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爬格子”的感觉,爱好“爬格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爬格子”有苦也有乐。那种感觉很难表达,就像喝咖啡的味道,许多人不喜欢,但有些人又特别喜欢,喜欢上了往往一辈子也难以割舍。然而,“爬格子”对于爱“爬格子”的人来说毕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间小书房里:一盏台灯、一杯茶、一包烟、一支笔、一本稿纸,便可进入一种充满感情的世界。可以尽情地哭,尽情地笑,尽情地敞开自己白天紧闭的心扉,在没有尘埃,没有宠辱,没有奸诈,没有铜臭的世界里翱翔。“爬格子”的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己的文字变成信息传播纸上的铅字。被发表的作品是“爬格子”人孕育的胎儿,是“爬格子”的人在格子里播种后的收获,是“爬格子”的人获得的最高精神奖赏。“爬格子”虽苦,但苦中有乐。“爬格子”的感觉@林绍荣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来,我和妻子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新闻文字及照片稿件数百篇(幅),还因宣传报道工作双双荣立了个人三等功。当金光闪闪的奖章戴在我们的胸前,当朋友看到我们取得这些成绩而惊叹和羡慕的时候,怎能想到其中许多稿件是在“双休日”完成的.更想不到,我们为了这既苦又累的业余爱好付出了许多许多。真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啊!“上班族”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到了“双休日”,谁都想干些钓鱼、养鸟、种花等等悠闲轻松的事.也好让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可我们却要自讨苦吃,竟然迷上了“爬格子”和新闻摄影,“双休日”不但得不到…  相似文献   

3.
你在巴东县人武部政工科已经工作5个年头,每次见到你,你总是在不停地写。为了写,你失去了很多,身体不如以前了,视力也下降到0.7。采访你,你总是说有得必有失。翻开你那厚厚的报刊见稿剪贴本,我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你1981年参军,在绿色的军营里,身为汽车兵的你却爱上了“爬格子”这一行,由于业余搞报道成绩突出,先后ltw次立功受奖。1986年,你从绿色军营中退伍到了巴东县人武部,当了一名驾驶员,你虽然手里握着方向盘,仍然放不下你“爬格子”的爱好,继续分享着一个个收获。《他带着残废证走进田野》发表在《家庭》杂志上,在…  相似文献   

4.
搞批评报道,大报记者难,小报记者更难。江苏《南通大众》报青年记者陈君佑,却知难而上,被群众誉为——一副秀琅眼镜,使他增添了几分儒雅,许是常常思考、爬格子的缘故.才30出头的人,眼梢的鱼尾纹已经非常明显。他,就是被  相似文献   

5.
如今,千人万人说创新. 创新,不是时髦,是潮流. 今天办报纸,还是要爬格子(使用电脑也算爬格子),而且仅仅爬格子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创新. 创新,有大创新,中创新,小创新.大创新,就是办报的战略思想、报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大的思路定下来了,大创新,中创新,小创新,就会一牵牵出一串来,因为中创新,小创新往往是大创新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在基层单位,搞报道除了新闻干事,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战士报道员了。这些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兵记者”。他们凭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冲劲,利用业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是一些身边的“活鱼”,朴实得像掉在坑上的灰尘;不用长篇大论,却足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亲、可信。他们不能像新闻干事那样,可到处去采访;也不能像摄影记者那样,整天手中不离相机。他们白天要进行正常的训练、操课、检验,只有等到晚上或者节假日,战友们都休息了,他才开始了“爬格子”。因为,他们是“兵记者”。爬格子辛苦不说,就怕遭到不理解。虽…  相似文献   

7.
敝人萌生“爬格子”念头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去年在与近50家报社、杂志社的文字交往中,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兹择其要者,略表于后,以求共识。一、稿子见报时间问题凡“爬格子”者,无不希望及时知道自己的稿件能否被采用。而笔者的体会是,许多稿子寄出后,被“审判”的时间过长。以笔者去年已见诸报刊的150余篇拙稿为例  相似文献   

8.
紫金山下,汾河岸边。北京军区某红军团的营院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行色匆匆的瘦弱身影奔波在机关与基层之间,他就是受官兵所尊敬的少校宣传股长──阎跃平。乐于“爬格子”宣传股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那一定是阎股长在加班爬格子。这样一来,可就苦了我这个报道干事,得陪着他一块儿熬夜。我们经常一干就到深夜。两个人都是“顽固不化”的烟民,到后半夜没烟抽那是常事,相视一笑,各拉一个烟头点燃,深深地吸上一口之后便接着干活。稿子一篇篇地投寄到报社,但是见诸报端的却极少。我有些气馁了。股长拍拍我的肩膀说:“咱们的稿子肯定…  相似文献   

9.
对于写文章登报,我读高中时就想过,只是一直没能如愿。后来参军了,在连队执勤站哨。闲时,就用津贴买来新闻、文学书籍,自个儿啃。战友们打篮球、甩者汪、侃大山,我却悄悄地学着“爬格子”。一年时间过去了,稿纸写了十几本,可报纸上、广播里,连我的名字也看不着、听不到。我一次次对自己发问,我不是那块料吧?有一天,我心里难受极了,把书、笔锁进了床头柜,死心与“爬格子”告别。整整两个月,我连封家信都没写。想了许多,想了很远。可是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沉默下去,甘心准灭自己曾经有过的美好的向往……大石拦路,勇者…  相似文献   

10.
徐斌 《新闻实践》2007,(1):F0003-F0003
来到了这个世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牵挂,每个人都会被他人牵挂。我们的内心都体验着牵挂,但我们的眼睛“见到”过牵挂吗?  相似文献   

11.
我虽年近“花甲”,但头发乌黑,精神十足。一些多年不见的老友,见面往往总爱惊奇地发问:“你这动脑子、‘爬格子’之人,怎么越活越年轻了?!”在他们眼里,似乎“爬格子”之人易衰老。然而其实不然,适当动动脑子,写写稿子,恰恰有益于身心健康。39年的爬格子经历,使我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体会。“爬格子”能充分调动大脑的思维能力。一般来说,人进入老年,尤其是退休之后,学习工作的担子陡减,思想往往会慢慢地由“空乏”变迟钝。俗话说:“脑子一笨三分痴。”而我至今不仅思想没有一点“空乏”、脑子没有一点“迟钝”的感觉,相反…  相似文献   

12.
当报道员2年了,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等报刊电台用稿200多篇。要问我有啥秘诀,秘诀没有,不过,2年多爬格子的经历使我深深懂得一个道理:潜心下苦功,功到自然成。“搞新闻苦,爬格子累”。不少报道员都有这类感叹,我又何尝不识苦的滋味呢。为了采写好的稿子,记不清多少次顶烈日、冒风雨往基地跑,挖素材、找线索,夜里加班加点搞“突击”。要不怎么说基层报道员的鞋帮是好的,而鞋底早磨出了窟窿呢。若是辛苦采写的稿子被报社采用了,自然是喜事,倘若进了编辑的废纸箱,战友或领导问句:怎么样?准使你脸红耳热,其中苦…  相似文献   

13.
他从不在意作品能否见报,却很注重每篇作品的主题提炼得是否凝重、内涵挖掘得是否深刻。因而,他的作品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就是字里行间也处处透着真诚与正直,时时让人感受到青松一样的品格。他就是某团副政委刘志松。前年春天,刘志松就任某团政治处主任。当时,团里的新闻报道工作在师里已垫了三年底。有人建议,报道工作要打翻身仗,须专门拿出一笔报道经费来,多跑报社,拉关系找门子。而刘志松却认为,靠关系上稿,就是见了报也没有多大意思,关系虽管用,却只能管一时,只有靠提高报道人…  相似文献   

14.
人生易老,去日苦多。我已80周岁,虽然尚能走动与思考,但视力遽减,阅读与写作日趋吃力.“爬格子”生涯已将被迫终结,今后再难产生什么作品。在无可奈何之中,翻检这些年发表于各报刊的作品.觉得快到生命尽头的这些篇什。尚有留存价值。近10年来,不时有相识与不相识的人写信和打来电话。或就某种世相要我按题作文,或谬奖我的某篇文章,或赞同我对某些时事的评说,或讲自己常从报上剪贴我的杂文.  相似文献   

15.
李英强 《大观周刊》2012,(21):253-254
对一个人的整体成长而言.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才华较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和熏陶音乐艺术不可忽视的阶段。但在许多中学音乐课堂上,教与学出现脱节现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似乎懂了许多.课后却忘得一干二净。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与“爬格子”的战友在一起闲聊,话题自然离不开写稿,许多通讯员感叹:“捅娄子”的稿子尽量少写,弄不好会将自己兜进去。我的第一将正是“捅委子”“捅”出来的。1990年秋,我回陕西探家。一天晚上,同村的两位村民不知怎么得知我在医院政治处服役,便怀揣两包“金丝猴”香烟来到我家,恳求我给报社写信,帮他们要回乡政府欠他们的7000元钱。我一边听他们述说,一边拟草稿。原来,他们合伙花了7000元买乡政府3间旧瓦房,钱已经交给乡政府,可后来当他们要诉迁房子时,乡政府个别领导却出尔反尔阻拦他们,不让拆。拆房不成,买房的钱乡政…  相似文献   

17.
寻觅心中的一片净土李泽国当市场经济大潮涌来,文人纷纷扑咚扑咚“下海”的时候,他却挂冠而去,选择了“爬格子”的路,来到某杂志编辑部,甘作苦行僧。他说,他寻觅到了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上,他不再感到茫然。和同龄人相比,他曾窃喜过自己的一度“辉煌”:某市人...  相似文献   

18.
正视失败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工作,往往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假如把这些不顺叫做失败,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失败,则是关系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关键问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更是如此。我初接触报道工作,是从去年10月份担任报道员开始的。刚开始劲头很足,连续几个月来夜以继日地写了100多篇稿子,不仅没有一个字变成铅字,人却整整瘦了10多斤,原以为写“本报讯”很容易的我,面对案头上那高高的一课没发表过的底稿,心中泄劲了。尽管政治处主任邱殿武和曹东亚干事不断给我添油加劲,但我还是认为自己不是爬格子的料。夜深人静之时,我冷静下来一想:人生…  相似文献   

19.
赵德新同志新著《半个世纪的报人生涯》记录了他50年“爬格子”的部分劳动成果,总结了他从事新闻工作的主要经验。读这本书稿,我自然想起太行山的艰苦岁月,也思考自己在新闻工作方面的某些得失。我们两人是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战斗过来的“土包子”。参加革命以前,我比他多念了三几年书。参加革命以后,他有远比我丰富的工作阅历。各有短长,应该互相学习。太行是华北老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长期驻于此。当时共产党路线正,社会风气好,军民团结,意志集中,人们一门心思“把日寇打到鸭绿江边”。党要  相似文献   

20.
写稿之乐     
“爬格子”是件劳心费神的苦差事,所以每每谈及,便会生出“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墨香扑鼻来”的感慨。 可能是兴趣所致吧,我偏偏与“爬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总想写点什么。特别是前年担任新华社专职通讯员以来,共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瞭望》、《半月谈》、《湖北日报》及中央、省、市电台等50多家新闻单位发表了600多篇文稿,其中有7篇被评为新华社湖北分社年度好稿,1篇获1997年度湖北新闻奖二等奖,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文稿变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