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谢辉  姚莉  李媛 《新闻前哨》2007,(12):41-42
有一次网上聊天,网友问我是从事什么职业的,我如实告之——新闻工作者。“你们传媒厉害呀!要谁死,谁就死”,网友随即在屏幕上敲出一行字。生杀予夺?传媒当然不可能拥有封建时代皇权般的力量,这位网友的意思不过是传达出公众对媒体的一种印象:权力。诚然,大众传媒因掌握着话语权而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权力中心之一,也就是所谓的“第四权力”。我们知道,一个健康运转的社会,任何权力都应有其边界,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再舒服一点     
女诗人尹丽川向大家提问了——“为什么不更舒服一点?”这问题其实一下子戮到了人的心里面,谁都是猛地一疼,然后陷入沉思,是啊,人因快乐而生,谁活着也不是为了受苦的,为什么不更舒服一点呢?你以为我就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人爱没人疼?  相似文献   

3.
“修身”随议邓立品“现在谁还讲修身?已经不合时宜了。我当记者这么多年,谁重视这个?”一位记者如是说。记者该不该讲修力,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知道,中国人历来都十分重视修身,孔老夫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训;盂夫子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箴言,足...  相似文献   

4.
录取通知书     
档案记录的是最真实的人生,这种真实也许你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哪里?我是谁?”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我悲哀地发现,我的脑子一片空白。静静地站在镜子前,那个头上已经有了华发的女人,相信已经不再年轻,那么试问,一个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人,她对自己的过往一无所知,这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新兵”———记云南日报总编辑孙官生小舟我到达云南日报的时候,报社正在搬家,从70年代的四层老楼搬到刚刚完工的28层新办公大楼里。报社的工作人员都行色匆匆,脸上也全都是一副很兴奋、很有干劲的样子。总编辑孙官生在新楼20层的宽敞办公室中和我畅谈...  相似文献   

6.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30):13-13
“我带来了好几件衬衫。”;“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别动我们的《马赛曲》。”;“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动不动拿着成箱的方便面、矿泉水去灾区,要知道。一瓶矿泉水的钱.老百姓可以买两斤粮!救灾工作要务求实效.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次看到我的照片是在(英国)电视4台.我吓坏了……我不希望人们盯着我说,‘嘿,你不是已经死了吗?’或被人说.‘伦敦袭击者来了’”。;“节油汽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相似文献   

7.
周绍成 《中国广播》2004,(11):12-13
我这里所说的“记者”,是专指广播记者。如何做广播记者?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不仅这方面的文章不少,而且在广播界,不管是老将还是新兵,谁都能从自己的亲身实践中说出个一二三来。所以还要老生常谈,是想重点强调“今天”二字。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五十周年的前夕,我和杨捷同志受延安报社派遣,进行了一次长征采访。沿途经历,对我这个新闻战线上的“新兵”来说,感受确实是很多的。这里,我想着重谈谈这次活动中的一些教训。(一) 沿当年红军长征路采访,我们是从甘肃省会宁县开始的。到达会宁时,正是红花绿叶、流火七月的时节。很少出远门的我,在当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这块光荣的土地上采访,既感到新鲜,又感到荣幸。最初几天,我们参观了会师  相似文献   

9.
“出去玩就是追求活在工作和条条框框之外。自助游最吸引我的,可能就是那种‘在路上’的状态。”我会开始想:“我是谁?我怎么会在这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到商场、菜市买东西,还是到邮局,难免碰到一些服务人员生硬的面孔,吃几句冷冰冰的话语.而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又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那一张张笑容可掬的面孔,于是有的观众就会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人都像在电视上这样就好罗!这是对这些服务人员的抱怨,还是对电视记者的讽刺?而有的记者也会这样为自己辩解:我去拍摄时,这些服务人员态度本来就不错,我并没有故意拍假新闻呀!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有谁平时态度不好而在我们镜头前面没有表现出来呢?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矛盾呢?我们说,是由于摄…  相似文献   

11.
小邪 《新闻世界》2006,(7):53-55
这里的电影都离不开爱情,这里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回放,在电影里,我们透视着爱情;在爱情里,我们阅尽了人生。十部经典影片,一场荡气回肠的情爱历程。从“寻找”到“心动”,漫长的“等待”,短暂的“缘份”,是该“珍惜”还是唏嘘?爱是“时间”?是“空间”?是“寂寞”是“责任”?还是“离别”之后的“重逢”?也许“爱”就是“人生”……[编按]  相似文献   

12.
我长得墩墩实实,一睑的憨厚纯朴。谁见我也会疑问,本该是当司务长的料,怎么会偏爱上了“爬格子”?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我这样,党爱写作如醉如痴。回首我走过的酸甜苦辣耕耘路,就不能不提我“九死一生”的悲喜经历。上小学时,数学课上,我偷着读艾青的诗集,被老师发现,一教鞭打在我的头上,几乎把我疼死Z读到中学,我骑着自行车为一篇散文的谋篇布局摇头晃脑,冥思苦想,一辆卡车驶来,差点将我撞死;结果高考时因我重文轻理,名落孙山。可恶的命运将我打回到那片老辈人繁衍生息的黄土地。自己一肚苦水说不出,村邻的讽…  相似文献   

13.
童韵 《视听界》2001,(1):52-52,51
有资料显示,2000年因特网上的女性比例预计将达到46.5%,由此,女性网页的频频出现也是大势所趋势,如今中国的伊氏女人,伊人在线,女友网,半边天,高跟鞋等女性网站都 出半边天大旗,一些门户网站也纷纷增添了女性频道,如搜狐的“女人”,新浪的“女性”,首都在线的“漂亮女人”等,表成网络上的一般势力,于是有人说,网络时代的社会是一个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在这里,无论男女都可以在网络信息的普照下纵横世界,事实果真如此吗?网络的出现真的宣告了传统性别观念的终结?这里,笔者选取了两类涉及女性话题的站点,女惺 网站和综合门户网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要哭,但我没有眼泪。我要控诉,向着谁呢?遍地都是圣贤豪杰,谁能了解这样不惜自我卑贱以身饲虎的人呢?不愿再多说话了。达夫,假使你真是死了,那也好,免得你看见这愈来愈神圣化了的世界,增加你的悲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我9岁那年的夏天,父母的感情出了问题。暑假结束的那个晚上,我终于鼓足了勇气问父亲:“是您不爱妈妈了,还是妈妈不再爱您了?”父亲惊讶地看了我很久,低着头说:“孩子,都是我的错,我,我爱上了别的女人。”他的回答让我很愤怒,母亲既漂亮又能干,难道还有谁会比母亲更出色?  相似文献   

16.
金立平 《新闻世界》2009,(11):18-18
“农口谁去跑?”记者部周主任连问了两声都无人应答。当周主任环视的目光扫到我这个“新兵”时,我勉强地应道“我去跑吧!” 这是三年前我刚刚分到记者部分领采访部门的情形。实话实说,我当时打心眼里不喜欢跑农口,受“常规”影响,周围同事都热衷去跑“财经口”、“政法口”、“文教卫口”、“国企口”等等,认为这些“口”新闻点多,实惠也多,“跑”起来也觉得很体面、很风光。  相似文献   

17.
般配     
大清早的有个女人在我的博客上发狠,说的是要“K了那男人!K了那女人!”这里的事故我是知道一点的,该女人贤良淑德且美艳如花,唯一先天不足的是,书念得少了点,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当年以奋勇的姿态将一位理科硕士捕入囊中。几年相安无事,眼看着这位硕都已经在她的温情脉脉中被培养成了博,不想事故出来了:博爱上了另一位女人——博的师妹兼助手!  相似文献   

18.
春逝     
午夜,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孤灯,独女。手机骤响,显示是男性朋友的来电,接通一听,却是个女人的声音,气盛,喉头发干:“你哪位啊?我问你是谁,他不告诉我!”一闷棍打得我晕头转向,拼命想解释,却一个字说不出。  相似文献   

19.
对于批评报道,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历来对于批评的回应大概有三种:一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成心找毛病;二是不闻不问,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三是“沙里淘金”,虚心接受批评,认真查找不足。,我们提倡“沙里淘金”,每个人都应有接受批评的雅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2007,(8):35-35
这好像是一首网上的小诗,诗的名字就是“我不爱你,但我不拒绝与你调情”。真的,从改革开放后,人们似乎一下子知道真爱是个什么东西了似的,疯狂寻找,然后不顾一切地去爱。然而,经历了动情之痛,人们忽然发现,很多曾经为之赴汤蹈火的爱情,后来认真看时,却是一堆牛屎。不用自己后悔,别人的教训还不够惨烈吗?所以男人女人都学聪明了或者是狡猾了,谁还会把一次艳遇演绎成恐怖的外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