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现在家长都比较忙碌,因此,每天来和班主任交流学生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能让家长及时知晓孩子的在校情况,就应该巧妙地利用好孩子的家校练习本,让家校联系本成为学校、家庭的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让家庭作业、校园动态、孩子成长都记录在册,家长就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相似文献   

2.
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家校沟通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为了解决家校沟通中存在问题,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关心、热爱每一位孩子,针对家校沟通中的常见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使家校沟通达到最优化,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孩子一生的学校,而学校是不断完善孩子教育的地方。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过程,教育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才能对孩子起到更好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只有家校不断的沟通和配合才能更好的教导孩子。  相似文献   

4.
苏钰 《考试周刊》2013,(91):190-191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是独生子女,他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从刚入学就感觉到巨大的压力。这些家长对新时代的学校教育抱有很大希望,但也不乏担心。班主任在教育本班学生的过程中,经常发现要在教育理念方面取得家长的认同。为此,各学校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管理和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5.
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他们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儿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实现家校间的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农村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普遍远不如城里学校开展的顺利。本文就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家校关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家校沟通有效途径,走进学生家庭对教师素质提升、育人效果的提高进行粗浅探讨,以期实现融洽的家校关系、和谐的育人氛围、理想的教育效果的家校合作愿景。  相似文献   

7.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境,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家校共育的格局,才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让爱融入教育中,用爱去解决矛盾和冲突,不失为当前家校共育的良好方式。  相似文献   

8.
小学一年级,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此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但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存在不及时、不充分等诸多弊病。家长们总是希望能够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而班主任由于要管理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现状,不可能与家长保持随时随地的沟通。久而久之,学校与家长之间逐渐形成了教育上的“真空地带”,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对孩子们的成长也很不利。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日益普及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科学地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方式,巧用QQ群、校讯通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家校联系的新模式,为学校、家庭之间架起了实时、快捷、有效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9.
张亚玲 《今日教育》2014,(7):120-121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得当,就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教育才能显现最佳效果。家校沟通,也是树立学校形象和师德形象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家校及时、有效沟通至关重要。班主任在其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善于引导,讲究谈话的艺术性。家长的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存在着差异,我们应分清类型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地进行有效沟通,使家长对问题的看法和教师渐渐趋于一致。具体而言,家校沟通可通过以下六条路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有统一的作息、铃声的提醒,孩子可以在 有老师的学校塑造的学习环境中有规律地生活、有序地学习。而在课下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变得千姿百态,学生们的自主学习 能力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 教育,要想获得优质高效的教育效果,学校和家庭就必须要建 立起良好的沟通,加强家校合作,促成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家校之间的合作进展地并不顺利,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部分家长碍于面子,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不好意思和学校沟通,不敢向学校提意见;二是家长自身的素质的限制,他们仅仅把教育看作是学校的事,无意识也无能力去和学校沟通与合作;三是大部分家长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无暇顾及与学校沟通关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四是众多家长的意…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家庭的关心和爱护。学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学校的帮助。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至关重要,尽管家校合作的理念已被许多学校和家长接受并实施,但在实际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如家校合作被边缘化,家校合作追求形式,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家校合作过程中忽视学生中心地位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偏颇比比皆是,过分强调孩子的名次、阻止孩子玩耍、指责孩子的失败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思想健康.因此,疏导交流通道,搭建沟通平台,保障家庭、学校的信息沟通和行为互助,对于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进步至关重要.做好家庭、学校联动互助,能够营造出更为健康和谐的教育成长环境. 为了畅通家校沟通互助渠道,我校建立了"家校恳谈会"制度,"家校恳谈会"不同于家长会,其核心是沟通,最终目的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与家长们协力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人性化教育."家校恳谈会"一般来说都选择素质高的家长参加,但也有必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家长.一味地追求学历高、素质高的家长,反而容易导致信息的片面化,缺乏整体的关照.只要是关心教育、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都可以作为代表出席恳谈会."家校恳谈会"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互助沟通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家校之间的合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其原因是:一是部分家长顾于面子,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不好意思和学校沟通,不敢向学校提意见;二是家长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仅仅把教育看作是学校的事,无意识也无能力与学校沟通与合作;三是大部分家长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无暇顾及与学校沟通关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四是众多家长的意见难于统一,在沟通过程中,学校无法判断家长们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难于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冒晓燕 《成才之路》2013,(27):11-11
随着进城的农民工日益增多,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不仅掣肘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和家庭作为两个主要教育者,必须形成同步教育,和谐互动,在教育目标、教育手段上保持一致,共同推动流动儿童教育的不断前进。然而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忙于生存,较少关注孩子的发展,教养方式多为放任型。也有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期望孩子能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对孩子的学习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采取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却又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所以,形成家校同步教育首先需要的是家校间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建设,可以使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解决亲子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这一现状,采用“焦点解决教育”心理技术,挖掘优势资源,引导家校携手育人新方法,同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沟通能力,指导孩子觉察自己,看见自己,指导家长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关注孩子成长,促进多方和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只有家庭和学校结合起来,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显著。加强家校联系,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河北教育》2014,(5):25-25
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时间最早、内容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教育,学校与家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成为每个校长都应重视的工作。本期邀请几位校长,就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家庭、学校、社会是人成长的环境,也是人生存发展的“生态系统”。学校是“立交桥”,一端连着家庭,另一端通向社会,家校合作为学生成长奠基,为学生成才铺路。“双减”背景下,新媒体为科技时代家校沟通合作提供了新平台、新工具,为家校沟通增添了新方式,赋予教育新内涵。新媒体在家校沟通合作方面具体有何影响,如何创新教育方式为培养人才服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家校之间的合作进展地并不顺利,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部分家长碍于面子,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不好意思和学校沟通,不敢向学校提意见;二是家长自身的素质的限制,他们仅仅把教育看作是学校的事,无意识也无能力去和学校沟通与合作;三是大部分家长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无暇顾及与学校沟通关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四是众多家长的意见难于统一,在沟通过程中,学校无法判断家长们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难于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