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生为本”不仅是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观的挑战,也是现代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师生关系和谐所必须。以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当成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格。有一种提法“今天学生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学生为荣”,此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
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在学校同学、同事等诸多人际交往关系中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实现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沈晶 《现代语文》2009,(1):21-22
教师与学生分别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在学校生活中,对某一位教师的师生关系的评价,一般指的是教师与他所教的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与学生群体的关系,而不是指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关系。合作教育学对师生关系有一个不错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面貌。”^[1]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李蓓  林华 《四川教育》2012,(9):15-16
在学校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的背景下,学校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先使课堂“面目全非”,再求课堂一点改变;不求研究面面俱到,但求课堂一点突破。教师在课堂中应具有这样的“公民教育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同,造就现代积极公民。为此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尊重课堂中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也更有意识地建构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成功教育的一个标准就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还在发展、成长着的,暂时有缺点和问题的学生更不能另眼相看。然而,我们确实无法回避“特殊学生”的存在。既然无法回避,对这些“特殊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进行怎样的管理,教育者应该抱一种什么态度?这些问题就很自然地摆到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归一般而言,所谓的“后进生”,既包括因缺乏学习愿望与动力,不能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学生,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这一类学生身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诚如陶西平同志在《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一文中所指出的: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马,教师也要善于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  相似文献   

8.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某同学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名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孙永红 《宣武教育》2007,(10):41-41
任何一所学校的“教学”都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结合体,只有建立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反之,处理不好就可能使矛盾激化,导致不安定因素的形成。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双困生谈话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在这里,我所说的双困生,一是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二是指那些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抵触情绪强,逆反心理严重,不服从老师的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人与人”的关系或者“我与你”的关系应是师生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但是,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与人”或“我与你”的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却被扭曲了。为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在我们通常的教育里,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仅仅是装纳知识的容器;教师是专家,学生只能拿着本子等待金科玉律的输入,而这种“输入”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不停顿的讲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