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村规监督员是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的重要执法者,是保证村庄共同体正常运转的重要成员,本文通过对监督员的选举、人数、身份以及职能等方面的阐释,试图揭示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的内部结构,并通过其发展变化来进一步的了解中世纪的英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村庄共同体是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重要的基层组织,它的形成与发展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的村庄共同体是在古代村落的基础上,既保留了古代社会中农牧混合的经济模式,同时又融入了中世纪敞田制下的条田制等新元素发展起来的;随着敞田制村庄的形成,以王权为代表的国家又赋予了村庄一定的社会职责,从而使得中世纪的村庄成为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共同体组织。村庄共同体的形成不仅奠定了英国地方自治的基础,而且还创造了中世纪乡村社会"私有共享"的混合所有制形式,为中世纪较为孱弱的个体权利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王玉亮博士的《英国中世纪晚期乡村共同体研究》以中世纪晚期英国自然聚居的村庄为研究对象,展现了村民们在社区事务管理中自我调控管理的能力和影响。该书的出版为我们研究英国中世纪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中世纪的英国农民。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晚期英国村庄多具有共同体的性质,村民们在村庄经济事务、法律生活中都能"自我调控"管理,社区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也具有很强的民意色彩。村庄共同体的"自治"性制约了庄园领主的权威。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村庄普遍实行自治。其成因主要为三点:农业耕作制度和土地占有方式,国王对地方管理的薄弱,以及共同的宗教信仰。在上述历史现实条件下形成的英国村庄自治又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即合作互助、"一致同意"原则和对村庄共同体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6.
苏珊·雷诺兹是当代英国著名史学家,她从集体行为和集体意识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共同体概念,因而扩大了共同体的含义。从这个角度,她把中世纪看作是由诸多共同体构成的社会。按这一认识,中世纪的领地、城市、王国本身,都是某种共同体。这种意义上的共同体与中世纪社会基本制度的关系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内在统一的。共同体在不同程度上维护着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体现着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但共同体并不是挣脱了封建制度和权力强制的自由、平等的小社会。中世纪人对王权的认同和对王国的归属感,以及王国政府对社会成员的集体行为和集体意识的依赖,表明各王国也呈现出共同体的很多特点。雷诺兹的诸多认识挑战了有关中世纪共同体问题研究的整个学术传统,向人们展现了另一个中世纪,富有启发意义,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探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村庄荒废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中世纪晚期就已开始出现,到了近代早期尤为引人注目。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村庄虽然荒废了,但农业产量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却有了显著提高。究其根本,近代早期的村庄荒废现象是土地产权变革的结果,引发了新型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农场形成,使原来的村庄聚落形态发生了改变,促进了英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英国地方自治传统历史悠久,渊源于中世纪①。其形成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受益于英国当时的法律文化传统、多元的权力格局;另一方面又得益于中世纪英国权利主体的抗争。英国发端于中世纪的地方自治,对近现代英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物质生活贫困。由于独特的经济、社会和宗教环境,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济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等诸多济助因素,共同构建起多元化救助体系。其根植于传统社会的救助网络,保证了乡村贫困人口在物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能够生存下来,缓解了社会贫困压力,避免了社会动荡,为乡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济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施舍向长期救助、随意性自愿救济向近代政府法制化公共济贫的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对于西欧村庄共同体衰落时间的探讨,一直是史学界极有争议的问题。以往学术界认为随着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村庄共同体也最终走向了衰落。但从现今所发掘的史料来看,15世纪以后的西欧乡村,村庄共同体仍然是最为重要的基层组织机构。它不但没有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走向解体,反而在西欧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都铎时代,英国的国家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出与中世纪国家的巨大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国家观念、国家机构和国家职能变化的深入探讨,揭示了国家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和变革时代国家法律、经济、社会控制职能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甜 《海外英语》2011,(1):222-223
英国贵族精神或贵族气质,作为中世纪英国政治文化传统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社会的发展长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贵族作为天然的社会主人,作为政治舞台的轴心,贵族对于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这些角度展现出了中世纪英国贵族在其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田制这种农田体系使农民形成一个个以村庄为地理单元的共同体.相对于庄园制,从村庄共同体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时期的乡村社会,可以看出,村民集体在农牧生产管理中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他们可以制定关乎村庄共同体利益的村法,这些村法涉及到耕作、放牧、拾穗以及整个村庄农田的调整等经济事务,这样的乡村基层呈现出很强的"自治"性.  相似文献   

14.
英国圈地现象长期存在于英国历史中的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国内外学者也从各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中世纪晚期英国圈地的研究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笔者根据中世纪晚期英国圈地研究的特点,整理了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将其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15.
文法学校是中世纪英国中等学校教育的一个典型。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和英国本民族历史发展的混合产物。它孕育于基督教教会学校中,作为拉丁文法知识的教育而存在,又在12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下,脱离教会学校的母体,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并在教会办学的基础上出现世俗办学的趋势。此后,在英国的宗教改革和14~16世纪文艺复兴影响之下,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复兴,文法学校脱离罗马天主教廷的控制,走向世俗的繁荣,其发展达到高潮。中世纪英国的文法学校,与当时的教会学校和今天英国的文法学校相比,都有其独特之处。同时,它在英国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对中世纪英国文法学校的发展历程、概况和特征及其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旨在使读者了解中世纪英国文法学校的发展状况及教育特色,认识到中世纪英国学校教育的另一面,即在宗教文化笼罩之下的中世纪英国,也存在着古典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国家是一种以民族为载体,以人文传统为纽带而形成的、享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它包括明确的疆界、共同的文化传统、独立行使的最高司法权,以及不可剥夺的公民权几个基本要素。英国民族国家从中世纪后期开始起步,当时王权倚重于市民阶级的支持,在建立新君主制的基础上冲破了教权至上的普世  相似文献   

17.
英国中世纪学校教师是我国比较教育史和经济-社会史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对英国中世纪教师的职业资格与生活水准进行了简要的考察与分析,旨在扩展我们对中世纪英国经济社会状况特别是教育状况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新闻     
《中世纪英国的古地图》约完成于1360年的戈夫地图是英国第一张海岸线标记清晰的现代地图,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地图。藏戈夫地图现存于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以十八世纪英国地形学专家理查德·戈夫的名字命名。戈夫地图显示有200多条河流、600多个城镇、村庄和3000多条道路的位置。地图标记详尽,准确度极高。不仅塞文、亨伯、泰晤土等地清晰可见,连泰晤士河口和达勒姆的威尔河弯道也一目了然。图上详细描绘英国的山脉、湖泊和森林,包括著名风景区新森林、舍伍德及著名遗迹哈德里安墙。戈夫地图特点之一是它的定位系统。与现代地图指北定位不同,戈夫地图朝向位于东方的耶路撒冷。早前所有地图都从神学观点出发,博德利图书馆地图学家尼克·米莱亚说,这幅完成于中世纪的地图也是如此,它把耶路撒冷作为世界中心。可见宗教因素在那时非最重要。  相似文献   

19.
庄园是英国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基层生产和管理单位。一个典型的封建庄园体现了英国封建制度的主要方面,可谓中世纪英国社会的浓缩体。中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的一切重大变迁几乎无一不在其组成细胞的庄园打下烙印。而庄园制度的瓦解是中世纪后期英国乡村社会经济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改变了英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导致了英国整个社会结构的重组,是资本主义在英国得以发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英国并不是资本主义最先萌芽的地方,但英国却是资本主义最先发展起来的地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王牌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研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时,研究英国资本主义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即英国社会是如何实现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这个问题十分重要。要研究这一问题,就必然要涉及到中世纪晚期英国的乡村工商业。本文拟就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工商业发展的原因、状况以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