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媒体自身的荣辱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4日,解放日报的“中国新闻名专栏”《解放论坛》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媒体自身也要讲荣辱观》。此文甫一发表,便在新闻界和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中央领导同志做出批示,要求把新闻媒体自身的荣辱观教育引向深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兵认为,媒体自身的荣辱观建设的确是当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正人先须正己,这篇评论说得很及时,讲得很到位。不少读者也纷纷致信报社,对这篇评论的观点表示认同,希望媒体加强自身的荣辱观建设,为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浩   《今传媒》2006,(4X):49-49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中宣部、中央明办等部委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通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是党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徐州日报》始终高度重视新闻评论工作,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写作路径。本文以《徐州日报》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为例,对党报新闻评论写作成果进行总结思考,认为应深刻把握新闻评论写作两个关键维度:即党报新闻评论写作的“重”与“轻”,做到既要保证新闻评论思想的深度,同时又要确保文本表达的轻盈。  相似文献   

4.
陈茜 《军事记者》2014,(7):25-26
《解放军报》的“八一评论”专版自创办以来,在选题上追求“热”中求新,在论点上追求“巧”中求新,在语言上追求“活”中求新。形成了新意盎然、新风扑面的版面文风,对新闻评论写作尤其是军事新闻评论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主席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强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身处全国上下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潮之中,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负有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使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刘冰  孙琦 《新闻窗》2007,(5):39-40
用事实说话:是报道方法还是评论方法 长期以来,新闻界将“用事实说话”当作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或方法。可是,这种看法正确吗?“用事实说话”到底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或方法,还是新闻评论的方法或技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厘清的理论前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詹蔷 《新闻前哨》2023,(8):56-57
网络新闻评论是网络媒体的灵魂与旗帜,更是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下的重要品牌。网络媒体编辑部的评论员或网友写作网络新闻评论时,应具有“六度空间”思维,即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和有气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网友阅读和分享,也才能在互联网浪潮下闯出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8.
王均 《中国广播》2005,(8):72-73
如何加强广播评论的写作是摆在我们广播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而要强化广播评论写作,就必须与时俱进,走创新的道路。为充分发挥广播评论的作用,积极探索广播评论的改革,勇于创新。我们丹东电台在2000年,推出一档体现时代特点的评论——“一分钟论坛”节目,并为固定栏目,在《丹东新闻》节目播出。“一分钟论坛”的推出给广大听众以耳目一新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作出精彩的新闻评论?笔者结合吉林省《松原日报》发表的部分新闻评论稿件以及中央电视台的一篇评论,谈谈自己在学习新闻评论写作中对选题和立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杜忠锋 《新闻知识》2006,(10):86-86,30
经济评论属新闻评论的一种,因而它与其他新闻评论类型具有共同属性,同样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反映并引导着公众舆论。但经济评论由于其评论对象、涉及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与其他新闻评论类型之间有相当大的不同。如果说反映在经济评论写作上的要求——专业深度与通俗表达是表象的话,那么经济评论的特殊方面则揭示了其写作上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①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面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  相似文献   

12.
这里探讨的,非泛指一切新闻评论之写作技法。但也并非仅指为数甚少的一两个新闻评论品种.而是除了社论、评论员文章和一些重大而严肃的命题评论之外的,大多数评论都可以尝试运用或多或少的杂文写作技法。尤其是各版开辟的专栏言论,更是大可一试。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围绕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国上下,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学习讨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热潮,作为档案工作战线上的党员干部,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八荣八耻”的实质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还要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充分利用档案的特点和优势,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氛围,并利用档案专业知识,积极帮助全社会建立“党员荣辱档案”,为推动荣辱观学习的深入开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党报评论发挥着统一思想、引领舆论、指引方向、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把评论写得既有高度、深度,又有温度、关注度,这是对党报办报水平的一种检验。山东淄博日报“稷下新论”专栏守正创新,在党报评论的题材拓展、语言风格、写作技巧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党报评论的写作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最近,胡锦涛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全体公民为人处世的精神指南。而承担着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责任的媒体,在树立新型荣辱观进程中,不仅应该充当宣传队,而且应该反躬自省,彻底摒弃有辱使命的陋习,从  相似文献   

16.
苏祝平  吴坚 《视听界》2001,(4):20-20,17
什么是新闻评论?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的解释和要求都离不开传统写作学中评论这种体裁的定义。新闻评论与传统写作学中所说的“评论”体裁的主要区别仅在于在写作要求当中强调“新闻”性。基于信息载体、传播方式和受众接受方式的同一性,报章杂志的新闻评论在写作实践中更易于从传统写作学的一般评论写作要求上去把握。信息载体(即电波)、传播方式(图像和声音)和  相似文献   

17.
贺小玲 《今传媒》2012,(11):51-53
新闻评论于报纸,譬如新闻节目于电视,是媒体水平和专业精神的体现。在新媒介环境下,报纸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时效性。而媒体对时效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时间性。时间性重于理性,则造成了报纸新闻评论质量整体下降。"青年话题"和"人民时评"分别是《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和评论专栏,通过对它们的调查能管窥报纸新闻评论时效性的现状,也能提醒报纸媒体正确理解时效性,扬长避短,抓住新闻评论的本质意义,树立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党报的新闻评论,担负着正确引导舆论、指导工作的重任。人们往往要通过党报的新闻评论(主要是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了解上头的精神,作为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新闻评论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修养,如坚强的党性原则,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广博的知识。具体讲,在写作时还应把握好“三性”。  相似文献   

19.
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新闻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提高推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水平和艺术。不仅要唱好“主旋律”,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而且要坚持“三贴近”,增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的感染力、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清代王夫之将"意"比作文章的三军统帅,表明思想在文章写作、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是冲锋号,它旗帜鲜明地破除思想障碍、革除弊端、解决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清道。文以载道,新闻评论通过直接评论彰显思想,思想是评论的生命、灵魂,新闻评论的价值首先在于思想。消息、通讯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注重新闻价值,是什么、怎么样是消息、通讯的任务,而评论则是说理的文章,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更注重思想、言论价值。为什么、怎么办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