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品德与社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素质和审美情操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意义。此次研究主要是阐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式,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陈红 《广西教育》2014,(25):115-115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乡土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既可充实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又能增强品德与社会课的亲切感和感召力,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原则(一)生活化原则。"生活即教育"扩大了生活的场景和教育的视野,强调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乡土教育资源是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研究品德生活化数学的特点,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进程。由于“品德生活化”遵循的是儿童品德与生活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性,所以,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也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特点与品德教学的特点的内在统一。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把真实性与仿造性、童趣性与教育性、自悟性与启发性、愉悦性与烦恼性的统一,视为小学品德生活化敦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下面,是我们教学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热门话题。生活化是思品课程改革的真正归宿,生活化是解决以往思品课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让儿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去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认识生活。通过密切联系儿童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研究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特点,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进程。由于品德生活化遵循的是儿童品德与生活这  相似文献   

6.
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生活化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去探究问题,从而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化"对教育界来说,早已不是陌生的话题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要通过生活进行,生活中时刻蕴藏着教育的意义,同时也为儿童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是生活的,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在认识上有误区,盲目地实施课堂生活化教学,扭曲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质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成功实施。笔者从以下两方面谈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81):113-114
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而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能够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生活又为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内容和资源,使得教育能够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更变。应该倡导教学生活化,力求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文章基于此点,探究和分析了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内涵以及策略,旨在抛砖引玉,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5):167-168
生活化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涵义,是打开现代新课改教程中核心素养改革潮流的殿堂金色钥匙。引导学生关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理念,并从基础的观念和现实意义上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进行讨论。品德的起源是生活,学生的个人观念以及世界观通过生活化的感染不断建立。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要不断立足于生活化观念中,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个人的良好品质不仅仅出现在课本中,更是映射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吴宗兰 《教书育人》2012,(22):31-32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要实现使学生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的教育目标,我们就必须采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方法,实现小学品德教育的生活化。一、从生活中来"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和要求。如何才能做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呢?本文从创造生活环境,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沈雪惠 《考试周刊》2014,(18):177-178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小学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应运而生。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综合经验性质的学科。其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实现教学目标及落实教学理念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总结多年小学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的新要求及学生现状,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论述。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学到重要的道理。根据品德与生活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为中心,对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让道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是品德教学的重要理念,《品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化的教育理论相融合。所以,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教学活动主题,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和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是当今时代教育的呼唤,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笔者从多年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经验出发,总结了行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策略,以期待与一线岗位的小学教师共勉。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路径的实现,不仅能将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变得立体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同时还能通过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创造更多实践和练习的机会,从而使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深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小学阶段品德课程教学的教育价值和引导意义。一、小学品德课生活化路径所谓生活化路径,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训练等方面加入生活实际场景,让单一的教学理论变得更加接地气,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结合当前小学品德课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日益重视和打造课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入手,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活动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才能满足思想与生活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本文从教学要求生活化、教学素材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三方面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化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要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当中拥有巨大的优势,但其是一项涉及各个层面的系统化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本文从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教学生活化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及优势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品德,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当中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当中践行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