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的成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要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我县生物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照搬教材的实验方案,甚至于出现教师"播"实验和"讲"实验,学生"看"实验和"写"实验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实验教学不能起到它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是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影响生物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生物实验,有意识地多角度进行探究,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理解,而且对学生生物素养形成,课程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出问题,观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总结交流.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与实验教学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强调生物实验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实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65):133-134
我国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均显示,全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比发达国家显著偏低。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任重道远。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勇于担当"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重任,在生物学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蒋录元 《成才之路》2022,(14):112-115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素养培养存在以"教师理论讲授"替代"学生主动探究"、以"动画视频展示"替代"动手实验演示"、重"教材中实验"轻"教材外实验"、重"实验形式"轻"思维品质"的情况.基于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测量、实验、分析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及科学观点的形成。普通高中生物教学的主旋律应当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教师要理解"探究性学习"内涵,把握探究方向;切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学科情感,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创新,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内容设置要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融入生物学教学中.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丰富生物教学资源、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以此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59):131-132
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当作教学目标。鉴于科学思维是生物核心素养中的一维,可以让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去运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将科学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那么在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思维要怎么去培养呢?本文从主题变化、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做到:"能够正确灵活地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等技能",并且提出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提倡探究性教学理念。用一种生物材料设计一组生物学实验,这是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的能力。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比如说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要倡导探究性教学。要求生物教师具备新的教学专业素质,即能够发掘、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改革中的深入落实,相关评价也应作出改革。与传统的三维目标评价相比,对生物核心素养的评价更为抽象,不易操作和测量。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细化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要素,可形成更具可行性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掌握评价标准的具体要求,凸显生物学科的特色,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实验组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实验实际做出积极探索,精选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优化实验组织、处理实验结果,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并在具体操作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科学学科中的实验内容比较多,教师要珍视难得教学契机,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实验操作机会,以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杨卫华 《新疆教育》2012,(14):76-76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学会收集、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开展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改中要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有很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对知识进行探究。高中生都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在这种兴趣激发下他们能严谨地按照生物实验操作的步骤,用科学的眼光和思维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的探究性教学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的主动性更高,在积极地探究和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知识综合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具备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以以教学问题设计、思维导图教学、生物实验活动为切入点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感觉比较陌生,但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能够吸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奥秘.因此,生物实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达到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基于实验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是历年高考生物考察的重要考点.教师若以实验为载体,经常锤练学生的探究技能,其科学探究素养水平将会不断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个体差异性、探究实验的过程性、课堂问题的生成性关注不够,且易陷入认识误区,使得基于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素养的效果不佳,值得教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7.
理性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基于生理或生化分析开展的生物实验教学,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理性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实验的生理和生化分析实验,从取材、试剂、操作这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实验细节,从而提升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1):117-118
高中生物"四化"课堂的构建,是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改革创新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活化、思维化、人文化、素养化的教学课堂,夯实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冯学芹 《家长》2023,(32):88-90
<正>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而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充分运用探究能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使实验不再是再现生物现象、追溯生物理论起源的工具,而是发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与生物素养发展的作用。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生物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等核心素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培养探究能力视角来分析当前教材中的生物实验,发现诸多不恰当、不合理之处,如知识衔接不连贯、取材不方便、操作复杂、不易观察等。鉴于此,教师需要结合探究能力培养理念与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崇尚科学、尊重事实的素养。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巧设演示实验,激发兴趣;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探究能力;注重"动手动脑学物理",提升自信心和创造力。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类实验优势,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