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好军事训练报道.不仅需要良好的新闻素养。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团长孙宝来针对报道人员缺乏训练知识、不擅长军事新闻.在报道中出现“偏科”.无形中错过了许多报道线索的一现象.想方设法引导报道员学习和掌握军事知识.并安排军事干部对报道员进行军事业务指导。孙宝来甘愿作报道员“后勤部长”的做法.有力地推进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2.
怎样写训练报道?方法很多,这里只想探讨一下怎么用眼睛来“写稿”。为什么要提倡用眼睛“写稿”,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其一,脚到位,眼睛才能看得实,才能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新闻。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是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而训练场是和平时期军事实践活动最活跃的领域,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军兵种,不同的武器装备,不同的作战任务,开展军事训练的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特别是今年全军掀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以来,训练场更是处处激荡着改革创新的波澜,弥漫着实战训练的硝烟,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3.
军事训练报道,是引导和推动部队军事训练,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宣传实践活动。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着眼“引领、指导、推动”的目的和要求,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形势和任务,有效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搞好军事训练报道,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进行军事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战斗力,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途径。军事训练报道,也要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来进行。历览军队媒介,军事训练报道一直是个大看点。尤其是在世界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大部分军事宣传媒体都将军事训练报道突出出来,醒目制版、…  相似文献   

4.
读完《一场科技练兵几多新闻热点》这五组连续报道 ,种种愉悦的感觉汇聚成两个字 :“精彩”!“寻觅精彩” ,曾是读军事训练新闻的人的一种奢望和追求。实在说 ,要把和平时期的军事新闻写得精彩好读 ,殊不容易!早在80年代初期 ,本报就把“把军事训练新闻写得精彩些” ,作为改进军事训练新闻写作的一个目标。从那以后 ,本报曾有意识地组织记者发起过多次冲击 ,从80年代初期关于运载火箭发射的多角度的现场目击报道 ,到1985年前后本报关于军事领域改革的新闻综述 ,从90年代以来几次大演习的组合报道 ,到近年来关于科技练兵的新闻会…  相似文献   

5.
可读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看不懂、不认可或不愿看,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无从谈起。军事训练报道作为一个特殊的报道领域,对可读性的要求尤为突出。从读者的反映来看,一直以来,军事训练报道存在两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场科技练兵几多新闻热点》 ,解放军报以此为栏题 ,从8月8日到14日 ,连续推出五组军事报道 ,引起了读者关注。这组系列报道依托南京军区组织的一场科技练兵成果演练而采写 ,是编辑部发起的一次军事新闻写作研讨的探索性成果 ,探索的焦点是 :怎样从原本平常的军事活动中 ,发掘出指导性和可读性较强的军事新闻来。在笔者看来 ,这可以说是一次依托和平时期军事训练实践 ,探讨“大军事”新闻写作之道的有效尝试。(一)什么叫“大军事”新闻?“大军事”新闻 ,是一种口语化的说法。如果要给它定义 ,是否可以说 ,所谓“大军事”新闻 ,即产…  相似文献   

7.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和广大指战员的主要实践活动,理应成为我们记者和通讯员关注的焦点和报道的重点。“焦点”也好,“重点”也罢,都得靠稿子说话。拿不出好稿子,指导不了面上工作,一切等于零。许多训练来稿之所以不能见诸报端,就我看来,恐怕与如下3个问题有关:一、写得太实。如果说政治教育的报道容易写得太“空”的话,我们的训练报道往往容易写得过“实”了,大多是就训练写训练,就演习写演习,陷到技术性的圈子里出不来。这可以说是多年来训练报道的一大通病。不少训练来稿,所以似“泥牛入海”,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吃了技术性…  相似文献   

8.
写政工报道易空,写军事、科技报道易涩。涩在有些稿件满纸的技术性问题和术语,新闻不像新闻,论不像论,让一般读看着费劲,感到生涩难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要从技术性中跳出来。  相似文献   

9.
军事报道是新闻报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新闻工作者与读者所看重。军事报道以其报道对象本身的特殊影响,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入军事报道的行列,运用多种报道手法,为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同时满足了受众对军事新闻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但在做出成绩的同时,一些媒体的报道也出现了偏差。如何认识和平时期军事报道的特殊性?如何把握其基本原则和规律?如何在丰富、发展和平时期军事报道的同时,予以必要的规范? 为总结、交流和平时期军事报道的经验,研究其特点和任务,探索创新方式与途径,本刊特组织一组专题,从不同角度对和平时期的军事报道进行剖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深度军事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与军事活动有关的重大新闻事件.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近年来。从军报到军区军兵种报纸.着眼党报使命特点和部队建设发展需求.相继推出了不少有影响的深度报道。笔者感到,写好深度报道。关键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也就是往哪儿“深”。选准主题。深入问题。选好题材是搞好深度报道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提高战斗力,增强官兵素质的一项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无疑应该成为专、兼职新闻人员孜孜以求,竞相开垦的“肥田沃土”。然而,从接触的来稿和到部队采访调查的情况观之,能够在军事领域畅意播种并写出叫座的军事训练新闻并不易。许多通讯员对写训练稿打怵,认为训练年年搞,内容都一样。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之感。的确,军事训练作为一种规范性很严的实践活动,不可能像社会新闻那样生动有趣,花样翻新。但是,军事领域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反映这一活动的报道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众多的来稿何以达不到这一要求?我…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空军报》的军事训练报道充分展现“英勇善战”精神,突出“打仗”意识,版面上充满“火药味”。无论是工作报道还是人物报道,都凸显“战场”这个主题,充分反映了空军部队贯彻落实全军军事训练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全员全装深训精训“(简称“两全两训”)的风貌,以鲜活、精细、厚重等特点,反映了空军部队不断掀起大抓军事训练高潮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3.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也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军事训练报道为推进部队军事训练转变、提高军事训练质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了“鼓与呼”的作用。但客观地讲,一些传统的宣传理念、思维方式、写作方法与报道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办报实践。就新形势下军事训练报道的创新与发展谈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军事典型报道比作是军事新闻的“航空母舰”,那么人物典型报道可谓是“航空母舰”上的主体。大力宣传报道人物典型,是我军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解放军报作为中央军委的“喉舌”,近年来成功宣传了李国安、范匡夫、杨业功等一批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军事人物典型,给三军将士树  相似文献   

16.
“党报上全是工作型的新闻。没看头。”这是一部分读者的意见。“党报不同于晚报,不写工作型报道写啥?”这又是一部分记者的观点。虽然前者观点不免偏颇,那么,对于党报的记者来说,报道非要写成“工作型”不可吗?我看未必。  相似文献   

17.
毛毛 《新闻知识》2000,(9):43-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与其他事业一样得以快速发展,在国际上获得了应有的位置。这同时也拉动了国内各新闻媒体的体育报道。当前,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和文化新闻已成为晚报及都市报的三大支柱。如何让体育报道成为读者阅读时的首选,不仅靠体育热点抓读者,而且要求体育记者努力写作,把体育报道写的更为精彩、生动。 体育报道“质量”的体现,包括许多方面。就写作方面来说,不外乎“描绘”二字。干干巴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字。尤其是在报道文章中的开头也是如此的话,无疑会令读者讨厌。久而久之,记者和报纸的信誉便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李琴  武天敏 《军事记者》2003,(10):15-17
军事新闻报道不拒绝“人情味”,相反,“人情味”增添了军事新闻报道的人文色彩。《无情未必真豪杰》的作者,结合自身编辑实践和体会,既在理论层面回答了军事新闻要有“人情味”的原因,又在操作层面回答了怎样写好有人情味的稿件。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军事训练报道,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点,是军队媒体的“主旋律”。加强和改进军事训练报道,是新形势下推进部队建设、全面提升战斗力的迫切要  相似文献   

20.
高作石 《记者摇篮》2004,(11):6-6,18
“独家新闻”是吸引读者的“焦点”,也是报业竞争的“热点”。面对几乎相同的时事新闻资源,如何营造“独家新闻”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时事新闻报道方面,“深度报道”已经成为“独家新闻”概念的新内涵。地方党报创新时事新闻报道.完全可以从“深度报道”起步并由此打开“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