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杨文华 《文教资料》2011,(10):18-19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他在童话中把现实生活、个性化的诗引进了童话创作。安徒生童话背景下的中国童话,在吸收了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中国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加入了本民族的一些特有元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童话。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学产生了 至为深远的影响。安徒生童话被介绍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儿童学界所称誉、所推崇,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到了“五四”时代,随着“人”的发现而发现了“儿童”,人们才发现了安徒生,选择安徒生是中国儿童学建设初期焦虑与期待的结果。安徒生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安徒生童话从20世纪初被译介到中国一直到新时期的不断重译和出版,有两个关键的阶段和两住重要译者的推动。周作人在民国初年,“五四”之前首次将安徒生童话译介到中国,他也是第一个用白话文翻译安徒生童话的人,极大地促进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这一过程在“五四”之后达到顶峰,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建国之后,叶君健的翻译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一个新时期,使安徒生童话的翻译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 ".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许多实际材料表明,安徒生可能是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八世私生子。因政治原因,安徒生由穷鞋匠汉斯·安徒生和女佣人安娜·玛莉娅抚养长大,丹麦王室暗中关照着他。安徒生将特殊的身世对象化,把自我糅人童话人物之中,使其童话具有了浓烈的自传色彩。对安徒生童话不同时期的不同基调进行的分析及对安徒生特殊身世在其童话中的对应关系的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表明,安徒生童话的自传色彩是其童话人道主义特色等许多特色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安徒生童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徒生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初的理想范式。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设者们正是借世界一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安徒生童话所蕴有的现代儿童文学理念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形式——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纯正而丰富的儿童文学艺术因素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长期遵循的艺术典范。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之前的儿童学翻译,未能完全做到以儿童与原为本位,同完型意义上的儿童学翻译尚有一段距离。完型意义上的儿童学翻译始于“五四”,其起点与成熟的标志是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安徒生童话的意旨已经进入到个性与人道的终极价值及其相互冲突的深刻层面,恰合新化运动的启蒙需求;安徒生谛听天籁的敏感与悟性、多彩而精妙的诗性笔触与贴近童心童趣的讲述体,创造了舒展而灵性、质朴而瑰丽的审美境界,其“伟大的感动力”引起了“五四”坛的热切关注,带来了安徒生童话翻译的丰收。  相似文献   

9.
作为童话从民间走向文体自觉的标志性人物,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素材。树作为丹麦民间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仅丰富了安徒生的童年经验,也是他成年思悟的深刻表达。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树”成为作家对于自我生存的思考与回答。本文试图探索其童话中充满象征与隐喻的“树”的意象,以期寻求解读安徒生童话的新的角度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植于现实、充满诗性与哲理的安徒生童话何以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幼稚、无聊、不现实”的印象?这一虚假印象的形成,既与这些人从未获得真实的安徒生童话阅读经验有关,更与中国文学传统里对童话乃至对儿童文学的轻视有关。  相似文献   

11.
《广东第二课堂》2005,(7):31-31
读过童话的小读者一定不难发现,童话所表现的大多是一个幻想的、超现实的世界,但你是否注意到,尽管童话世界千变万化,但都带有某些现实生活的影子。比如安徒生写“丑小鸭”如何经过一段艰辛曲折的生活道路,最终成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其实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奋斗拼搏的生活缩影。所以我们说,童话幻想的基础是现实生活,童话幻想的本质是现实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朱逢 《教师》2015,(10):63-64
安徒生童话是一部优秀的童话,曾经是孩子们成长最好的精神食粮。但现代社会,可选择的读物非常多,因此选择传统童话的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少,由此有人质疑,安徒生童话已经过时了,安徒生童话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太大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材料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对安徒生童话在儿童及其家长中的接受程度以及安徒生童话对儿童的作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证实安徒生童话依然受孩子们的欢迎,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梁志坚 《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56-59,71
探析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对安徒生童话中基督教主题作品进行探讨。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忽略了宗教文化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追随永恒,追求学的经曲价值是曹轩的学理论与他的作品的最突出的特征,正是在这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了他与安徒生同在,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看到了它徒生童话与中国当代儿童学的精神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所具有的意义:安徒生童话所代表的学的古典品格依然有效,“追随永恒”指示了儿童学多辐向发展中充满魅力的一个辐向。  相似文献   

15.
商金林 《小学语文》2007,(11):48-50
圣陶先生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对当时陆续介绍过来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托尔斯泰童话特别感兴趣。1912年春当了小学教师后,经常给孩子们讲童话,看到孩子们“皆乐而静听”,就萌生了也要试一试的念头。从他早年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在“修身课”给孩子们讲的“亲和”“博爱”“勤学”“自立”“知耻”“勿畏难”“戒游荡”“戒迷信”等,大多是他创作的口头童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安徒生童话的出现标志着童话从古典意义的民间童话转向现代意义的文学童话。在转型过程中,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既汲取大量的民间童话素材,又融入浓厚的现代意识。本文试从母题和人物类型两方面来阐述安徒生童话的现代意识以及现代意识对安徒生童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安徒生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愿望感动着孩子们以及陪伴他们阅读的父母们,使他们的心灵健康地成长,有些童话,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他的童话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真谛在于童话中时常出现对基督爱的解读。安徒生虔诚的基督信仰对他的童话创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读者,只有在了解基督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胡子羽 《文教资料》2010,(11):18-20
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上,童话大王郑渊洁无疑是个“大腕”。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文凭的大作家,郑渊洁笔下的皮皮鲁、舒克和贝塔影响了不计其数的人。郑渊洁的童话.以其独有的特色受到许多少年儿童及成人读者的热烈欢迎。本文旨在研究郑渊洁童话的写作风格和人物性格.以此探讨其中蕴含的童话精神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严文井对安徒生童话至为推崇,其作品《南风的话》、《歌孩》和《浮云》在结构方式、浓郁的诗情风格和现实关怀等方面都明显受到了安徒生《没有画的画册》的影响,这3篇童话可以说是严文井的"没有画的画册"。但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严文井的童话饱含教育的目的,形成了自己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徒生童话的翻译与研究中,赵景深是中国介绍安徒生最努力的一个,也是最先出版安徒生童话集中译本的一个,他的儿童文学事业是从翻译安徒生童话开始的。赵景深以成人心态解读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成果,至今依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