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地报纸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几位外出办事的藏族同胞因故未能买上火车票,车站值班员热情帮助他们买了票并送他们上火车。这几位藏族同胞感激地称赞道:“你们真象金珠玛米一样,亚克西!”这条消息刚刚见报,读者便纷纷指出,“金珠玛米,亚克西”的说法是杜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军区某团民族六连,有4个“买买提”。他们是列兵买买提·江、上等兵买买提·依明、一期士官买买提·艾力和排长买买提·艾尼瓦尔。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他们开展“互学、互帮、互教”活动,手拉手帮教、肩并肩进步,个个“亚克西”。四个“买买提” 个个“亚克西”@李富联 @张志军  相似文献   

3.
放学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校门,那儿的小摊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摊主们忙得不可开交。 同学们拿着钱,一个劲地叫着:“快点,快点,羊肉串!”买两支、三支,甚至十多支的都有。多红火的生意! 虽然学校里多次强调不能买小摊的零食,说小摊上的零食不干净,对大家的身体有害,可有些同学却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这些同学为什么离不开小摊?难道他们不懂老师劝告的那番好意吗? 我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了一位五(1)班的男同学。他支支吾吾,好不容易才从牙缝里进出几个字“小摊上的东……东西好吃,所以……”我听了接上:“所…  相似文献   

4.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5.
杨润 《新闻界》2002,(1):42
妻子下班回来,忙不迭地从小拎兜里拿出一张在本地颇有影响的报纸,严肃地对我说:“你看,报上说妻子讨厌的丈夫有五种,我对照了一下,你至少占其中四种,真不得了!”我拿过报纸,见上面《生活参谋》栏里,赫然印着一个标题:《妻子最讨厌哪几种类型的丈夫》。下面列着五条,仿佛一些法规条文。我很小心地像镜子一样逐一拿来给自己照了照,果然发现,除了“动辄骂甚至打妻子”一条外,其余如“争强好胜”、“不善揣摩爱人心理”等等,我均不折不扣地可以对号入座!我知道这“参谋”荒唐透顶,但又怕跟妻子解释不清,于是半晌后才怯怯地问…  相似文献   

6.
近日,我在一家市报上看到了一则由该报记者写的消息:该市美术家协会某会员被载入《21世纪名人录》。读后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忝为该市小民,忝为该市文化圈内的一分子,竟然没听说过这个“21世纪名人”,遑论一般市民。21世纪才开了个头,就有人忙着做世纪名人啦,待到世纪末大盘点时,还不得“神州处处皆名人”?世纪伊始,就有什么《21世纪名人录》堂而皇之地出笼,可见这个名人录是何其粗制滥造!这个常识,报社的编辑、记者不至于不懂吧?如果说懂,为什么稿子还一路“绿灯”见诸报端呢?且不说他这个“名人”是怎么弄来的,是…  相似文献   

7.
刘林  康乐 《新闻传播》2006,(8):50-51
在《新晚报》忙碌的平台上,如果你问到张蕊,很多人都会指着一个忙碌的身影告诉你:“喏,就是打扮得最漂亮的那个!”,我应该比较细致地说一下眼前的张蕊,她有一种让人值得欣赏的美:披肩的长发,很随意地挽了起来,着装也很简洁,一身红色套装,透露着职业的干练,脸庞小巧且精致,薄施粉黛,眼神通透,一笑会出来两个不明显的小酒窝,双手很舒服地搁在桌上,修长而白皙。  相似文献   

8.
1993年秋天,我采写的短消息《马国祥一担猪食桶挑了“两万五千里”》寄出不到7天,就被《解放军报》采用了,还被评为“云中杯”连队好新闻一等奖。这篇稿件的成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稿就是最好的“关系”!“编辑认人不认稿”!我以前写稿屡投不中,几个要好的战友见我愁眉难展,出于同情,便分别来点拨“死心眼”的我:多在寻“关系”、找“后门”上想想点子,否则你那大作猴年马月也甭想登!偏不信这个邪!我虽然和编辑不熟悉,可为了争取见报,我把全部精力用在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扎扎实实提高写作能力上。我想:编辑编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9.
近来,我时不时有一些小稿被各种报刊采用,周围一些战友总爱问我:“你有什么亲戚在报社,关系一定很硬吧?”对此,我只是一笑了之;我在报社根本没什么“关系”更没什么亲戚呀!当初我刚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时,由于上搞心切,就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一篇稿。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满怀希望地把近一百篇自认为“得意”的新闻稿寄向各级报社,结果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块搞新闻的料。这时,周围战友的议论也飘到了我的耳中:“现在报社上稿全靠关系,报社没人没关系,稿子写得再好也不会被编辑采用。”于是,我写稿就开…  相似文献   

10.
李义福这个名字,时常见诸报端,可谓“老相识”了。就是他,几年来的辛勤笔耕,在军内外数10家报刊发稿400余篇,并10多次获奖,成为5家颇有影响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笔者敬慕之余,向他讨教业余报道取得成绩的秘诀,他神气十足地吐出了一句话——“掌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19明年初,刚满18岁的他一跨出校门就幸运地步入向往已久的军营,来到沈阳军区空军某部。在紧张艰苦的集训中,他十分留意把自己的感受和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在日记本上,一有空就捧着新兵连仅有的《解放军报》和《空军报》翻来复去地看,渐渐爱上…  相似文献   

11.
上海传来消息:从6月26日到7月10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第6期《咬文嚼字》丛刊。自己给自己发难——凡读者从上述报刊中发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颠倒字或明显用字用词不当者,认定一处,奖金千元。 千金纠错,震耳发聩。我深为上海报界同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精神折服,禁不住借一句维语:千金纠错“亚克西”!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7,(6)
“都上来”与“齐下去”文/辛民清朝小石道人编的《嘻谈录》中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有位不大识字的县官,一天坐堂审理诉讼案件。书吏呈上名单,上面写着原告郁工耒,被告齐卞丢,证人新釜三人的姓名。审案开始,县官点原告,呼唤:“都上来!”三人闻声齐上。县官恼怒...  相似文献   

13.
8月初,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了湖北嘉鱼县州湾决口.在波涛滚滚的洪水中,小江珊正趴在一棵树上,随时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武警湖d匕消防总队的4名干警赶来了,他们写着冲锋舟冒着生命危险向小树冲去。在冲锋舟接近小树的一刹那,一名消防战士伸出双手,从法点的洪流中把小江珊技洪冲锋舟里……瞅到这感人的画面.我热血沸腾,激情难抑,眼睛猛的一亮:凭着政治敏感和对好新闻的分析能力,我们不由感慨地说:“好!好!这是一条多么好的独家新闻。”武警湖北消防总队的干警解救小江珊的电视新闻牵动中国…  相似文献   

14.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些报刊社的编辑在回答通讯员有关稿件的处理意见时,常常不经意间来一句:“只要肯拿钱,稿子就好办。”这使我想起前些年一些老编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掸:“只要稿子质量好,没问题!”这真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只要质量好”,编辑就可以作积极的有力度的处理。这是报刊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了把报纸办好,编辑总是千方百计地求好稿,对能写出好稿的通讯员格外青睐,时不时地打个电话、写封信,或约稿,或找报道线索。那时,如果有人用钱来吊编辑的胃口,会令编辑大发雷霆!然而,近儿年,一些编辑…  相似文献   

16.
某师政治部主任写了一个小品,一家杂志拟刊用。编辑去电话与这位主任商量:可否将其中一个地方改改。这位主任接到电话提出,如果不改,也许效果更好。那位编辑听完主任的理由,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末尾还叮嘱这位主任,希望以后多写独具特色的东西,多提不同意见,因为这样编辑喜欢,读者喜欢,部队需要。由此联想到时下有些新闻报道人员,绝对“尊重”编辑意见,对编辑的话只会“是!是!”“好!好!”,没有一星半点异议。只要编辑编稿,换上啥例子都行,怎么改都可以,那怕面目全非,只要作者是自己的名字就行,以致所“写…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9)
好个「希望大家都超过我!」文/四川·何其兴最近,刚刚到任的南充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谢洪才,在首次与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见面的会议上讲:“希望我们报社多出一些名记者、名编辑,希望大家都超过我!”这位年轻老总的见面话虽简短,却掷地有声,颇有分量。这既是他...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教育界的朋友愤愤地对我说:你们广播电视“随地吐痰”的现象太严重了,能不能管束管束?我问他;此话什么意思?他笑了,戏耍道:打个比方嘛!人们都知道随地吐痰不好,深恶而痛绝之。可是,你们广播中、电视屏幕上的一些行为,诸如错字别字,胡说八道文理不通乱侃,和“随地吐痰”有什么两样?当然,这种随地吐痰式的乱弹琴不是广播电视的首创,严重的是那些公司招牌、广告牌,和各式各样的招贴广告。他们胡编乱造,造成极坏影响。但那些毕竟是“末流”,人们未必注意。而文化程度应该很高的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文明窗口,对你…  相似文献   

19.
光阴似箭,转眼间解放军报第十二届新闻函授即将结束。作为本届函授学员,回想起这近一年的学习历程,心绪难平,真舍不得说“再见”。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参加函授前,我曾多次向媒体投稿,均无奏效。参加函授后,在指导老师的热心辅导下,我已在《解放军报》上稿1篇、《军事记者》2篇、其他媒体20余篇,使我再次激发了写稿的热情,信心倍增,干劲更足。“熊建同志:你好!今编发你一稿,拟发11日军报,寄上大样剪贴,存念。祝学习进步!”这是马厚寅老师于3月7日给我写的亲笔信。捧读来信,令我感动不已。马老师为了一名素昧平生的学员来…  相似文献   

20.
贺仁平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时常听到不少报道员埋怨:“现在在军报上登一篇稿子真难啊!没有关系你就甭想,即使投的稿件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不少报道员对在军报上稿信心不足。军报上稿果真这么难吗?非得有关系才成吗?我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否定回答。今年“五一”前夕一天,我们部队政治部陈主任不经意地对我说:“小贺,今天报纸上有你一张照片。”于是,像往常一样,我立即找来当天的《人民军队》报,翻了个底朝天,竟看不到半点照片的影子。心想:难道是主任看错了?不会是《解放军报》?我随手打开《解放军报》,二版中间熟悉的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