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盘”始见于《中国图书商报》1996年11月13日第573期陈昕同志《图书市场呼唤中盘雄起》。但“中盘”一词,作何解释,源出何处,文中未有说明,却颇费琢磨了。查遍所有常用的汉语词书,未见“中盘”。最后在《汉语大词典》上查到了,解释是“围棋术语,指布局完成,进入关系全局胜负的激战阶段”。再查《日汉辞典》和日本权威词书《广辞苑》,都有“中盘”,解释与《汉语大词典》略同,又查从日文翻译过来的介绍日本出版发行情况的各种书籍以及从日本访问回来所写的  相似文献   

2.
李苓同志所著《世界书业通论》这个书名未必能够说是多么美,它诱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是它的新颖:除了在年出版量近十万种的我国出版物中难以找到类似的书外,也在于它与一般论述编辑、出版专业的书不同,用了也较鲜见因而是新颖的“书业”之称。 什么是“书业”呢?人们可能会忖度指卖书的书店。或者也许是总括出版与发行或者甚至包括编辑而言的。其实不尽然。著者在书中辟有专节谈“书业”的定义说:  相似文献   

3.
开雅 《出版参考》2006,(2S):7-8,25
营销一词进入出版业时间不长,尤其是近几年不少出版社的发行部改为了营销部,有的分支为营销部和销售部,书业也有了新潮的职务——营销总监。尽管营销概念在书业人脑海中,没有一个成熟的姿态,更缺少一个成功的模式,但之前营销成功的范例早已让业内人士大开眼界,《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在赚足了眼球的同时也赚足了钞票。但也有赔本赚吆喝的失败案例,比如《学习的革命》,图书营销(有说炒作)对平静沉闷的书业来说,近乎划过天空的一道闪电,眩目灿烂但转瞬间消逝,难以捉摸。回看冷酷的现实是,大量的图书卯足了劲上市,在庞杂纷繁的市场中依然难以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4.
受研究院民营书业研究课题组的委托,我做一个民营书业发展报告.报告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十二五”时期民营书业发展的总结,二是“十三五”时期民营书业发展的展望. 一、 “十二五”时期民营书业实力显著增长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五年,民营书业有忧伤,也有欢乐,经历过风雨,也见到了彩虹.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的《读者论坛》办得很活跃,可是也有为文而文的形式主义现象。这里举一个“自相矛盾”的例子,供贵刊编辑同志研究。去年《新闻战线》第10期第30页,登了《“词”和“词汇”别混淆》一篇短文,指出“词汇”是一种语言里的全部的词,它和单个的“词”的概念不同,不可混淆。这无疑是对的。然而到了第33页,贵刊在刊登老舍同志那篇《记者的语言修养》一文时,就置前文的议论于不顾了。请看:老舍同志文章在第19节里说:“文章单调,是因为只知道那几个词汇,没有办法选择。”这里的“词汇”不正是“词”的误用吗!我认为,老舍同志偶然出现的笔误,本不值得大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京城一大报上有则消息标题叫《湖北两厅级干部因受贿党票没了》。我说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报纸上见到“党票”一词了。《现代汉语辞典》“党”字条的20多个词语中,没有“党票”这个词,它指的是“党籍”。平时,偶尔能听到有些人(包括少数党员)把党籍说成“党票”,把某某人被开除党籍称作“丢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京城一张大报上有则消息,标题叫《湖北两厅级干部因受贿党票没了》。我说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正儿八经的报纸上见到“党票”一词了。  相似文献   

8.
对“编辑”一词含义的讨论,必然转向对“编辑作品”概念的讨论,而且,对于“编辑一词有什么样的理解,也就必然得出对“编辑作品”有什么样的理解,这是毫不奇怪的。叶向荣同志继他在《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一文中提出“编辑”概念后,又在《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中谈了对“编辑作品”的理解,提出“编辑作品概念重构”思想。  相似文献   

9.
晓言 《中国广播》2008,(5):71-71
“舆论”一词出于何时说法不一。 最近,一篇来稿中说,“舆论”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沉传》中:“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有文章也说《晋书·王沉传》中第一次出现“舆论”一词。有人则认为,“舆论”一词较早见于《梁书·武帝记》:“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舆论”。  相似文献   

10.
古旧书历来被认为是一个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知识资源,也是我国古典藏书楼和近现代图书馆所关注的珍品。2005年9月10日上午,北京市中国书店在琉璃厂东街15号海王村组织了徐雁先生为《中国旧书业百年》(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周岩先生为《我与中国书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签名售书活动之后,在中国书店三楼会议室举办了“2005年古旧书业发展研讨会”。其中《中国旧书业百年》分为九个单元,共107万余字,问世以后被评价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近现代中国古旧书业发展历史和经营业态的原创型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书业连锁经营改革,从新闻出版总署于2001年夏天在深圳召开“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研讨会”开始,已有二年多时间,但综观全国发展态势,至今尚未出现全国性大型连锁经营中盘和网络,即使是以省为单位的连锁经营改革,真正符合“六个统一”的正规连锁经营中盘的成功经验也屈指可数。在报刊上经常看到希望全国新华书店建成与国际上“沃尔玛”、“贝塔斯曼”等著名出版物连锁业巨头进行竞争的“航空母舰”的文章,但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原因是(?)方面的,如有管理体制,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这一期……     
在追踪热点、透析热点的原旨下,我刊“特别策划”了“我看WTO”。话题从上期延续至这一期,为这一集束式的热门话题研讨,本刊提供了有力的媒体支持。来自中国出版界前沿阵地的社长、总编们在开怀畅叙中,透出对民族书业浓浓的关爱、神圣的忧思和时不我待的急迫,其情之切令人感慨,这是本刊策动下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论层面的热点探讨;另一篇“特别策划”下的《本案请你裁决》,则是将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的《饥饿的女儿》“一女许二夫”事件进行个案分  相似文献   

13.
1、我为什么首肯据说中央电视台杨伟光台长在一次会上说:“《爱你没商量》得到陈志昂同志的基本肯定,我心里就踏实了。”我听到这番话以后感到有点惶恐。我没有想到,也不相信自己有这样“一言九鼎”的份量。我想,杨台长这样说,大约是由于我看片一向很挑剔的缘故吧。何况我对“玩文学”的人们历来敬而远之,对于王朔“码”出来的“字儿”一行也没有拜读过,而现在竟然对《爱你没商量》“基本肯定”,这至少使中央电视台推出《爱》剧减少了一份阻力,所以杨台长要感到“踏实”了。那么,我是从哪些方面肯定《爱你没商量》  相似文献   

14.
衡文以恕。但是我考虑多时,觉得仍有必要写此短文以商榷。《谈谈编辑改稿》一文发表在《大学出版》1997年第4期上。作者说“‘跳板’一词一般含有贬义,此处用‘跳板’不合适,笔者将其改为‘桥梁’,可能好一些。”“跳板”一词果真含有贬义吗?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它所提供的三项释义,均没有提到“跳板”一词一般含有贬义。我想,《谈谈编辑改稿)}的作者大概是在这样的语境中获得关于“跳板”一词的语感的:本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朝鲜为b匕板,发动侵华战争。“……语感并不神秘,也不是个人的、纯主观的东百。它是说话人…  相似文献   

15.
读者说专栏     
《山东青年报》新闻中心主任王振华: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专栏”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这里我想应当强调“专门”和“某类”这两个词,这两个词说明不是随意什么人都可以开专栏,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塞进专栏。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发行研究》1988年第2期,《“发行”一词源流考》一文的“发行”一词“是中国从日本形成后吸收过来的外来词”之说,尚需商榷。文中提出的根据之一,是“发行”一词据所见资料始见于公元1718年日本刻印的书上,我国使用“发行”一词晚于日本180余年。但据新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81年12月修订1版)“发行”条,公元一世纪我国东汉时已有此词,原义为启程。根据之二,是说日本开始使用“发行”一词与在这  相似文献   

17.
时间关系我只说两句话。第一,我的感受:教育出版社与民营书业合作的春天来到了!第二,我的愿望。我们是做传媒的,《出版广角》创办八年来,一直默默地站在幕后,为出版社、为书业发行企业牵线、搭桥、铺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上级领导、业界专家的认可。最近,《出版广角》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这是对我们八年创业的认可和赞扬。我的愿望是,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为出版业的上游——全国  相似文献   

18.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界常讲的一句话,前年和去年分别在《新闻传播》和《新闻界》发表一篇文章,一个讲这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另一个说这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我感到双方都不同程度地没有说到“点”上,不能在是否“规律”的层面上讨论。而应从理解“用事实说话”本身是一种什么行为开始。 “用事实说话”是个带有介词的动宾结构短语,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明确这个短语的意思,事情就好说了。 既然“用事实说话”的核心词是“说话”,那么这是一种典  相似文献   

19.
“论说”     
《论说》是《文心雕龙》第十八篇。作者把论说分开来讲,认为“论”着重在发挥理论:“说”着重在打动人,要说得动听。这也由于论和说的来源不同,“论”是从诸子的学术文章来的,“说”是从战国策士游说之词来的,“论”偏重在学术,“说”更要讲究技巧。但这两者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确的。此方《孟子》是“论”,但其中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章》,引用齐宣王不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代,郑天挺先生在西南联大历史系时,出版了《清史探微》。三十多年后集结论文,又将书名定为《探微集》,他在书的后记中写道:“我把这本小书,仍称《探微集》,既表明书的内容微不足道,也表示我学无所成的惭愧。”这当然是郑老的自谦之辞。同时也表明郑老对“探微”一词的偏爱。细究郑老之治学,我们可以说,探微正是郑老治学方法最集中的体现,最形象的表述。一、博通与专精郑老曾在文中谈及,研究学问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但要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