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元 《采.写.编》2023,(6):151-153
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为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以实现其风格的转变。“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以集锦式风格获得近两年新主流电影的高票房,其中《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以小见大的形式传达家国情怀,将主流意识形态与受众审美相结合,以接地气的小人物故事用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呈现。本文将从叙事系统、风格系统、文化内容、叙事美学这三个角度来探寻新时代语境下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认同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具有战略意义.而新主流电影正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合进影片以提高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国庆档献礼片作为一种典型的新主流电影,集中体现着新主流电影在建构国家认同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本文通过分析《我和我的家乡》中言语文本符号、画面符号、音乐符号等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总结出其优势和不足,结合新主流电影的发展现状,为新主流电影建构国家认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梁国典 《传媒》2019,(13):66-70
当下,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遭遇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社会信息化趋势,全面把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做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探究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目标、路径与措施,以期为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主流电视剧重在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或群体英雄的人物建构,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与重塑。新主流电视剧《人世间》完成了中国主流叙事的创新性表达。本文将借以此剧从新主流电视剧的生成语境、外部表征与时代价值来探寻其现实主义的浪漫化表达。  相似文献   

5.
祁彦淞 《今传媒》2023,(2):83-86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英雄形象也日趋多元。本文基于对部分代表性主旋律电影的分析,认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主要运用隐喻和符号表征来将主流价值观注入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同时也将社会伦理价值观和人的情感注入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中,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仅拉近了主旋律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成功实现了国家话语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6.
王苹是新中国革命电影的代表性女导演,其电影通常被阐释为女性意识匮乏的主流电影.而实际上,王苹电影在有关革命和家国的虚构中,隐含了别样的女性主体意识,其电影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化生产,将女性、电影、革命和家国的诸种想象耦合同一,形成了符合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体想象"的革命电影文化图景.父权意识形态与女性意识一样,从来不是一个本质主义的话语,而是需要女性参与生产的意识形态结构,其中必然包括女性的意志和要求,王苹电影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生产的镜像.  相似文献   

7.
媒体宣传是国家认同建构的主要传播渠道之一,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输入与输出和媒体宣传密切相关。主流媒体“共青团中央”积极融入以B站为代表的亚文化场域,通过解构官方话语体系、设置主流议题、革新传播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构建青年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舆论和意识形态各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并不在同一范畴之中,但存在紧密的联系。舆论是公众意见的公开表达并在此基础上交集而成的结果,意识形态是系统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对舆论存在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其中主流意识形态更是利用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公众舆论施加影响。一定的舆论,总是受制于相应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其中的主流意识形态)。而公众舆论对意识形态包括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既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也不是笼统的相吸或相斥关系,其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吻合的舆论,有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舆论,不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互联网已成为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胜利,关键是提升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赖尔曼 《东南传播》2021,(12):77-79
2020年6月微博掀起了一场"全民Mojito"歌曲翻唱活动,其中绝大多数作品聚焦政务工作和公共事业,主流话语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场域理论的视角回观这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话语传播实践,场域的限制是主流话语表达与传播遭遇困境的原因之一,促使主流话语在寻求场域规则更新的道路上走向对流行文化场域的借用.需要警惕的是,场域借用的不当可能会导致场域变形,造成主流话语传播效果的弱化和对流行文化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电影的场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力系统,任何一个关系变量都可能改变甚至颠覆电影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于当下电影产业形态的冲击更是革命性的,它不仅在技术和传播层面上改变了电影的生产实践模式,而且也对电影批评的叙事文本进行了解构和重构,并赋予其批评的超文本特性.算法的崛起和优化更是拓展了电影评价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新征程,媒体融合已经进入纵深发展的快车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高校作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必将处于意识形态舆论旋涡的中心,势必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与形塑,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全媒体为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泛娱乐化”“信息茧房”“网络暴力”等现象所带来的现实困境。为此,通过培养全媒体素质人才队伍、善用全媒体填补传播短板、加强全媒体传播平台监管的方式,积极探索以全媒体赋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助推大学生增进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3.
叶凯 《东南传播》2013,(1):81-82
从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理论出发,关注在中国电视荧屏热播的《非诚勿扰》节目如何在其构建的欲望归置、群体想象与公共话语的空间场域中,将其受众个体在此不断询唤为带有其特征编码的主体,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隐性表达。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其中以科技发展为主导的全球社会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革新,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正在加速介入舆论场的传播生态体系,因此新时代构筑网络强国以及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必须促成新舆论场的形成。事实上,智能算法推荐技术下舆论场却逐渐威胁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客观新闻事实被损耗、人的主体意识被消磨以及主流意识形态被侵袭等多重挑战不可避免。为此,重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应着力于摆正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失衡状态从而形塑算法认知,并且构筑起坚固的舆论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国潮"视域下的主流话语意涵与表征分析,指出"国潮"主流话语囊括着鲜明的国家空间场域与当代时间实践,体现着正在孕育的一种新形态文化,即由商业消费文化表征、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内隐、当代年轻时尚风潮及主流媒体形塑的新型国家文化潮流。"国潮"视域下主流话语有其独特的动力空间,"国潮"行动主体具有实践的广泛性和多元的参与性的特征。"国潮"语态体现"国潮"认知和实践者共同的主动行为和态度指向,应积极争取最广泛的"国潮"行动主体,以"流行"为载体,打造"亲民态"和"年轻态"的传播语态;采撷民间网络场域的创新元素,发挥主流话语整合功能,促进"国潮"转型升级;重视"潮际"互动效应,建构人类新文明的文化交流语态。  相似文献   

16.
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庞大、持久的系统工程。主流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探讨以主流媒体为传播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舆论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在一定的场域中进行,结合以往"舆论场"理论,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三个维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1932年之前的旧市民电影,其所有暴力行为都属于伦理层面的善恶对决,而1932年出现的左翼电影打破了这种道德框架并将其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进入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瑜编导的《火山情血》可称之为新中国电影模式的胚胎。影片所表现的阶级性的四个层次及其暴力性的内涵,颠覆了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并就此完成了从旧市民电影的个体暴力向集体、阶级暴力的过渡转换。影片后半部分的情色元素和对情感个体性的侧重,以及知识分子审美观、价值观的体现,又呈现出与后来新中国电影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文希 《东南传播》2023,(2):53-55
新主流电影是21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为了顺应商业化的发挥趋势,以传扬主旋律价值内容为体,以商业化叙事手段为用的一种电影形态。以抗美援朝为主旨的电影《长津湖》在疫情影响下的影视寒冬大环境下创造了57.72亿的票房神话,荣登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其重点描摹非典型小人物的个体记忆叙事,使扁平化图谱化的人物变得鲜活,唤起了受众感同身受的爱国情感。采用的宏观+微观+他者的三线全景记忆叙事方式,全方位谱写了从高层谋划决策到基层连队与美军奋勇抗争的全过程。在尊重史实,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实现民族认同感和建构抗美援朝集体记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主流电影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周亦琪 《视听》2016,(7):120-121
《复仇者联盟》作为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集大成者,自然蕴含了深刻的国家话语。其通过各类超级英雄将美国精神具化再现,借助精妙的故事文本巧妙地传递意识形态,令受众在不经意间接受美国主流文化的询唤,成为这一现世神话的共谋者。  相似文献   

20.
电影是与传统宣传工具不同的一种意识形态,尽管电影当中的真实世界是完善的,但电影话语是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环境所反射出来的产物,美国西部片就是一种对美国主流白人文化的表述,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观点都灌输到了西部片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