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征 《视听界》2007,(2):53-54
空洞、枯燥、乏味、呆板、单调,往往是老百姓数落时政新闻常用的字眼。在很多老百姓看来,这样的时政新闻是给领导看的而不是给老百姓看的,因为不“实在”。同样在许多时政新闻记者的眼里,自己俨然成了“御用记者”,只要服务好领导,群众满不满意无所谓。其实,时政新闻最实在,因为如今时政与百姓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怎样才能把时政新闻做成“实在新闻”?  相似文献   

2.
现在什么能让地方党政官员畏若猛虎?答,突发事件中的记者,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伴有失职渎职责任,怕被记者曝光。常驻地方记者站的缘由,笔者经常接触党政和宣传部门的官员,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了然于胸。有关批评性报道,最好是有闻不报,最怕的是新闻炒作带来过度伤害,还怕“只监督不报道”,因为近似敲诈,需要“灭火”。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网上关于“无官不腐”的讨论非常热烈,尤其是网友王江龙的《“无官不腐”?网上“腐败定论”太荒谬》和网友王克安的争鸣《“官员腐败”是“极个别”现象吗?》针锋相对,吸引了不少网友发表见解,笔者粗略浏览了网友们的评论,对“大官大腐,小官小腐,凡官必腐,无官不腐”持支持态度的居多,对王江龙的批判居多。在此,笔者无意参与“二王”之争,只是觉得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一种舆论态势,确实应该引起官员们的深刻反思。“无官不腐”,作为部分网友对当前官员腐败程度的判断,无疑是偏颇和不科学的,王江龙网友说…  相似文献   

4.
好官的标准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则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老百姓亦称道。这是真正的好官;还有一种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  相似文献   

5.
刚刚当选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回答了记者关于政府官员如何处理和媒体关系的提问。笔者对王市长“老百姓应允许官员说错话”的说法十分赞同,但同时又认为,在现行的政府官员管理体制下,即使老百姓“允许官员说错话”,官员拒绝媒体采访的现象恐怕还是很难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6.
民生报道关乎百姓的生活,那么,百姓这个“个体”就应当也必须成为报道的主体,一切的民生报道都应该围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来进行,并把他们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需要不需要、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工作质量的标准。因此,让“以人为本”这条思想红线贯穿民生报道始终,就成为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沧州晚报》在落实“老百姓自己的报纸”这一办报思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北京晨报作为一张北京市委的党报,首先要成为党的喉舌——“上情下达”,把党的重要精神、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宣传出去;同时,作为一张面向市场化的都市报又要求我们必须贴近——“下情上达”,反映百姓呼声,把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反映上来并有效协助各级政府部门解决问题,力争在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一道理解和沟通的桥梁。“呼声与回音”栏日报好地起到了这一桥梁的作用。为什么要创办这个栏目?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老百姓把很多问题反映给记者希望能通过报纸把问题给解决。老百姓认为新闻媒体有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记者和当“官”杨尚德在我的印象里,由新闻工作岗位上调入党政机关当“重要官员”的人不少,而从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上重返新闻队伍的人不多。因此,当我8年前由国务院办公厅调到经济日报时,有些人就说我“傻”,有些老同学、老同事听说我调出了中南海,以为是“犯了什...  相似文献   

9.
中 国的有些事情往往蹊跷 ,名不副实、名实相违的名堂不少。即如记者 ,在不少地方都视为官 ,或者是被当作官来看待的。新闻记者是什么官?官员拿的是国家公务员的俸禄 ,新闻记者的报酬并不是按公务员标准来拿的 ,算哪门子的官?再说 ,人家官员手中有多大权力 ,人权、财权、物权 ,还有工程立项、进出口额审批权等。新闻记者号称“无冕之王” ,实际只有手中一杆笔 ,写写新闻罢了。可见 ,记者不配叫官。然而 ,如今有些记者 ,不知被什么弄昏了头 ,还真把自己当成官了 ,颐指气使 ,威风十足。他们的说话、做事 ,全然是一副官场作派。从媒体披露的 …  相似文献   

10.
一、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更将其提高到一个高度来看待。我们老百姓版办版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无处不在”。十年来,我们秉承这样一个定位为百姓答疑解惑,反映民情,一直在如何更好地为老百姓贴心服务上下功夫.使老百姓版成为新晚报的一个品牌,如今“有事儿就找新晚报《老百姓》版记者”已成为众多冰城老百姓的一个共识.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对媒体曝光怕得要死、既蛮横又虚弱的人眼里,记者算不了什么。对他们来说,觉得记者有用时,可以用来“吹捧”、“包装”自己;觉得没用时,甚或你戳了他们的伤心处,不听“招呼”,便可以随意打骂。君不见,中国记协自1998年成立维权委员会以来,已受理100多件次记者被打投诉。其主要原因,大都是一些单位和个人不能正确对待乃至抵制舆论监督。如果是表扬成绩,往往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反之则横加阻拦。一些人身上不干净,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怕媒体曝光,若遇记者调查采访,便恶语伤人甚至拳脚相向。 去年9月16日,福建宁德某…  相似文献   

12.
常有新入行的同志问我:“怎样才算是个好记者?”我回答:“上可以与王侯共食,下能够和百姓分餐。” 记者这个职业在社会上是很为人看好的——好人好事希望扬名,坏人坏事害怕曝光。这一切,缘于舆论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记者中的一些人难免被人“捧坏”,养成只认官不认民,只交富朋友不交穷朋友的习惯。长此以往,势必下基层少了,体察民情没了。反映在工作中,则表现为信息来源不足,报道言之无物,不能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记者?现代汉语解释为是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当今也有人称记者是无冕之王。两种说法都无法把记者和官等同起来。 无冕,无头衔、无官帽,简而言之不是官,可现在有的记者却官起来了。开起会来,人家礼节性的请他上台就座,他也就俨然一副首长模样,人家客气的请他讲两句,他也就打起了官腔。人们对记者,尤其是对上边来的记者毕恭毕敬,不知是出于对“喉舌”的厚爱,还是怕挑刺曝光,或者是礼节之故,记者成了座上客。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记者的社会地位,但有的记者正是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态,就自觉不自觉的为自己头上加冕。一个新闻单位要是多有几个这样的“加冕”记者,她的受众就将越来越少,地位也将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14.
这篇文章题目的首先使用权,属于段公荃法,他的大作《天棚居随笔》一书中便有这一同题文章,记的是被称为“华夏一奇”的内乡县古县衙博物馆中的一副楹联,那楹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荃法兄在文中说,这副楹联“字句无甚深奥,大白话一通,只是在别处从未见过,算得上这‘华夏一奇’中的一奇了”。  相似文献   

15.
“实话”栏目的章,选发的都是县市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要,称得上是“从政心迹”、“为官言”。但长期以来,群众对一些官员的会议讲话或报告印象不是太好,一是长,似乎不长不足以显示水平,一二三四,甲乙丙丁,貌似全面辩证,其实是“穷耍嘴巴皮子”,说的尽是正确的废话;二是空,搞照本宣科,秘书写什么念什么,大多是照念上级讲话和件,其特点是空话套话,居高临下,“要”字特别地多。用老百姓的话说,这类讲话是“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有块头无干货。”其实,老百姓印象不太好的还有报章上这些官员的章,照例地也多是长而空,不过是把会上的讲话转换成字而已。  相似文献   

16.
现在什么能让地方党政官页畏若猛虎?答,突发事件中的记者,因为突发事件往往伴有失职渎职责任,怕被记者曝光.常驻地方记者站的缘由,笔者经常接触党政和宣传部门的官员,对他们的喜怒哀乐了然于胸.有关批评性报道,最好是有闻不报,最怕的是新闻炒作带来过度伤害,还怕"只监督不报道",因为近似敲诈,需要"灭火".  相似文献   

17.
徐志东 《新闻前哨》2004,(12):20-21
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开播已经一年了。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栏目,也是一个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栏目。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经过各城区记站记们的辛勤工作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努力,《百姓连线》已基本成为“老百姓自己的电视新闻”,“连线为民、为民连线、连线连心”的栏目宗旨日渐鲜明,栏目在社区、在百姓收视群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盼记者来,现在我们怕记者来。”这是一位县里的通讯员最近说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通讯员为什么怕记者到他们单位或地区采访呢?这要从记者方面找原因。一些记者和通讯员争抢新闻,把通讯员的稿子据为己有,这类问题《新闻战线》杂志上已揭过不止一次了,尚未提到的还有下述一些情况: 名利记者得,错误推给通讯员。有些记者从通讯员那里要来了情况和书面材料,既不作进一步采访,也不核实,马上挥笔直书,照摘照抄,快速见报。报道失实了,记者不作自我批评,反怪通讯员“提供材料有误”。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元旦,邯郸人民广播电台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河北省南部首开直播节目,同时开办了“清晨热线”栏目。八年来,“清晨热线”栏目以她突出的成绩,在邯郸市创造了很多第一;在全市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中的受众人数第一,老百姓与官员的参与率第一,对百姓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反馈率和解决率第一,老百姓的赞誉次数第一,受到地方党委与政府主要领导的称赞,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不少报纸都把视点对准了那些平凡的百姓,如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关注的大都是些通常不被媒介注意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我们启东日报周末版也同样把目光投入到了平凡的生活中,在《百姓故事》专栏先后推出了自强不息的下岗工人、处境艰难的贫困学生、争斗病魔的癌症患者以及有小巷总理美称的居委会主任等50多个百姓故事,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不同于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讲故事”,它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体验式采访.感受生活的原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