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同底数幂的除法”这一节重点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这个性质,既是幂的运算性质之一,又是整式除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3.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是分式运算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切实掌握,其方法是先通法,后巧法.  相似文献   

4.
发现文本“意、物、形”要素之同异,是群文读写有效结合策略实施基础,通过“同意异形异物、同物异意异形、同形异意异物”三种具体策略实施,方能真正实现群文读写有效结合,体现出学习角色平等、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群体构建等合作学习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编辑与作者之间有“异”有“同”,其“异”是绝对的,“同”是相对的。不认识二者之间的“异”与“同”,就不能真正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虽然是相对的,但它是编辑和作者二者之间的最佳境界。没有二者之间的“同”,编辑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就难以妥善地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以“同”为前提与以“异”为前提有很大的不同。要使编辑与作者二者之间从“异”到“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止单一化的倾向。目标虽然是一致的,但求“同”的途径和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应作全方位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一种全新的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可实现uO大于uI,或者uO小于uI的同相比例运算,且uO/uI与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一样等于Rf/R之值.在同相求和电路中,用全新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分析思维,可得到简单的同相求和运算形式.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一数学教材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由原来的八个减为三个,这使学生解题时增大了运算、推理的量和步骤,为学生进一步解综合性较强的三角题设置了很大障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将原来删减的五个基本关系式补充介绍给学生,这就增加了学生负担,也与教材编写意图不符.本文介绍一种用三角函数的原始定义,数形结合,求解“知值求值”的方法,能迅速、简捷地求同角三角函数值.  相似文献   

8.
含参数的恒成立的不等问题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类重要题型,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常出现在高考和各类竞赛试卷中,所用解法不尽相同,不少考生看不“破”这些考题的“形异质同”,解题时常因思路不清或运算复杂而导致解题失败,为此,笔给出这类考题简单易想的求解通法——函数最值法,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9.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同学们除了掌握好课本中有关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外,如果能熟练运用下面总结出的函数中的五个“同异”法则,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分式的运算是分式全章的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运算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学好分式的加减运算为分式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分式的加减安排了两节课,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在学习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后进行,通过类比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了新知.  相似文献   

11.
初中人教版代数第二册中《9.4分式的加减法》是初中代数中的一个重要运算。而对于其中一些较为特殊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用其法则又较麻烦。如能根据其特点,运用一定的技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课异授”校本教研的基本特点是贴近实际、同伴互助。突出这一特点,我们建立了“同课异授”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备课组集体研究准备同一课例并依次授课,一轮课后集体评议修改教案。执教者借鉴改进形成优化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整个研究过程通过梳理将“问题”上升到“课题”,通过分工“小题大做”,提高研讨解决共性问题,既能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又能提升教师群体专业水平。这里以我校“优化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为例,一探“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基本轨迹.发掘其中蕴含的教师专业发展点位。  相似文献   

13.
一、要注意运用转化方法解题 “分式”这一章中多处运用了转化方法,如:分式除法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分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相似文献   

14.
留意近几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探究性试题中,不少题目虽然面目不同,所用材料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但所选用的背景知识却是相同的,解题的思维路径也是一样的.大家在研究这类形异而实同的题目时,请注意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了.  相似文献   

15.
解析几何解题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大量的代数运算,其中最值问题就是典型问题之一,如果一味将目标函数确立为一元函数的最值问题,所涉及的代数运算就会很大,但是如果我们能适当地构造二元目标函数,并注意到函数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等方法求解最值,往往可以使得运算得以简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元”也更体现了平面解析几何“二维”的特征.下面以平面解析几何中几个典型的最值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惠施的同异观是朴素辩证的.庄子和公孙龙,对于惠施"毕同毕异"的思想,相继各执一端而均流于片面.墨子后学和荀子,综合了庄子和公孙龙的观点,承认有同有异,提出要"明同异之处"和"辩同异".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古代小说刻画人物个性的“同中见异”张玉芹小说家的使命在于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基石在于个性鲜明.中国古代著名小说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和永垂不朽的价值,归根结底,要在于此.《三国演义》之所以被誉为“战争小说之冠”,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原因之...  相似文献   

18.
异题同解     
在讲完百分数三类应用题之后,我补充了有关“农药配制”的应用题,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初中教材衔接起来,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应用题,遵循着“由易到难,由此及彼”的原则,采取异题同解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开发智力,从而解出难题。  相似文献   

19.
:以“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为主题教研的开展,是现在很多学校都很重视的一个活动。为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实际教学情况,对“同课异构”以及“异课同构”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向量既能体现“形”的直观位置特征.又具有“数”的良好运算性质,因而是数形结合与转换的桥梁和纽带.而解析几何也具有数形结合与转换的特征,所以在向量与解析几何知识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向量与解析几何知识的交汇题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