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国际新闻报道的正确舆论导向刘江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主要指对国内报道)的舆论导向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导向、价值观导向和积极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政治导向:...  相似文献   

2.
舆论导向是大众传播媒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不仅新闻报道、广告、文艺中有导向的问题,科普宣传中同样存在,而且同样十分重要。那么,科普宣传应该如何把握好宣传内容,给广大受众一个正确的导向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玲 《新闻前哨》2002,(9):26-27
新闻是客观事实,是不容主观策划的。但是,从哪个角度报道新闻,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多大规模报道新闻,怎样恰当地组织新闻报道……是可以策划的。导向正确,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让受众乐于接受,就要努力不断提高舆论导向质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不策划,策划得精不精,报道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近几年宜昌市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受到好评,就是在报道上加强了策划。  相似文献   

4.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同志谈舆论导向重要性的这番论述,对做好灾难性事件报道也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讨论如何准确把握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正确导向这一话题时,我们有必要重温这段论述,牢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提升灾难性事件报道的宣传效果。按“三贴近”要求,必须重视灾难性事件报道灾难性事件,因其本身具备的反常性,自然为各类媒体所看重。党报作为媒体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对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共同负责的特殊职责,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同样必须重视搞好灾难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舆论导向中,正面报道中的负效应有时会突出地表现出来,成为总编辑们棘手的新课题。解决好正面报道中的负效应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有利于新闻部门在受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增强舆论宣传的社会效果。 负效应的影响 所谓负效应,就是动机与效果的不一致性,好的动机带来相反的效果。新闻报道中的负效应,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是隐形的。无论是明显的还是隐形的,都不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闻报道中,度把握得不好,时机选择不当,内容空洞无物等因素,都会造成负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好心办坏事”,正面报道中负效应问题,在各级、各类新闻机构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少数新闻单位还表现得相当突出。 从受众的角度看,负效应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抵触心理,对新闻机构发布的有关新闻抱着抵触情绪,拒不接受其宣传的内容。二是逆反心理,不是顺着舆论的导向去思考问题,而是从相反的方面去审视新闻内容,得出相反的结论。三是不信任心理,对新闻的真实程度持怀疑态度,用不相信的眼光看待新闻事实。四是消极心理,对所报道的新闻漠不关心,你宣传你的,我行我素。 负效应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新闻舆论威信降低,难以发挥新闻的喉舌作用和耳目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6.
法制报道是读者最欢迎的阅读内容之一 ,也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任务。随着“以法治国”思想的深入 ,普法教育的任务日显突出。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如何把严肃的法律条文化作生动的宣传内容 ,如何运用典型的事例发挥警世喻世的作用 ,这是很值得探索的。这些年来 ,新民晚报在抓好各类新闻报道的同时 ,花大气力研究法制报道 ,花大版面刊发普法报道 ,正确处理指导性和可读性的关系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大力弘扬社会正气 ,营造“正必胜邪”的社会价值观念在法制报道中 ,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积极宣传党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新闻文摘     
要全面理解舆论导向 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同时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导向问题。说到导向,有些同志往往只理解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认为只要政治上不出问题,就可以认为导向正确了。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政治导向,我们要毫不放松地牢牢把握。同时,也要明确,除了政治导向,还有思想导向、价值导向、知识导向、生活导向、服务导向。我们的报纸、广播、通讯社、电视,每天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报道、言论,这些信息、报道、言论无一不体现着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倾向性,都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施加着或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导向问题不仅仅在新闻报道中有,副刊、专题节目、广告中也有。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还需要谈三点:一是激励人民;二是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加强对舆论宣传的指导和管理,不断提高报道质量,为人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 把握舆论导向需注意的问题 一、舆论导向不是一句简单的政治口号,不仅是新闻媒体主阵地的任务,而且是所有版面和时空的应有内涵、综合体现。舆论导向不仅是一种政治主张、思想观点的宣传和直白,而且是思想情操、伦理道德、人文价值、审美观念的自然渗透和流露。主旋律要弘扬,多样  相似文献   

8.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报纸宣传要“坚持正确典论导向”,而很少听到有人说要“实现正确舆论导向”。其实,“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实现正确舆论导向”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  相似文献   

10.
王毅 《新闻知识》2000,(11):29-29
对传媒,特别是对作为“喉舌”的党报来说,把握好舆论导向一般不成问题,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政治家办报”这一党性原则所决定的,但提高引导水平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需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提高引导水平,就必须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把握住舆论宣传的关键环节。中宣部提出,将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三大件”来抓,可以说,这就是当前舆论宣传的关键环节。舆论引导水平能否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看这“三大件”抓得如何。典型宣传,是我们新闻报道的强项。大到中央、省级新闻传…  相似文献   

11.
孔绍谦 《青年记者》2003,(10):28-28
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同时,开展批评报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进行曝光,发挥舆论监督职能,这既是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一贯要求,也是新闻媒体的一项神圣使命。鉴于批评报道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是开展批评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批评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2.
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强化导向的两种有效方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当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方针。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作为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新闻报道,还必须承担起针砭时弊、大胆批评社会丑恶现象的责任,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开展批评报道,才能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3.
贴近是新闻报道的实现形式。唱响主旋律则是新闻宣传的主体要求。如何做到二者的内在统一和有机结合?这是值得新闻工作者苦苦追求和用心探索的报道艺术。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曾指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个关于“福祸”的论述高度阐明了新闻事业的重要性,也指明了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巨大社会责任,是对我们一大新闻工作者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我们广播电视宣传中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许多工作要做,有如何加强宏观调控的问题,有如何把握好宣传度的问题,有如何选择报道内容、报道题材的问题,还有如何运用宣传艺术和建设高素质的队伍的问题。但是遵守宣传纪律则是新闻宣传坚持正确导向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中央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这就是:第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原则;第二,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那么还要不要批评报道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好的批评报道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在于,批评报道应该遵循怎样的方向,把握在什么“度”上。近几年来,我连续发表了10多篇指名道姓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较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学习中央的方针,总结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批评报道要取得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就必须服从于三个“有利于”的大局,即: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扶正压邪,化瘀活血,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为此目的,记者需要做到六个  相似文献   

16.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宣传工作方针,这是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一个基本保证。近年来,这一方针在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单位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但也有一些新闻单位在正面宣传的过程中,由于分析问题不够、采访方法不当、材料取舍有误、分寸掌握不准等原因,致使稿件可信度不高、导向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思想政治差错,正面宣传产生了“负效应”,影响了宣传的效果,妨碍了宣传质量的实现和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最近,笔者连续看到两则出现此类问题的报道,对此作了一点思考。 3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在《人与自…  相似文献   

17.
毕芳  胡兰 《新闻前哨》2010,(6):30-32
新闻宣传是门科学。“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如何使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正确,笔者认为把握好“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是提高竞争力、赢得广大受众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报道质量呢?笔者认为,须先爱岗敬业,这是提高报道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作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善于观察并发现身边可以报道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新闻报道反映现实生活,但绝不是平面镜式地反映。在选择新闻题材、报道重点、报道时机、报道角度、报道方式、传播范围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出编辑、记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态度。新闻报道不仅传播信息,而且具有宣传功能,在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当前新闻工作的主流是好的,整个舆论导向是正确的,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宣传效益。 紧紧抓住整个社会围绕着转动的问题,找准“穴位”下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江泽民总书记多次讲话,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对中国和前苏联、东欧新闻界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结合对1989年的北京政治风波和近年来新闻界的一些错误观点与倾向的分析,文章指出:舆论导向的错误,盖源于理论导向的错误。进入90年代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新闻理论观点已得到遏制,但从深层次看,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淡化党性,在党性与人民性问题上宣传二元论;鼓吹舆论多元化,非党报可与党的政策不一致;不讲党性,不讲“政治家办报”,而讲“新闻是商品”,“读者(听观众)是上帝”;反对把哲学概念引进新闻学;不同意新闻要把握“本质真实”、“总体真实”……。文章强调正确的舆论导向来自正确的理论导向,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