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同行曾问我:"跟写消息、通讯相比,评论不太好写,可你为什么愿意写呢?"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源于新闻,而又高于新闻。这说明,评论要有新闻性,而新闻事件经过评论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后,其新闻的思想内涵就丰富多了,也就是高于一般的新闻了。有些时候,一篇新闻若想挖掘透,让新闻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就得需要新闻评论这个品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新闻学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经常要发议论、讲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容易出现"端架子"的现象,使文章变得呆板、枯燥,失去可读性。为了能吸引读者阅读,作者应该多运用群众语言,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要形象说理,让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活泼;要以情动人,让新闻评论有温度,便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评论不像写消息,事情发生了就可以写了,评论的灵魂是立论,立论不仅要有新意、及时、吸引人等等,还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这就是立论不能给人造成理解上差误。特别在强调舆论导向的现实背景下,评论立论的正确确立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通过评阅两篇通讯员寄来的评论稿件,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5.
与同行论及新闻评论,几乎没有不说难写的;写异国他乡之事的国际评论,又能引来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那就更得难上几分。《两种历史观的较量》这篇国际评论,在人民日报上刊发后,得到各方认同:2002年,它在第7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选中又荣获一等奖。这就不能不叫人品味一下:它究竟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新闻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新闻评论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评论的质量不高,受众就会找不着"根儿"。如何突破这个存在的问题呢?我觉得写小评论是个必由之路。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7.
写作的人应追求语言艺术,贮积美妙的语言。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要用语言来表达。语言是新闻评论者的武器,如果掌握不好语言,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枯燥乏味没文采,无法把评论写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达不到宣传效果。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创新评论语言,必须不断探索评论写作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8.
一切新闻作品都应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新闻评论当然也不能例外。评论写作,是要注重在论题与说理上花功夫,但也不可粗疏于文字,要使庄重的主题,寓于活泼的形式之中,把精深的道理,用生动的文字来表达,既有理论的强音,又有辞章的文采。(?)来,新闻评论的佳品应当达到这个要求。怎样才能把评论写生动?根据多年写编评论的体会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情理熔一炉,叙议相交织,知识作载体,语言生双翼。现分作四讲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为什么有的小评论写得那样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读者看了爱不释手,听众听了不厌其烦呢?我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由头的选择。有许多小评论,读者、听众一看一听前面的新闻由头,便不由自主地被吸住了,非看完、听完不可。这就说明它的新闻由头选择运用得好。那么,小评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由头呢?我认为它必须典型、准确、应时、新鲜。  相似文献   

10.
新闻要善于讲故事,评论也得讲"抖包袱"。通过说事,顺便把理说清楚了。写的人用心,读的人省力。"要要要"的八股体,为什么没有几个人想要,原因是把"评论"前的"新闻"二字丢掉了。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干什么得琢磨什么。干新闻工作就得首先琢磨怎么把新闻写好。怎样写好消息?笔者受祖国传统医学学习方法启示,总结了八句话,编成“顺口溜”,把它奉献给初学着:开篇导语要抢眼,讲究时效事新鲜。背景交代不可少,再把事情说完全。语言简洁求生动,议论抒情莫充篇。要使报道有深度.“为什么”上找根源。下面咱们分别解说一下这八句话。一、开篇导语要抢眼,讲究时效  相似文献   

12.
马士远 《青年记者》2003,(12):28-29
选题就是对写什么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论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抓什么问题进行评论,不仅关系到社会舆论的分布与流向,而且还关系到许多社会问题发展的可能性。社会舆论的分布与流向是新闻评论选题的重要依据,在当代  相似文献   

13.
与同行论及新闻评论,几乎没有不说难写的;写异国他乡之事的国际评论,又能引来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那就更得难上几分.<两种历史观的较量>(下页附作品)这篇国际评论,在人民日报(2001年3月2日,第三版)上刊发后,得到各方认同,它在第7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就不能不叫人品味一下:它究竟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新闻评论是众多新闻体裁中比较难写的一种。而在新闻评论中,比较难写的是经济评论。如何写经济评论是个大题目,是需要专家和教授们深入研究的。《新闻实践》的编辑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怎样写经济评论的文章,因为有写经济评论近10年的经历,所以也就应承了下来,算是从业的感想吧。大家都说写经济评论难,究竟难在哪里?我看有三难:一是难在掌握经济走势,二是难在发现典型和问题,三是难在掌握经济规律。粗粗想了想,经济评论要写得到位,至少要把握好六个关系:第一,要把握好现象与本质  相似文献   

15.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充分运用相关材料、背景材料,把评论写得扎扎实实,有血有肉。读了5月15日经济日报评论员杨尚德的《一个广阔的经济领域——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人更看到评论“嫁接”大有好处。这是一篇论述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评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写这个题目,可以强调强调第三产业如何如何重要、第三  相似文献   

16.
写真要像真     
陈允传 《军事记者》2006,(12):25-26
新闻,要把真的写得像真的。解放军报著名记者江永红在《与新闻研究生徐蕾的对话》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笔者对此深有同感。“小说把假的写得像真的,为什么新闻会把真的写得像假的?”诚如江永红所言,当前在一些报纸刊物的版面上,在荧屏上和无线电波里,经常会看到、听到一些新闻不像真的。要说作者故意造假恐怕是冤枉了人家,但读起来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儿别扭,不像那么一回事,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的本质要求。我们所呈现给广大受众的每一篇新闻,都应当是真实可信的,而决不能有一点虚假。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谈到新闻写作时说:“新闻里面一定要有故事!“新闻写作就是讲故事。”提出了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的观点。有的新闻里面有故事,有的新闻写作就是讲新闻故事。但是否所有的新闻里面都得孕含故事呢?这无疑值得进一步探讨。不过,李教授的新闻观点倒是给我们以启示:在某些广播评论中,是否也可以在讲故事中说理呢?  相似文献   

18.
王文 《新闻知识》2003,(10):46-47
新闻评论就是“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具有新闻性就是要与新闻有密切关系。既然与新闻有密切关系,那么肯定就与事实密不可分,因为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评论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9.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精炼、隽永、深刻呢?笔者认为,除稿件内容要绝对真实可靠外,还要在快、短、活、深上下功夫。“快”是指报道迅速。新闻是易碎品,很讲究时效性。今天发生的新闻,不及时报道,到了明天有可能是旧闻,没有价值。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写得快些、再快些呢?通讯员除有废寝忘食、敬业爱岗的精神外,把自己的爱好当作事业的追求,把平时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就要赶快写,及时发。2001年11月1日,铁道部决定撤销临汾分局,并入太原分局,我及时撰写了这条改革新闻,第二天就被《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约我写一篇关于评论写作的文童,我想利用这次机会,超越课堂教学的结构限制,把新闻评论写作的一些要点,更为透彻地说出来。这里主要涉及初学者或写作经验不多的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