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骥才 《寻根》2006,(2):4-6
首先要表明,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学术会议。在我国,关于民间美术分类的专门的研讨似乎从来没有进行过,那么今天为什么要拿来研讨?说到这里,就必须面对当今民间文化的学术现实—近两年,关于民间文化,学界一个重要的动向是重燃对田野的激情。书店里,展示各种田野调查成果的出版物层出不穷;在获得全国性的民间文化“山花奖”的理论著作中,优秀的田野调查的作品也日见其多。这表明愈来愈多文化学者投入了这场旨在摸清文化家底的普查运动,从书斋走入田野,去拥抱那些濒危的文化生命。然而,在这样令人鼓舞的文化形势下,却存在着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首…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藏彝走廊东缘安宁河上游多续族群的田野调查,通过对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藏历年、藏文、藏语、宗教信仰等的考察分析,认为多续族群的藏族文化认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六、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在中国的这么多年间 ,葛维汉对四川西藏交界地区、四川云南交界地区和四川省内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十五次夏季考察。这些关于他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情况是从《1 92 3年— 1 93 6年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论文指南》 (罗森威格 ,1 984年 )和各种葛维汉写的有关其搜集之旅的文章和书籍中搜集的。在可能的情况下 ,我已经试着写了一些与此相关的文章 ,描述这些考察。在一些情况下 ,没有关于这些考察的笔录 ,而找到的参考资料又没有注明日期。在本章末尾 ,是一份我尽可能搜集到的有关这些调查的暂时编年目录。1 92 1年 ,葛维汉第…  相似文献   

4.
薅草锣鼓在我国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很早便见诸文献记载。若仅依赖文献,后人仅能从简洁的文字中对其进行感性认识。通过对薅草锣鼓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田野调查不仅能印证文献中的记载,反观古代的文化现象,而且能填充有限的文献信息,弥补文献对薅草锣鼓缘起、程序、内容等叙述之不足。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10,(3):92-92
至去年底,广东汕头市已圆满完成田野调查登记任务。全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15处.其中复查255处、新发现线索560处。据汕头市文广新局文物科介绍,在560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中,古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墓葬、古遗址和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6.
寻根动态     
《寻根》2000,(5):51-51
加强中国民间文艺理论建设的一次盛会9月5日至7日,来自全国相关研究机构、高等学府、文联系统等近50名民间文艺理论专家、学者和工作者,会聚古都南京,出席第五次江苏省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会上,他们从民间文学、民俗学、民间艺术、民间文化、田野调查、宗教考古等方面,对民间文艺进行研究。大量事实证明,民间文艺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大有研究开发的空间。宜兴学者蒋尧民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研究,南京大学教授高国潘对南京秦淮饮酒风俗的研究和东南大学教授陶思炎对应用民俗学的研究,受到一致好评。一批青年理论家在民间文艺领…  相似文献   

7.
《寻根》2008,(6):F0004-F0004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方法而形成的一种历史学分支,具有注重田野调查、文字生动和拓展史料空间等特点。“中华口述历史丛书”为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主持的重大口述史采集项目研究成果,由大象出版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8.
流布于贵州剑河的锡绣艺术,以金属锡粒作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具有制作工艺繁复,纹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本文通过开展锡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为主的田野调查,对锡绣的制作材料、工艺、独立纹样进行分析,探究其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9.
《寻根》2011,(4):107
由杨步高先生撰写的百年家族史《我的家族我的家》即将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我的家族我的家》是由寻根杂志社组织的《我的家族史》书系之一种。在这本书里,作者根据家谱、口述、田野调查等资料,详细讲述了河南灵宝杨氏家族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家族的沉落起伏为线索,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语境,文化人类学视野,田野调查方法,使《羌山采风录》不单纯是民歌的搜集与整理,它是万光治先生及其学术团队试图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以民歌为载体的民俗博物馆的最初实绩。它显然是一部独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民族志。2004年孟春,万光治先生做出惊人之举,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