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袁良 《军事记者》2002,(10):9-10
我喜爱“军事新闻记成长的摇篮“——《军事记》,我更盼望愿意借助这个“摇篮”走好新闻成才路的人们喜爱《军事记》,而且是真心实意喜爱她。  相似文献   

2.
邱继臣 《军事记者》2002,(10):10-11
在新世纪第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军事记》刚好出版了整整500期!寒来暑往40余载,从《解放军报通讯》到《新闻与成才》,再到今天的《军事记》,这本杂志虽然几经更名,但一以贯之的办刊思想没有变,始终以政治的坚定性、导向的正确性、理论的深刻性和业务指导的针对性,昂首挺立在中国新闻战线。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从地方大学入伍的武警警官,入伍前我对《军事记者》杂志可以说一无所知,入伍后在我部新闻干事孙建民同志的推荐下,翻看了2002年第1期和第2期《军事记者》,不看不知道,一看乐一跳,我被它精辟的论述、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印刷所折服。也许是学中文的缘故吧,一向对书报杂志十分挑剔的我,对《军事记者》却“一见倾心”,无法说“不”。钟情《军事记者》杂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军事记者》是目前国内新闻写作杂志中的佼佼者,特别是在军事新闻理论的研究、探索、开拓方面,领潮流之先,具有无与伦比的优…  相似文献   

4.
本刊记报道:新疆军区某汽车团把培养官兵早日成才作为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新年度报刊征订工作开始后,团队在将《军事记者》杂志订到排的同时,积极倡导官兵自费参加军报新闻刊授和订阅《军事记者》杂志。许多官兵为了满足学习需要,纷纷拿出节省的钱订阅《军事记者》杂志。截止11月底,全团共订阅《军事记者》杂志35本,参加军报刊授学习的9人。某汽车团鼓励官兵自费订阅《军事记者》@张海峰 @谭小军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5,(7):79-79
牛明汉在《军事记》杂志2005年第6期上撰说,对于党的新闻工作来说,贯彻以人为本方针,也等于是一场变革,需要完成一个从指导思想到操作层面的逐步转变。  相似文献   

6.
自1985年以来,我通过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杂志,增长了不少新闻采写知识.这些年在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应有《新闻知识》的一份功劳。1985年,我从一家企业调到县广播电台搞采编工作。虽然自己过去爱好文学,有一点写作基础,但是对搞新闻采编可以说是门外汉。在新的岗位上,正当我努力适应时,找偶然从领导那里得到了一本《新闻知识》杂志.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真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吗?从此一我就与这本杂志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师生情谊。年年订阅《新闻知识》。每期杂志一到手,先看目录.再仔细阅读自己…  相似文献   

7.
在迎接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的日子里,《军事记》举办《我与军报》征.肯定有很多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写,有感要发。我也是这样。回眸从事军事新闻传播40年的经历,现在特别想说的话是:我崇敬、感谢军报许多老编辑、老同志,他们是甘为他人做嫁衣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8.
我们解放军分社有那么两三个人办了一本《世界军事》,每期10万字,每期一元八角,到第六期已发行了7万份,他们想奔10万、20万份,军事杂志也有好几本,他们居然能发展。主要是他们办得比较活泼,有趣味。因此我想,我们的新闻杂志太不活泼了。本来新闻杂志应是最活泼的,但是都要去讲道理,而那些道理是如此的难讲,干巴巴的,人家懒得看。这就难以使人愿买。我看《新闻记者》杂志,应取之于全国记者的生活,又面向全国广大老百姓,在这中间少夹一些道理性的文章,这样才更受欢迎,否则既浪费了记者的生活资源,又使刊物办不下去。记者的生活资源太丰富了,干巴巴地在那报上写一点,丢掉的正好是生动的、人们想看的、又是新的。大多数人们从来是热爱生活,而不是热爱研究道理,不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位新读者,今年2月底为写一篇文章查找关于我国新闻界发展情况的资料,图书馆工作人员便“对号入座”向我推荐了《新闻战线》第2期。读后爱不释手,便又找来去年的杂志翻阅起来,虽然我不是搞新闻专业的,但我觉得这是一本好杂志,个性很鲜明,是读者的良师益友。 说它是良师,因为它具有权威性、指导性,《专稿专论》、《台长论坛》等专栏发表的各级领导的文章,还有新闻界权威人士的经验介绍、心得体会,都是高屋建瓴,对如何办好广播电视和报刊具有指导性,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讲也可以开阔眼界。 说它是益友,因为它越办越活泼了,只…  相似文献   

10.
我喜爱“军事新闻记者成长的摇篮”———《军事记者》,我更盼望愿意借助这个“摇篮”走好新闻成才路的人们喜爱《军事记者》,而且是真心实意喜爱她。何谓“真心实意”?就是不仅按时订阅它,而且认真阅读它,联系实际运用它。三心二意不妥,假心虚意更糟,只有真心实意,方能真正得益。有人在避开了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感之后,心安理得地选择了“歪门”作为成功的捷径。认为这样最省心省力,最立竿见影,也最悠然自得。陷入这等心境的人,能真心实意地喜爱《军事记者》,包括喜爱任何一本能够真正助人成才的杂志吗?不能!人生的主旋…  相似文献   

11.
我是《军事记者》的忠实读者,可以说是“三朝”老读者了。早在一九八八年,当时我在连队任文书时,指导员就给我订阅了《解放军报通讯》,他拿着杂志笑盈盈地对我说:“小王啊!这是一本好杂志,业余时间看一看,说不定能帮你什么。”我接过指导员送来的这本杂志,爱不释手。从此,我开始自费订阅《解放军报通讯》,后来杂志改名为《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以后,我仍然订阅。我感到,杂志三次更名,质量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多,文章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月夜灯下,我欣赏着自己的新闻作品,一阵快慰涌向心头。此时,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起带我走上新闻路的《军事记者》。那时,我仿佛失去了追求的目标,整天躲在屋里,借日记写心中的苦闷、无助和惆怅。一天,旅新闻干事王文毅随工作组检查教育笔记,无意间看到了我的日记。当他得知我高考时差了8分,在部队又与军校失之交臂的情况,十分理解我的心情。临走时,他劝我振作起来,要发挥文字基础好的优势,试着往报社投稿。两天后,王干事给我送来了十多本《新闻与成才》(后更名为《军事记者》),并叮嘱我说:“杂志里的内容有深的,有浅的,先…  相似文献   

13.
我是解放军报第四期函授学员,自1992年参加函授学习以来,认真阅读每期的《军事记者》(原《新闻与成才》)杂志,以杂志为老师,以杂志为教材,结合工作搞报道,坚持10年不间断,先后在《中国国防报》、《山西日报》等中央报刊刊登稿件和新闻图片168篇(幅),连续8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今年还荣立了三等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事记者》这位无声老师的辅导,没有那一位位未曾谋面的编辑记者的谆谆教诲,没有身边领导和战友们的热心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去年12月21日,我有机会参加在北京人…  相似文献   

14.
在县人武部搞军事报道的基层通讯员,有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所在地既不是边防,又没有驻军,一年四季,能见到的军人还是县人武部的。自然和军事沾上边的新闻就不多。如何在不利的环境中有所作为,那就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我有一些甘苦自知的粗浅体会,说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去年春天,我刚到人武部没多久,看到《中国国防报》国防广角专版有一篇《千里送亲记》的文章,说的是新野县城关镇女青年程娅外出打工因病迷失,湖南道县两位热心青年,听说程娅是一名福建前线军人的妹妹时,放下手头工作,不远千里无偿将她安全送回家乡。读后我…  相似文献   

15.
四月下旬,武警芜湖市支队举办了为期10天的基层报道员培训。此次培训他们一改往年请地方记、编辑授课的做法,而是就近请来了《军事记》当老师。他们从历年保存的《军事记》杂志中整理出:“怎样做好新闻的标题”、“怎样写好新闻的导语”、“怎样提高新闻的敏感性”、“如何搞好摄影报道”等授课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基层报道员纷纷反映:  相似文献   

16.
韩成利 《军事记者》2005,(12):64-64
参加军报第十五期新闻函授,我结识了《军事记》进位朋友。  相似文献   

17.
没想到,我的第一篇新闻竞登在了《解放军报》第一版。那是1993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到新华书店购书,碰见书店经理,随便聊起了军事类图书的销售情况。经理说,这两年军事书籍很畅销,并给我列举一些具体数字。我忽然感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通过军事书籍畅销,可以反映人们国防意识的增强。随后,我又去几个个体书摊那里进行采访,连夜写成了《孟津军事书籍畅销》一稿,寄出去没多久便登在了《解放军报》一版上。这仅有百余字的短稿,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搞新闻必须处处留心。新闻,留心则眼中有,不留心则笔下无。关键在于留心@王兴民…  相似文献   

18.
本书译者王东亮在《译后记》中说,“《符号学原理》不是一部经典”,“《符号学原理》是一本符号学入门读物”,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启蒙性、入门性”。但是,我想说的是,它虽然是“一本符号学入门读物”,却是一本最值得选择和最值得信赖的“符号学入门读物”。 《符号学原理》用简洁的语言,条理清楚地梳理了源于索绪  相似文献   

19.
董强 《军事记者》2006,(2):64-64
初搞新闻报道的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读书看报和新闻写作上,然而,我的付出却令人失望,寄出的一篇篇稿件都石沉大海,无一变成铅字。夜阑人静之时,倚桌而坐,随手翻开前辈留下的几摞军报合订本、《新闻与成才》和《军事记者》杂志。其中一本《军事记者》杂志的扉页上一行醒目的钢笔字映入我的眼帘:梦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实现。我仔细琢磨这句话的含义,深深体会到这些珍贵的资料是前辈留给我的指路明灯。欣喜之余,我细细地从《军事记者》杂志和军报合订本的文章中汲取营养,逐渐地,先前写稿、投稿、盼稿见报的激情又一次撞击着我的情怀。半…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是我一直喜欢并关注的一本杂志,感谢各位编辑老师的辛勤工作,为读者呈现这样一本优秀的核心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