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世峡 《云南教育》2001,(14):40-42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张颂在《朗读学》一书中说道:“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朗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和学习朗读。   一、朗读的特点   1.声音   朗读当然有声,但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有其复杂性和灵活性。声音形式变化无穷,声音表现稍纵即逝,难以捕捉,难于描述,难于把握。一篇文字作品,由同一个人朗读,第一遍与第二遍比较也会有许多差异,何况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朗读文字的处理呢。因此朗读的声音形式必然充…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学生学习英语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而实际上,朗读就是指把输入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输出的有声音语言的活动。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甚至提高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一个普通又重要的学习方式,将书面文字转变为声音,离不开口、眼、脑、耳的相互配合,属于知识输入环节,也是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小学英语同样是一门语言类科目,教师需把握良机科学开展朗读训练,为学生的后续朗读和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做铺垫。本文主要对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训练做深入研究,同时制定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婷 《现代语文》2013,(8):47-48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的传统方法。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将书面的文字化为生动的声音,能够加深、加快我们对文字的理解。文章的描写往往具有一定的形象感。学生如果能够读出语言中的形象性,就代表他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而要想读出语言的形象性,一定的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朗读技巧,帮助学生读出语言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朗读都是学习的代名词。所以,朗读是一项基本的学习技能,朗读也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项基本训练内容。朗读通过声音感受语言,并从中体会语言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朗读是帮助小学生快速理解文字、感知字意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朗读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还有着相当程度的优化空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对策强化训练。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邓建玲 《现代语文》2013,(6):125-126
朗读,也即诵读,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是指读书、念文章声音要清澈、响亮。朗读,是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重要方法。《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对"阅读"部分提出的要求,第一条即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足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它设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抓好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他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全国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的作用很大,理解课文的唯一手段就是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最重要的手段。语文能力是讲出来的吗?不是!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是学出来的。朗读是学生内化语言最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中,感情朗读只是一种摆设,由于在朗读时学生并未真正走进文本,文本情感没有真正得到内化,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得到内化呢?一、外显文本语言,以可感形象促发情感内化1.心灵勾画,将文本语言外显为真实画面促发情感内化。学习《美丽的南沙群岛》中“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若仅凭借音像片断的欣赏来激发情感进行感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些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而要使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作用,需讲究朗读训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国内阅读教学改革中,以读代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以读代讲中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朗读层次的设计与应用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以读代讲课堂中朗读层次的"四读"模式,即初读——读准读顺,感知大意;精读——点拨引导,理解感悟;品读——传递情感,内化语言;诵读——升华感悟,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一个语言艺术,通过从文字到声音的再创造,朗诵是让没有声音的文字成为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的过程,同学们的眼睛、嘴巴、耳朵、大脑等各个感官共同运用,也能够推动学生对学问的领会感悟与识记,还能够协助学生储备很多单词与句型,提升语言表述水平。古人云:"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多读多想,有利于理解文意,有利于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前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朗读是用响亮清晰的声音语言转换书面文字语言以声释义的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方式。而今,在新的教学形式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提高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朗读教学地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是课文解读的"催化剂",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他们不具备丰富的阅读经历和语言积累,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依靠阅读的积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和能力都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课内教材经典文章的阅读就成为他们学习语言、学习写作、学习语文的最有效途径。小学生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没有高效的朗读,学生的理解是谈不到的,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无法保证的。  相似文献   

16.
一、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在大声朗读时.通过颅骨把声音传送到听神经,大脑记录下送达的信息。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即“内化”。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有效措施。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语感,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味、内化语言,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曹文轩 《成才之路》2010,(5):M0003-M0003
无数的人问我:“究竟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喜欢阅读?”我答道:“朗读——通过朗读,将我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  相似文献   

19.
  惠平 《小学青年教师》2012,(11):48-48
什么是朗读?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表现艺术。它通过语音来塑造形象、传递情感,从而把诉诸视觉的文字有声有色地演绎出来。在语文课上,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则常常是评价学生朗读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是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学生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次听课经历。让我对有感情朗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曹文轩教授说:“让声音世界度到文字世界。”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展开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