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有独到的见解,流传至今的陶冶成才观是其教育思想的主体内容之一,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王安石主张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选拔标准,严格选拔人才,规范人才管理,使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出特长。其"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的理念,对于当前我国的人才管理同样存在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陶冶”的本义是烧制陶器与冶炼金属,比喻义是修养品格、造就人才。在教育上,我国古代教育家最早提倡运用陶冶方法。如老子说:“阴阳陶冶万物。”董仲舒把陶冶作为一种德育方法,在《对策》中提出来:“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汉以后,陶冶法更加加引起广泛注意。南北朝时期颜之推说:“人在少年,精神来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颜之推在此指出了陶冶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宋朝王安石从变法革新的政洽需要出发,提出陶冶人才是当务之急,并为陶冶法下了一个定义:“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在王安石看来,陶冶人才并不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出创新教育精神,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十方面加以考虑:1.以观念的转变为前提开展创新教育,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和“学习的革命”,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陈规,勇于开拓新的境界,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认识创新教育。转变“升学为主导”的教育目的观,树立为培养合格人才提高综合素质服务的思想;转变“升学成才”的人才价值观,树立“行…  相似文献   

4.
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成才观教育,实施正确的人才成长导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青年学生的成才观教育应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注重成才导向、确定主要目标、培养创新素质、倡导主体意识、强化实践要求,不断促进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长春一中创建于1928年,依据70多年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秉承老校优良传统,构建素质教育发展模式,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为了培养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学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为学生成才架桥铺路;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为学生成才投石问路;以排球为传统项目,推行体育特色工程,为学生成才开辟直通车。一、办学理念创新——树立“发展”意识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21世纪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教育哲学的理论核心是“生存”,他的“自由”本质上是指内在自由和内在权威相统一的“生存的自由”。基于“生存本体论”的自由观,教育被定位于一种生存交往活动,自由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因素。生存自由在教育实践中强调求知意志,使“理性”和“非理性”相结合,要把大学建成“生存共同体”,并在传统的陶冶中纳入“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效益观:纠正了以往认为教育事业是消费事业的错误观点;二、新型人才观:追求培养富于开拓创新,具有强烈进取意识的新型人才; 三、育人教育观:全面成才观念取代了单纯“升学观念”,中学教育由“应试”向“育人”转变;四、“超前教育”观:人才教育中的“因才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由层次观向类型观转变,将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融合,从“大职业教育”观出发来构建职业教育类型体系。这一类型职业教育体系由陶冶型职业教育、通用型职业教育、专门型职业教育和专业型职业教育四个部分构成。陶冶型职业教育是指培养人的职业意识与劳动观念的教育,包括中小学的劳动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吉林省第一次素质教育研讨会的基础上,由吉林省部分教育工作告经过深入探讨合作的《人才设计指南》一书由大连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成才寄语——不拘一格降人才”;“教育成才指南”;“自学成才指南”;“劳动实践成才指南”五部分组成。涉及“教育学”、“人才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其中谈到“人才素质结构”;“人才发展战略”;“成才一般规律”;“人才个体设计”等内容。并且有二十几篇成对范例介绍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成才者的足迹。该书强调了“人的素质”是成才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的总体态势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他们的成才目标、价值、心理(意志)还存在需改进的地方.高校要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点希望”为指针,从引导大学生把握成才目标导向、认知成才意义、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推进大学生成才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2.
孙林涛 《中国德育》2004,(1):24-24,56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依据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成人成才”越来越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育人理念。“成人成才”教育既包括人的共性的发展,也包括人的个性的发展。它要通过确立“成人成才”教育目标,构建“成人成才”教育的课程教材体系,完善“成人成才”教育方法,建立  相似文献   

13.
转变学科本位观 ,树立教育类型观、结构效益观和终身教育观 ,从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的高度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强化政府支持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构建成才“立交桥” ,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健康、有序发展。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伤仲永》一文是王安石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他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借方仲永的生活事例,突出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一直被后人作为劝学育人的典范篇章,并长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但是,王安百《伤仲永》一文虽然力图强调后天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突出个人成长离不开积累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应把“育人”放在重要地位,即“成人”重于“成才”,“成人”才能“成才”。中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高考指挥棒”的束缚,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因材施教、探索和尝试。适合于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方法和育人模式,结合教学实践和教材内容,尽可能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突出人性陶冶,在教学中渗透做人道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优势,把“育人”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为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大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得到培养;二是数学教育更注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大众数学”观下的创新教育理念是:创新,人人都可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为培养创新而教育.而且要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迎接加入WTO的挑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入 WTO,为中国经济和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 ,迎接挑战的对策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为此 ,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即树立教育发展、改革观 ,“适应性”的质量观 ,新的教育体制观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能力为本”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8.
“荆公新学”是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变法期间,王安石对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科举与教育亦非常重视。关于科举制的改革,可以概括为“变声律为议论,变墨义为大义”;关于教育学校的改革,首先是立太学三舍法,其次是设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方法上,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观的中心问题是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在满足人们娱乐和审美需要的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首先,音乐教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孔子认为教育人“成才”不外乎三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教育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制约其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应具有“兼容性”、“倾向性”和“伸缩性”;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应关注“人性”,教学习得应重视“隐性”,教学内容应强化“术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应具有适应性、多样性和复合性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