要将之化为学生生活实践行为。在实践中提升小学生诚信行为及品质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下面浅谈个人的观点,希望对小学诚信教育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升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现代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本文着重讨论如何通过提升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来提高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一、魅力型领导的特征魅力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所具备的非凡品质,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对追随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  相似文献   

5.
在脱稿说课、手写板书,突破多媒体教学桎梏,回归教育本真的情境下,打造"学会""乐学""高效"的品质课堂,需要教师具备"爱生、厚学、博艺"的通性品质和学科的关键专业能力。教师应在个人素质、专业素质和行动素质的涵养中,达到"课堂品质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学生廉洁品质的培育,存在廉洁教育的误区.概述高职"产教融合"的教育要求及廉洁品质的内涵特征,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廉洁品质培育的意义,指出高职院校廉洁品质培育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最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廉洁品质培育路径.高职院校有...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深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X社团的个案表明,社团骨干的领导力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骨干培养和提升领导力,既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素质和品质,也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8.
自信是个体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亦是提升个人精神品质与思想素质的基础,自信教育对促进中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信教育应当综合协调多种途径,对中学生进行个体自信心培养,以实现自信的纵横合力,帮助中学生增强自信,实现精神品质与思想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思维品质是个体的思维质量,个体的思维发生和发展具有显著的个人差异,思维品质体现的便是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鲁子问,2015)。在英语课堂,特别是阅读课中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英语作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通过有效追问,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抓住阅读文本的精髓所在,进而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英语阅读课中师生之间的问答,特别是教师不同方式的追问,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入。本文通过展示教师在初中阅读课中追问的设计,来探讨如何通过追问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师德作为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一直受到政府及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教师个人权威思想以及职业道德意识的缺失是师德问题的突出症结。解析师德内涵,揭示师德问题,进行职业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推动教师专业化建设和重视教师研究能力提升,作为强化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刘旭花  杜军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9):77-79,82
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知识的系统高效管理己经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必需。在对Blog和个人知识管理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用Blog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及发展个人知识管理博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或利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当下个人信息受到非法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在个人信息概念被界定的基础之上,对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性质及个人信息自决权进行法理上的分析,以寻求其保护的法理基础。这种保护应以个人信息自决权为核心,并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保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3.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何有效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从工资、薪金所得的发放方式、发放金额以及税收优惠等进行纳税筹划,以达到降低个人税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当是对个人信息进行合理利用与恰当保护相结合的法律。欧洲大陆和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路径来保护个人信息,欧洲注重从权利角度出发保护个人信息,美国则更注重从信息流通的角度出发促进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两种价值取向均有其合理与可取的一面。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价值取向上应当借鉴双方的长处,兼顾个人信息的权利保护与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以达到二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相似文献   

15.
受不同语旨的影响,为满足不同读信人的需求,写信人会对人称资源做出不同选择。英文情书中,第一人称直述,引出话题并引导读信人参与话题;第二人称对读信人产生拉力,能加强写信人与读信人的亲密关系;第三人称虽然较少使用,但丰富了人称意义的多种可能性。英文推销信中,第一人称削弱了写信人的权势地位,表达了写信人以期与读信人进行平等、友好的对话意愿;第二人称使两者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第三人称的指代则使推销信更简洁、客观。  相似文献   

16.
A pilot evaluation is reported of a reminiscence program aimed at increasing personal meaning. Fifty-seven older persons completed both a sentence completion questionnaire measuring personal meaning and a depression scale administe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gram. In comparison to a group from a representative survey that was matched on life contexts, the personal meaning profil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ore negative and more focused on self. Hence, a group with impoverished meaning wa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gram.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personal meaning profile was more positive, in particular with regard to self-evalu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social relations. The group that improved most on depression also improved most on personal meaning.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program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7.
人因分析系统将事故致因简化为潜在因素作用于个人不安全行为,个人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根据塔吊事故特点,构建组织与人因分析系统,其作用机制为潜在因素作用于个人不安全行为和组织不合理决策,组织不合理决策和个人不安全行为作用于事故。结果表明:塔吊事故主要有3类作用机制,其中安全文化、个人状态和班组状态对事故的影响最大。针对事故作用机制和作用强度,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和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与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有必要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因此,我国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七)》规定了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两个罪名的增设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高规格时代。但是,相关条文的理解存在分歧,需进一步解释;刑法保护的行为方式不够全面,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宗教和道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宗教信仰对个人具有道德约束、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等积极作用,同时宗教信仰又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容易诱导人放弃自己的道德责任等。在现时代,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宗教信仰对个人道德活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信用经济,个人作为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交易主体,其所体现和所应遵循的信用,即为个人消费信用。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而且对我国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我们应该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个人信用的现实情况,构筑符合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