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萍萍  郑栋 《科教文汇》2010,(8):200-200,208
新经济增长理论使高等教育由社会边缘走进了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本研究首先以高等教育职能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区域竞争力等理论作为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依据;且以宁波大学与当地企业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实证分析;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合作模式是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基于各自的偏好立场进行博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李政 《科技风》2023,(20):80-82
职业教育需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有力举措。开展现代学徒制能有力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高职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现代学徒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汇聚校企双方合力,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联合打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于文玲 《科教文汇》2014,(4):47-47,55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论文通过对校企合作意义的深刻认识,结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新途径,使得校企合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了企业、高校以及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论文通过对校企合作意义的深刻认识,结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新途径,使得校企合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了企业、高校以及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林立 《今日科苑》2010,(9):123-123
为推动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之间校企合作可持续良性发展,提出了建立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基于高职专业建设建立高职校企合作“双赢”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基本途径。研究结果为从企业、高职院校以及政府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积极作用,推动校企合作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文章在阐述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宁波市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提出了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模式,并指出要真正实现旅游产学研协调发展,应建立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主动贴近社会、服务地方,与企业、政府等建立紧密战略联盟,形成校企互补、产学互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校企缺乏互动是影响和制约我国高校技术转化的重要因素,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建立校企互动的科学机制.包括在大学设立专门科技成果转化联络机构;加强和扩大校企研发工作的交叉、渗透区域;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行社会招标;积极开辟校企科技转化合作新模式;搭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平台;建立高校科技协作网等,促进高校科技转化。  相似文献   

8.
李政 《科技风》2023,(14):96-98
为培养适应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度,发挥高职院校人才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校企联合成立现代产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全链条产教融合校企命运共同体。持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在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培养、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深度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校企合作、互动是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根本途径,并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与企业合作、实施校企互动实践教学为例,对构建校企互动实践教学新模式及其运作方式,培养高质量艺术设计创新人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钱正明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152-152,9
校企合作需要政府的参与已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参与这一问题,很多人认为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发挥作用,而本文作者认为学校应首先考虑如何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即实现政校互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政企互动和校企互动机制,即让政府部门根据校方要求推荐合适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并积极协调校企双方的利益,使得校企合作能够持久下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日益凸显。山东省高校要想成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智力引擎"和"加速器",必须明确发展定位,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架设沟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构,发挥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作用;加强高校优势学科群建设,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形成显著生产力;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功能,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挖掘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茹意 《科教文汇》2020,(8):164-165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因此,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外语人才数量与质量需求明显增加。本文以衡阳开放经济发展为大背景,指出现阶段衡阳开放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并对人才联合培养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衡阳开放经济发展提供外语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韦福巍  覃举东 《大众科技》2014,(1):123-124,127
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国内许多高校设置开办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民族地区属于后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迅猛发展。但是,一方面民族地区面临着旅游专业高级人才相对缺乏的困境,一方面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建本科院校却因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被列入国家教育部的“部控”专业而难以开办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把准地方脉搏: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战略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地方高校受自身实力和成长环境的制约,很难跳出地方单独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只有把准地方脉搏,综合利用地方资源,主动融入地方建设,在与地方的合作中探寻科研发展的战略原点,才能在促进地方建设的同时,衍生科技创新的原初种子或发源地,树立品牌,做大做强自己。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思路,加强与地方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校企、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依托技术为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已经进入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地方本科院校成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这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因此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地方本科院校适应社会经济转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When seeking to improve scie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 uncertainty exists whether PhD training in an emerging economy can yield comparable results to PhD training in the developed worl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may vary because of excellent training at good universities, but also because excellent students select (and are selected by) goo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areer effects of overseas and domestic PhD training for scholars working in an emerging economy, South Africa. We differentiate between and examine both selection and training effects for PhDs from three tiers of South African and two tiers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South African academics with PhDs from universities in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generally achieve greater career success than those with local PhDs, but training by universities in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is not necessarily better than local train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erceived superiority of foreign PhD training stems from selection rather than do training effects, and pure selection effects in fact explain career outcomes better than training effects. Focusing on training rather than selection, PhDs from top South African universities produce a similar quantity and quality research output to those trained by the leading universitie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emerging economy with limited resources wishing to advance scienc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thus be stressed, although it is clear that individuals who are able to study for a PhD abroad gain personally when they return.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some universities to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ynamism is much richer than overly mechanistic depictions suggest. Beyond generating commercializable knowledge and qualified research scientists, universities produce other mechanisms of knowledge transfer, such as generating and attracting talent to the local economy, and collaborating with local industry by providing formal and informal technical support. A detailed case study of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in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with its progressive Coop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rograms, and innovati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illustrates the way in which the university has contributed to growth and innovation in the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4—2018年江苏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数据,构建SBM-DEA模型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各城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结果表明,江苏高校成果转化综合效率水平不理想且呈下降趋势,各城市间综合效率差异较大,与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反差巨大;大部分城市的高校能充分利用成果转化资源,实现了纯技术有效但规模效率普遍不佳,已经出现了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