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浙江档案》2004,(10):36-36
清代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鼎盛时期,期间形成的原始地方契约,对研究当时的农业、商业、风土人情等具有极高的参考研究价值。此次入选第二批浙江档案文献遗产的《清·江山县长台地方契约》,形成于清代顺治九年(1652)、康熙元年(1662)及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2.
形成于顺治九年(1652年),涉及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等7个年号,时间长达250多年的一批清代地契档案最近在浙江省江山市档案馆被挖掘整理。江山市档案馆共存有解放前档案13871卷,2000年他们挖掘整理出的清代《清漾毛氏族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巴县档案是我国现存时间较长、内容完整、数量较大的县级地方历史档案。最早确定巴县档案起始时间的是四川大学历史系教师伍仕谦同志,他认为巴县档案“由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至民国三十年(1941)止,共184年”。此后,四川省档案馆、局的一些同志认为该档案始于康熙九年,但根据不足。目前一般认为巴县档案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988年10月中旬,笔者在翻阅清代巴县乾隆朝档案时,发现了两件乾隆二十二年前的文件,即“乾隆二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巴县正堂给发孝里四甲民杨尔菴认充乡约执照”,“乾隆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巴县正堂给发孝里四甲民王星一认充保长执照”。这两件文件之所以能成立有如下理由:其一,此文件不是抄白或拓片,文件所标年月即为文件制作时间;其二,此文件起始及末尾处都经朱笔标批,并在朝年处盖有方二寸一分、文曰“巴县之印”满汉各半垂露篆朱  相似文献   

4.
刘爱民  袁拿恩 《上海档案》2007,(1):F0002-F0002
近日,市档案馆接收一批历史档案。其中,有一组清代至民国的地契档案弥足珍贵。尤以形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的一份地契较为珍贵,是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最早的地契之一。其余形成时间比较早的地契档案有形成于嘉庆五年(1800年)、嘉庆二十三年(1828年)、同治四年(1865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地契。此次被接收进馆的档案中,还有一批原协新毛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3月,馆藏档案、资料510035卷(册)、件,包括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的《潭度黄氏族谱》,乾隆十一年(1747年)的地契,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张謇与大生集团档案等等。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贵阳市档案馆成立于1960年1月,是一所地州级综合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有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及资料。共有档案123个全宗,IO9686卷,音像档案311盒,照片档案77O2张。一、清代档案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其主要内容有:私房买卖典当契约、万寿宫六府征稽谱、重修征稽谱、重修碑记、借助银两帐簿契约、历届总理首立名册、盂兰会记录等。由于这些史料大部分是一些契约、收据,数量较少又很零散,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因此在整理档案时没有建立专门的全宗…  相似文献   

7.
王晓春 《历史档案》2007,(1):131-132,135
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保藏有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17882卷,是清代南部县衙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是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外交等在地方的缩影.档案时间跨度为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没有断代,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且,档案涉及的地区广泛,辐射川北,全川,西南以至内地许多地方.南部县衙门档案按形成时的原始形态分类保存,吏、户、礼、兵、刑、工、盐七房档案完整,档案形成的固有联系得到尊重,极具原始性、系统性.其内容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近日,长安区教师王同锁向陕西省档案馆捐赠114件清代时期契约、诉状、民风民俗档案,上起乾隆17年(1753年)至民国21年(1932年),最早的档案距今已有260年。按时间划分乾隆时期10件、嘉庆时期4件、道光时期4件、咸丰时期3、同治时期2件、光绪时期41件、民国时期2件、年代不详48件。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内江市档案馆,于1963年12月开始筹备,1965年9月正式建成。截止1988年底,馆藏116483卷(册),其中档案143个全宗,81723卷,资料34760册。馆藏的清代档案,从康熙四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703—1911年)共33卷,475件。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契约档案,涉及范围有内江县、安岳县、乐至县等,二是诉讼档案,集中反映了乐至县的情况。它从一定角度和范围记录了清代土地兼并和民风民俗情况。馆藏的民国时期的档案,从民国元年至三十八年(1911—1949年)共37个全宗,37647卷,主要有四川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所辖的行政、军警、法院、税务、厂矿、学校和曾设在内江的四川省高等法院、四川酒精厂、资川酒精厂等机关的档案。其中,尤以川康区食糖专卖局、内江甘蔗试验场、中国联合炼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糖厂等单位形成的糖业档案最为珍贵。这部分档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民国期间内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政、司法、军事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历史,是研究民国史和地方史、特别是糖业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该文献形成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11年(清宣统三年),共571件,保存于甘肃省档案馆。该档案记载清代末期中央、地方各级官府衙门和德商  相似文献   

11.
逛旧书市场,偶然发现一捆契约档案。摊主徐先生告知,这些契约来自永登县,已被两个收藏者购去部分。征得徐先生同意,又找到俩收藏者,我全部借阅了这些契约档案。现就所见所得,谈点认识。一、基本情况这些档案共104份,产生地为永登县红城子官川渠村。大小不一,多为改山纸,墨笔书写,字大多写的较好。起止时间:清代乾隆五十七年(BC1791)—1957年,时间跨度167年。按形成时间分,清代40份,其中乾隆年间2份,嘉庆年间3份,道光年间2份,咸丰年间2份;同治年间5份,光绪年间22份,宣统年间4份;民国时期3…  相似文献   

12.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档案局藏有乾隆六年(1741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间的近二百年的清代喀左旗王府公文档案多为蒙文,兼有少量的满文、汉文.这些幸存的档案文献,作为蒙古族灿烂的文化遗产,记录着喀左旗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天桥双碑”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敕建于天桥两侧的两块石碑,两碑矗立于天桥两旁,形成了“一桥双碑”这一清代北京中轴线南端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根据相关清代档案梳理了“天桥双碑”的变迁过程,揭示“天桥双碑”变迁的历史真相,以期进一步丰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正 《中国档案》2007,(7):21-22
吉林省档案馆保存清代以来档案资料80余万卷。其中有清代、民国、伪满等时期具有全国意义的重点档案。这些档案比较翔实地记载了自1754年(清朝乾隆十九年)以来吉林省地方历代政权机构的成立发展及其政务活动。清代档案内容涉及清王朝的边疆治理、经济贸易、军事防务、行政区划、民官设治、移民实边,以及对外交涉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11,(12):1
平谷区档案馆馆藏档案136个全宗,21个门类,档案216803卷件,资料59443卷册。馆藏年代最早为康熙三年(1662年)的邸报。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平谷地区的革命历史档案、乾隆年间的老地契、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平谷县志等,还存有少量的清代线装书及百年驴皮影等。  相似文献   

16.
《档案时空》2006,(4):F0003-F0003
湖南雀档案馆馆藏有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历代湖南巡抚的奏折.记载了清代湖南农业、水利、灾荒、雨水、平粜、地丁、田赋、粮价、教育等方面的情况。还有云峰、雅礼.明德及周南女子中学等私立学校的有燕档案.其中云峰、雅礼中学档案存有顺治、康熙、乾隆、嘉庆至光绪年阃的地产契约副本和照片数百件。  相似文献   

17.
武世平 《档案天地》2014,(4):11-12,27
正不同时期地契、税票等档案是研究土地、税收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资料。笔者收藏有一套大清宣统元年的官方地契,及民间土地、房屋、器物交易契约和执照、串票若干。其中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官方地契约一套;民间契约(清朝至民国年间)4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完税凭证12份(串票4份,执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馆位于怀柔区青春路乙2号,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目前馆藏98个全宗,80509卷档案,排架总长度为790.5米,其中馆藏年代最为久远的是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民间地契,时间跨度为208年.民国时期的档案史料包括"革命历史"和"旧政权"两个全宗,另外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怀柔区委、区政府机关及区属各委、办、局和乡镇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张渭瑞出卖熟荒山田契约》(以下简称《契约》),形成于康熙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是四川省档案馆藏清代康熙朝少数档案中时间早,最珍贵的一件史料。 该《契约》正文200字。加上民国及解放后的几次批注,共近600字。反映了康熙末年以来四川地价人口、税赋制度、风俗及政区的变化情况,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四川各级档案馆保留的大量清代地方县级衙门档案,以存载清代历史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著称,是我国现存清代地方历史档案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清代四川巴县衙门档案和南部县衙门档案。巴县档案计11.3万余卷,保留了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资料,记载了清七朝175年的历史。南部县档案,计1.8万余卷,约10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