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奥林匹克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出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奥运会竞赛的核心价值是道德示范,提出当前奥林匹克教育要从正视现实、和谐处世和坚强意志三方面促进青少年人格培养.2008年北京奥运在即,要利用先进奥运文化资源,深入研究奥林匹克教育问题,在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抓住奥运契机,通过奥林匹克教育健全青少年人格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试论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功能及人文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社会功能、人文价值角度研究中国特色奥运的政治功能、文化融合功能、经济功能、奥运教育功能、奥运社会化功能、奥运科技功能和人文价值,为中国奥林匹克特色研究拓宽思路,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运动的道德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坚 《体育学刊》2004,11(1):14-17
诚信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关系到奥林匹克运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奥林匹克运动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提出了“诚信奥运”这一概念和加强诚信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2008奥运会将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各种积极影响各方面已经有很多论述,本文则选择奥运会教育为研究核心,在回顾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的发展路程、结合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展望2008奥林匹克教育基础之上,提出后奥运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教育思路,充分利用先进的奥运文化资源,进一步研究奥运教育的文化功能,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古代奥运和现代奥运与教育的历史渊源,发现教育成为古代奥运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人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而现代奥运也只把竞技比赛作为一种传播手段,教育才是它的最终目的。并阐述了奥林匹克教育功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的奥林匹克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关系分为初步接触合作与激烈斗争、中断关系、关系恢复和积极合作三个发展阶段;中 国奥林匹克政策必须与国家的宏观政治外交政策保持一致,必须注意与国际奥委会的政策相协调;中国奥林匹克对内政 策要点是奥运战略,时外政策要点是奥运模式;中国的奥林匹克政策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互动合作、互利多赢的政 策。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尊重历史,遵循规律,立足现实,发展完善我国的奥林匹克政策,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成 功举行。  相似文献   

7.
“团结一致”写入奥林匹克格言,是跨越时代的智慧箴言。团结理念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特征不尽相同,团结行动是克服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单向度发展的有效手段。加速了奥林匹克团结价值观由奥林匹克道德体系的“基础性地位”向“核心价值观”蜕变的过程,这是奥林匹克团结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新冠危机决策同频共振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目标导向”和“过程哲学”的价值融合。奥林匹克新格言中“Together”的符号表征指向一种“前置条件”,寓意在遵守奥林匹克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实现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新征程新发展,彰显变化社会中的时代精神。奥林匹克“更团结”的概念对译与中国情怀,象征现代中国对百年奥运发展的独特理解和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奥运舵手论     
奥运舵手体现出的平民化思想是以人为本、重在参与等奥运思想的演绎,是对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诠释,也是北京奥运会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研究解读奥运舵手的文化内涵,论述奥运舵手喻示的意义:平民选手回归奥运赛场,体现平民化思想;增强赛艇项目的观赏性,激发民众的奥运热情;北京奥运会践行奥林匹克理念的具体体现;中国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6,(2):7-12
奥林匹克教育的理念源自古希腊的身体教育传统,在顾拜旦等现代奥运先驱的推动下得以普遍化和拓展,其宗旨是通过体育活动促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育良好的社会品质和道德价值观念。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等多元主体构成了奥林匹克教育的全球推动力,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从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实施超越学校范畴,涵盖知识、技能、体验的整合式教学策略,并能够对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加以及时、科学、有效的评估是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目标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意蕴审视与理解奥林匹克教育.在超理想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形成了奥林匹克教育的第三条道路,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教育.后北京奥运时期,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缓行,应该在前提条件、基本立场、实施的强度、开展的形式等方面做出战略调整,以更理性的姿态与更合理的行动,促进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奥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研究古代奥运和现代奥运与德育教育的历史,发现德育成为古代奥运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人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而现代奥运也只把竞技比赛作为一种手段,德育教育才是它的最终目的。21世纪大学体育改革应建立在对奥运文化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并与奥运的德育理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与中国大学生体育道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林匹克支持并鼓励弘扬体育运动道德,依照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为建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中国大学生的体育道德与中国传统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仍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进行适应及融合。  相似文献   

13.
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内涵丰富,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当前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弘扬奥林匹克文化的普及程度还不尽人意,在思想上应该要重视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加强对高等院校的体育教材中有关奥林匹克教育内容的建设;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有关奥林匹克思想教育的培训学习;使奥林匹克教育经常化、普及化;加强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之一,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精髓.其所具有的教育本质同中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去审视和取舍,并结合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现状,积极推动中国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戈 《搏击·武术科学》2013,(3):106-108,124
文章介绍了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后所参加的历届冬夏季奥运会,以2008年奥运会为分界,将中国体育发展分为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建设阶段,论证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和中国体育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醒国人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体育实力仍与强国存在差距。还认为,奥运不只是金牌,体育也不只是竞技、赛场和强身健体,我国应加强对体育真实内涵和奥林匹克真谛精神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阐释了人文奥运实施的现实难度与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文奥运实施定位和具体措施。研究认为,人文奥运实施的定位应具有一定的目标层次。低层次目标是保证奥运会的正常举办;中间层次的目标是我国获得较好成绩,项目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和突破,北京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高层次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人文奥运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加速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具体措施:把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奥林匹克体育观;切实体现奥运赛事人文关怀;深入推广奥林匹克知识教育;整理、保护和开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高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人文奥运理念与奥运志愿精神高度契合的思想基础是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的认同,二者都是对于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宗旨的认同。北京奥运会要体现志愿服务的中国文化特色,体现人文奥运理念以人为本的追求,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要做实践现代文明风尚的先锋。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要以人文奥运理念为指导,体现人文奥运基本内涵,弘扬奥运志愿精神,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扎实而深入的志愿服务,推动人文奥运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有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武技的影响,使武术面临严峻的危机;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引起的武术文化的争夺、流失、自信和自觉,需要武术界引起注意;武术进入奥运有利亦有弊,利在于文化的融合、对话以及东方文化给奥运会的贡献,弊则在于武术本色的淡化失却;武术教育是当今武术界面临的重点课题,应在广大青少年中通过武术教育来培养品格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诠释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奥运”理念的内涵进行挖掘和探讨。认为北京奥运会“人奥运”理念应体现中国化的特色与魅力,注重中西方化的交融,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体现新世纪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等。在此基础上.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何更好地实现“人奥运”理念的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契合教育的终极目标,从“科技、绿色、人文”三大奥运理念的视角审视当前高校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教育,认为其价值取向应涵括求真、向善、臻美三个层面。求真是运动人体科学教育的本分,向善是运动人体科学教育的应有之义,臻美是运动人体科学教育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