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功过一直是文艺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文章从金圣叹腰斩《水浒》的思想基础及金本与全本《水浒》思想内容到艺术成就的比较,认为金本所以几百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就在于它保留了《水浒传》的精华部分.金圣叹腰斩《水浒》不是有过而是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2.
在臭名昭著的金批《水浒》前面,有三篇序言,一篇读法,一篇伪造的施耐庵序,共是六篇文字。为自己或别人的著作写序,很少有这样连篇累牍地为文的。金圣叹为什么这样作?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他腰斩《水浒》的政治目的,深入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和讨论。金圣叹自称“十二岁便得贯华堂所藏古本”。其实,这不过是欺人之谈。正如鲁迅所指出的:“他大概并有什么古本,只是凭了自己的意见删去的,古本云云,无非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把《水浒》砍掉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实,鲁迅非常不满意,专门写了评金圣叹的文章,叫做《谈金圣叹》。鲁迅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一针见血地指出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反动实质:“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金圣叹把《水浒》搞成“断尾巴蜻蜒”,这样一来,七十一回本的《水浒》也就显得较隐晦,宋江的叛徒嘴脸也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使历代统治阶级机会主义头子,更能利用宋江这个投降主义的典型来欺骗人民,腐蚀革命。金圣叹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又以什么手法来肢解《水浒》呢?金圣叹,明末清初的反动封建文人,苏州人,又名人瑞,圣叹是他的号。他一生没有做过官,连补一个秀才也曾被黜革,但他是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是一个顽固的地主阶级分子。在他的一生中,为了宣扬反动儒学,曾呕心呖血地评注了所谓六才子书,他以《离骚》为第一才子书,《庄子》为第二才子书,《史记》为第三才子书,《杜诗》为第四才子书,《水浒》为第五才子书,《西厢记》为第六才子书。通过对这些书的评点,来鼓吹孔丘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治人之道。他自以为是孔丘之后  相似文献   

4.
武小新 《文教资料》2013,(9):7-8,42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那就是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及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对这三个问题的研究学界众说纷纭。但无定论。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金圣叹对《水浒》接受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金圣叹对《水浒》潜在的内涵进行了属于他的揭示和创造,金氏的才子个性在其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其人,向来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金批”无论在当时或后世确实受到过许多人的推重。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就称:“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但对他的“评点”,历代也都有人进行非议。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就曾说过:“金圣叹好批小说,人多薄之。”“五四”运动以后,金圣叹就逐渐被当成一条“死狗”,遭到普遍的鄙弃。近来随着新的思想解放的浪潮,有人起而为金圣叹“翻案”,某些学者对他推崇备至,似乎在古代文学理论的天  相似文献   

6.
《水浒》的版本可分简本和繁本两类,繁本主要是原来的“百回本”。金圣叹挖空心思把原第一回改为楔子,删掉七十一回以下的文字,加上了“惊噩梦”一段;在文字上作了多处删节修改,写了评语和大量的夹注。这就是三百年来最流行的七十回本“金批水浒”。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腰斩《水浒》,留得断尾巴蜻蜓之名。自此,三百多年来,研究者意见纷纭,各持一端,罪者在此,颂者也在此。尾巴断得如何,若强求一致,当然不易。不过,无论此公腰斩动机怎样,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他毕竟留给后人一部金批本《水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倾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水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水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包括《序》、“回前总评”和“文间夹批”三个部分.其中有对《水浒》思想内容的阐发,也有对《水浒》艺术特色的分析.后者是金批的重点.但过去,对金批中这些重要的艺术分析,否定的多,肯定的少.象胡适那样不作具体分析就简单粗暴地扣一顶“机械的文评”、“八股选家的流毒”的帽子,表现了完全的民族虚无主义,应当否定,时至今日,大概不会有什么异议了.即使如后来的一些同志那样,对金批虽作了一些具体分析,但对其中的一些艺术论观点,仍笼统斥之为“形式主义”,这也是不够实事求是的,时至今日,也应该重新加以研究.好在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可以实事求是地探讨金圣叹各方面功过的学术氛围了.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倾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水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水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水浒热”的兴起 ,金批《水浒》问题重又回到人们的视野。金批《水浒》有功有过 ,功大于过 ,尤其在思想倾向的引导上面 ,远胜于原著  相似文献   

12.
元代著名长篇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从清代评点家金圣叹主观臆断为四剧后,一直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争论问题。 本文只想从今传的《西厢记》的五剧考证,金说是不成立的,肯定其五剧的存在。 金圣叹善于“腰斩”,他曾腰斩《水浒》,成为奇迹,得到世人好评,但用其法去腰斩《西厢记》却不可以。 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剧本本身找原因,是最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将《水浒传》改为七十回本,使金批《水浒》成为又一片新的文学意境,又一组新的艺术形象。这是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精神的深化和延伸,是对孔子删《诗经》、编《春秋》之史学观、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又是艺术欣赏的过程,其中有审美的愉悦,也有理论的思索。金圣叹将自己对《水浒传》的独特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金批《水浒》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式批评文体的样范。  相似文献   

14.
丁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71-73
金圣叹“以文律曲”批评《西厢记》,使得《金批西厢》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批本目的就是“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和“教天下以立言之体”,就《金批西厢》和《王西厢》的异同,来看金圣叹戏曲理论中的“立言之体”,尤其是偏重于分析《借厢》一出的人物形象,从而去体验金批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金圣叹“立言之体”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5.
辩析太平国史家罗尔纲先生“考订”的《水浒传原本》之伪,及其重复的他人“发明”的“金圣叹并未‘腰斩’《水浒》说”之误,兼驳其反“两种《水浒》说”之道而提出的“两截水浒说”之断难成立。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是否“独恶宋江”.这是《水浒》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论证了金圣叹”独恶宋江”是真.是“骂杀”而不是“捧杀”;指出金圣叹是明代后期重要的启蒙思想家.他率性任情、以情格理的反道学的思想顿向是其“骂杀”宋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金批《永浒》时而出现对宋江的“赞语”,也做了具体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为了使用“障眼法”.使其作品在朝廷明令禁毁《永浒》的特定政治环境下得以付梓问世。  相似文献   

17.
本评价了江蛰君《论水浒戏》一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肯定江辨明了两类水浒戏曲彼此间对立的政治倾向;理清了水浒戏曲、话本与《水浒传》小说产生的过程,赞扬了歌颂起义英雄的水浒戏,批判了丑化农民起义的水浒戏,并对金圣叹腰斩《水浒》持基本肯定态度;与此同时,本作还对43集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有两种:一是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一是七十回本《水浒传》。前者叙述了梁山起义的全过程——从聚义,到招安,到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直到宋江等人被毒死;后者是清人金人瑞(字圣叹)所传的本子,结束于英雄大聚义,金圣叹添上了一个卢俊义的“噩梦”,梦见梁山全体英雄为张叔夜所擒。后人说金圣叹“腰斩”水浒,就是因为他一刀砍去了英雄大聚义以后的所有情节。平心而论,《水浒》中最精彩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前七十回。当然,在《水浒全传》中,七十回以后到受招安以前,也有不少精彩的章节,如李逵元夜闹东京、李逵大闹忠义堂以及后来负荆请罪等。  相似文献   

19.
金圣叹以其放荡怪诞、持才傲物的“怪杰”面目著称于史,更以《水浒传》、《西厢记》为代表的六才子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引起了无数后来者的赞叹和批评。金圣叹总结了六才子书的共同写法:“曲笔”。他说“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西厢记》最是解此意”。而急切间很难通过《左传》、《史记》的评点将这种写法指示给读者,所以他想借《西厢记》的评点把这种写法传给弟子。本文试图以金批《西厢》为主要依托,结合金氏的其他几部才子书的评点,对金氏的曲笔说作一系统的阐述,以抛砖引玉、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20.
350年以前,我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大文学评批家金圣叹先生就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读书”;而“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他又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而现在我们可以加上一句:不读《金本〈水浒〉》,又何以能知《水浒》之奇? 我还认为:几十年来,我国的《水浒》研究,一直是在误区中徘徊;一些重要的分歧意见,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其原因就在于人们没有能把《水浒》的问题和金圣叹的评价问题,纳入一个大系统来研究。我认为,要攻克《水浒》这座堡垒,首先要占领金圣叹研究这个阵地,要把它作为制高点,这样才可能以破竹之势,无往而不胜。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