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本文运用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原理,结合MATLAB软件,建立了体内酒精含量变化规律的数学建模。以此为基础,导出了几种不同的饮酒方式下人体酒精含量变化规律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解决了汽车驾驶员的饮酒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影响血液中酒精含量因素的假设,分别对短时间内饮酒与长时间内饮酒这两种情况建立了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微分方程.用Mathematica求解微分方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确定函数参数的值,得到短时间内和长时间内喝酒、血液中的的酒精含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药物动力学房室模型的基本知识建立饮酒驾车后司机体内酒精浓度的微分方程模型,再利用MATLAB和相关数据根据最小二成乘法编程估计出饮酒时的吸收参数,结合国家关于车辆驾驶人员酒精浓度的标准对司机驾车期间的饮酒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优化速度模型(OVM)、广义力模型(GFM)、全速差模型(FVDM)3种相关跟驰模型的复杂性与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美国Ⅰ-80高速公路附近30层高楼上所拍摄数字图像,并提取车辆轨迹数据,通过3种不同的标定方式对跟驰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进而从总体、驾驶员间异质性、驾驶员自身异质性3个方面对模型复杂性与应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OVM,GFM,FVDM三种模型的应用性和复杂度并不具有一致性,复杂度高的模型在模拟跟驰的应用性上并不一定优于简单模型.研究结果为跟驰行为的建模研究提供了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
"如何判断肇事司机是否为酒后驾车"?经典的方法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对驾驶员的静脉血进行酒精含量检测,这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方法.以催化燃烧式传感器为测量原理的手持式酒精检测仪在当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也有少量装备,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抽查.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用微分方程建立了基本模型,从理论上完整的描述了人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的变化过程.其次,根据所给数据,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对基本模型进行了拟合,得出基本模型中的待定系数,并得出了人在不同情况下饮酒后的酒精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很好的反映出人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实际变化相吻合,从而证明了所建的模型基本符合要求,进而可以根据关系图讨论题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内酒精浓度与酒后时间、喝酒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因醉酒驾车出现的事故屡见不鲜,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醉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体内的酒精浓度,所以对随时间变化人体体内的酒精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最小二乘法对离散数据处理具有误差较小、方便实用的优点,可对连续性问题过程进行离散化的数值计算.针对驾驶员饮酒后体内酒精含量与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及饮酒后多长时间人体体内酒精浓度达到最高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等式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下面列举几例.例1一个人喝150mL啤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上升到0.48mg/mL,在停止喝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每小时减少一半.法律规定: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0.08mg/mL,问此人至少()小时后才能驾驶汽车.  相似文献   

9.
“如何判断肇事司机是否为酒后驾车”?经典的方法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对驾驶员的静脉血进行酒精含量检测,这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方法。以催化燃烧式传感器为测量原理的手持式酒精检测仪在当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也有少量装备,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抽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城市隧道的安全性能,研究了不同驾驶经验的城市隧道驾驶员的固定传递特性.首先,在某城市隧道进行了实车试验,并利用Dikablis跟踪系统采集了10名不同驾驶经验驾驶员的眼动数据.其次,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驾驶员固定范围划分为8个视觉兴趣区域,并对隧道不同断面的固定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基于视觉兴趣划分、固定传递规律和不同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在隧道不同路段上的平稳分布特征,运用马尔可夫理论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隧道内段驾驶员重复固定的概率较大,视觉搜索效率较低;驾驶员主要从直上前方和直下前方区域获取信息,在这2个区域,在门槛和出口段固定点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路段;与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相比,新手驾驶员对直上前区和后视镜的关注度较低,这意味着他们对前方的注视力较弱,在获取后接近车辆信息和控制速度方面缺乏经验.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优化的原理,利用微分方程对饮酒驾驶问题中饮酒者的酒精含量进行量化谩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机理分析和数据处理。参数估计相结合,找出一个较满意的饮酒方案。  相似文献   

12.
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药物动力学的原理,运用微分方程的有关理论建立了测定血液中酒精浓度的数学模型,并讨论了饮酒驾车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酒精进入人体后的吸收和扩散过程,对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瞬时大量饮酒和长时间饮酒这两种情况下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的数学模型,同时使用数学方法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利用得到的结果,可以很快计算出某人饮用若干酒后,过一段时间血液中酒精的浓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和疾病传播的一般规律及人口守恒统计法则建立起SI与SIR的传染病模型.再运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数学方法,重点对SI的传染病模型进行定性与稳定性分析,从而得出相应情况下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飞越北极 ,北京至底特律的飞行时间可节省 4小时”问题 ,从数学的角度分别给出了 :(1)地球是球体 ,(2 )地球是椭球体两种情况下的合理解释 .对问题 1,主要利用了空间解析几何的有关知识求得可节省时间约 3.95 5 5小时 ;对问题 2 ,主要运用了微分几何的有关知识 ,求得曲线的最短弧长 ,得到了从北京飞越北极到底特律可节省时间约 3.96 0 2小时 ;并且对模型进行了评价 .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tlab酒后驾车问题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的是司机在酒后驾车的安全性问题,问题简化后,通过对己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此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且经过假设检验。检测酒精在人体血液和体液内的吸收和扩散过程,由此预测司机在酒后安全驾车必须要等待的时间,以保证检测通过,避免发生交通事故而导致不必要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7.
研究带有小参数的二阶拟线性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εy″=f(t,y)y’ g(t,y),y(0,ε)=A,y(l,ε)=B.这里f(t,y)≤0且f(0,y)=0.利用微分不等式的相关理论,得到该问题的摄动解关于其退化解的渐近性及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说明计算机图形学曲面造型理论中关于曲面的三次曲线方程,然后联系实际讨论曲面插值理论和变换理论在三维动画制作中对于三维造型的点、面修改时的实际应用,并附上效果图。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饮酒驾车问题,通过对所给参考数据的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有关数学知识,建立了饮酒后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与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根据司机的饮酒量,以及国家质检局发布的新标准,对司机酒后何时开车为酒后驾车问题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