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是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说的一席话。  相似文献   

2.
陈和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3):251-253,194,264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由直线注入器、储存环、北京谱仪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组成。BEPC于1984年10月动工,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工程奠基。1988年10月BEPC如期建成,未超预算,并在建成后迅速达到设计指标。10月24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所视察BEPC。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中国必须在高科技  相似文献   

3.
论述邓小平一向重视高科技意识,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全文串透了邓对高科技知识观念、意向观念和高科技的决策观念。  相似文献   

4.
对所有参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建设的科技人员、工人及干部来说,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10年前的10月24日,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及有关中央领导同志又一次来到高能所,与我们一起共同庆祝对撞机高速、优质地如期建成。这是我国高科技史上的一件大喜事。小平同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BEPC,会见了主要建设人员,并作了极其重要的讲话。每当我们回忆起这一时刻,心情总是十分激动,无比兴奋。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并总结了70年代以来世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敏锐地指出:“高科技的发…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09,(10):31-32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其中,大科学装置的存在和应用水平,正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具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志鹏教授和李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τ轻子和粲物理研究”,经4年的工作后于1996年6月结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作了如下评价:“本项目所研究的粲物理和τ物理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上展开了有关J/ψ物理、ψ′物理、τ物理、D物理和D_S物理的研究取得了若干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好评与重视,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和国际轻子光子会议上被多次引用,部分结果已被国际权威的粒子数据表所采用”,“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基地的中国国内的高能加速器实验物理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全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无不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关心、支持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极大地鼓舞着我们广大科技术工作者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去努力拼搏。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建造成功,充分反映了我国高、精、尖技术的实力与水平。这台对撞机能将一根头发粗细的二根束流,在周长有240米束流管道里,按相反的方向以每秒200万圈的速度准确无误的对撞。其控制技术的难度可见一斑。所以它的研制成功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北京正负电子…  相似文献   

8.
北京谱仪(简称BES)是中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在用于研究基本粒子性质、探索物质最深层结构的探测实验设备中,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高能探测器。1984年10月,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奠基,在北京西郊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内,开工建设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实验发现四夸克物质(粲物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1988年10月建成,被《人民日报》称为"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2004—2008年,BEPC进行了重大改造,对撞亮度提高了80倍以上,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双环对撞机之一,也是粲能区迄今为止亮度最高的对撞机。北京谱仪III(BESIII)是运行在BEPCII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高能粒子物理学领域里,科技工作者们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地改善邓小平同志极力倡导建立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功能,能够高精度地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末重新提上日程。高能加速器技术路线的确立,经历了从轰击固定靶质子加速器到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转变,即从"八七工程"的下马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的出台。"八七工程"是基于中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和在最大范围内听取的海外专家的意见而做出的决定。因此,将"八七工程"称作"洋跃进"并不妥当。选择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反而是一次"冒险"的决定,因为对撞机刚刚兴起不久,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还没有人才和技术基础。对撞机方案的选择离不开李政道等海外物理学家的强烈建议与积极支持。回顾这段历史,对中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铭汉是我国著名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参加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并全面负责北京谱仪的设计和建造。北京谱仪建成运行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物理成果,做出了至今最精确的τ粒子(τ念作陶)质量测量等,在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功勋卓著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为读者呈现一个科学巨匠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美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成就。本文作者亲历了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中的"7403工程""753工程""八七工程"以及最终的"8312工程",讲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并对当时该项目的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继"两弹一星"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它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我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揭开了我国高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为深刻认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战略价值,充分发挥其科研潜力,支撑国家未来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以及日本非对称正负电子对撞机(KEKB)为研究对象,构建重大设施成果对学科领域发展影响机制模型和适用于高能物理领域的主题词库,使用基于模式匹配的主题抽取法分析相关设施成果的引文分布及主题强度演化,并提出设施成果“价值持续性”“价值重要性”概念,定义重大设施对学科领域发展的4种影响类型以及形成类型判别的三维战略坐标。结果发现:LHC运行时间最短但成果总量大幅领先,且具有积极影响类型的成果集中出现在LHC中;Belle在高被引论文占比与数量方面都明显较高;BEPC在成果产出方面与其他设施有较大差距。最后,为推动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学科领域发展产生更多更重要的积极影响,提出要提高现有设施运行与科研效率、发掘具有优势前景的研究领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5):542-549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验收由高能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于7月17日顺利通过由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BEPCII是目前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该工程项目建议书于2003年3月获国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科学奖中的“人才链”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诺贝尔科学奖是当今自然科学界公认的最高荣誉 ,2 0世纪至今为止的 4 56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是 2 0世纪科学的“超级精英”。从科学学的观点来审视 ,我们会发现他 (她 )们中间存在着一个个的“人才链” ,正是通过这种“人才链” ,使使知识得以积累 ,学派得以形成 ,创新得以延续。文章分析指出 ,科学形成“人才链”的主要因素有 :科学大师是“人才链”的核心 ;不断创新是“人才链”的关键 ;宽松环境是“人才链”的土壤 ;“马太效应”是“人才链”的媒介。并认为 ,在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中 ,我们应该加强规划 ,找准方向 ,重点倾斜 ,培养帅才 ,自由探索 ,敢于创新 ,以形成自己的中国学派和“人才链” ,进而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亲历记——柳怀祖的回忆》,柳怀祖口述,杨小林、陈京辉访问整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年,30.4万字,384页,定价62元。2017年5月,柳怀祖先生送给笔者一本新书——《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亲历记——柳怀祖的回忆》(图1),并嘱笔者读后写一篇评论文字。柳先生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笔者曾经关注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方案的提出与确立的历史,做过一些文献搜集和口述访谈资料采集工作。笔者也是因此事与柳老师结缘的,并成为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09,(6):2-2
历时5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圆满完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京宣布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