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13):121-12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借着教学改革的契机初中《思想品德》被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加快德育教学改革创新。而在这种创新视角下,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并将其看作是学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以赋予道德与法治课程新的内涵,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扩充;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素养的提升,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同步进行。鉴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在综合分析和研究现阶段学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试着从“营造好的德育环境”“深度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内容”“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情境”“组织开展趣味十足的德育游戏”“适时增设德育方面的探究环节”“进行学科德育方面的反思”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2):119-120
"探究与分享"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材始终,是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探究与分享这一环节,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的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同时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这不仅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契合,同时也是对教学模式的更新完善。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强调对学生法律意识及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当前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中所涉及法律、道德等知识点,也具有较高的德育价值。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颖 《广西教育》2022,(7):76-78
本文基于近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特点,论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个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升华等教学环节构建主体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并以《关爱他人》教学为例,说明主体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已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系统的法治教育正式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然而,面对教材中法治内容的增加,中小学的法治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分析原有思想品德教材中法治教育的不足,进而得出为何将课程名称改名为《道德与法治》。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的设定、法治理念为主线的课程目标及体系的设计、课程实施中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及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调整等方面对今后中小学的法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开智 《甘肃教育》2024,(2):96-100
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正确意识、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德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中,树立“大思政”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重点。文章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德育资源,通过多方面课程资源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价值的实现,以此对相关工作实践进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初中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载体。本文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让育人更具实效,学习真正发生,需要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德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德育价值;注重实践体验,着眼德育养成;更新育人理念,共筑德育精神。  相似文献   

9.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关键,是学生良好行为与品格培养的重要时期,在其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大效果.此外,教师还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丰富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使教学更具时代特色与精神,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德育培养的作用,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学生人格的健全添动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也不断更新。2017年秋季,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对于已经教了十几年旧教材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新教材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好新教材、新理念,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尽管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榜样人物的选取存有差异,但选择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有助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现德育功能、达成课程标准、落实教育目标已成共识。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全面铺开使用前,对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进行比较,进而以教科书中相同榜样人物的事迹为载体,探寻榜样人物事迹背后隐匿的品质,厘清榜样人物事迹与主题、课程内容的关系等。在审视原有《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榜样人物选择与教育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微观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其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相结合,以及如何在课堂采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为配合改革教材,采用微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并且注意一些在课堂上容易出现的事项,可以相继提高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初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我国初中生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的重要渠道,为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活动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内化德育与法治教育知识。笔者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将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究活动教学在其课堂的实践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初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梁大建 《学周刊C版》2024,(5):122-124
生态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是践行《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念,更是改善社会现状,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文章以生态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为主题展开分析,帮助教师形成生态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完善相关教学与研究。文章指出,教师应转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理解《课程标准》生态教育目标,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15.
毕电琴 《考试周刊》2023,(30):121-125
道德和法治是中学生的重要课程,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时,既要注重思想性、德育性,又要注重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但不可忽略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学观念仍然是一些教师的经验教学模式,这既违背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要求,也违背了初中生的人格心理特征。因此,文章以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深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旨在促进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和参与感。  相似文献   

16.
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新教材不仅在名称上做出了调整,在教材内容、教材的呈现形式和教育理念上也进行了较大改编。本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应对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政治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18,(9):90-91
有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无关,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栏目,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学序曲》为例,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投入使用,对新教材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新增法治教育专册,让很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和迷茫,教学不知如何下手。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深刻把握课标和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增强法治教育实效,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特举办"首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聚焦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难题。大赛具体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德育目标;吃透教材,挖掘德育因素;精设教学环节,诠释育德内涵,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7年秋开始使用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其无论是在内容选择还是编排案例上,都与之前的思想品德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变化,从而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与难度。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编排,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