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档案》2004,(5):43-43
吴品才在《北京档案》2004年第4期刊登此文。作者认为,我国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在我国档案界是一个创举,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建立现行文件利用中心贡献较大,但也存在致命的缺陷。我国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贡献主要有:1、为现行文件价值的充分实现提供了良好基地、创造了便利条件;2、为落实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3、为现行文件第二价值的充分展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4、为现行文件横向运动的生动反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5、破除了现行文件只能存放在形成者或形成单位的做法;6、完善了我国档案开放政策和档…  相似文献   

2.
谢伦伯格理论与计算机自动化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戴维·比尔曼思想的倡导者论述到,档案工作者对于电子文件的处理需要一个"新的理论模式".他们的新思想将会改变或推翻谢伦伯格以及研究电子文件的早期学者所提出的传统档案理论与实践方法.本文探讨了这些新思想的几个方面,并阐明了传统档案学者与赞同电子文件新理论模式的学者之间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件运动回流的问题,首先是由我国档案学者何嘉荪教授提出的,他对文件运动理论的研究投入了相当的热情,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笔者对他在<档案学通讯>2000年第3期上发表的文章<论文件运动的特殊形式>,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于是,笔者撰写了<文件运动跳跃与回流的几个疑点>一文,发表在<档案学通讯>2001年第3期上.之后,<北京档案>2002年第2期又发表了仇壮丽同志撰写的文章<关于文件运动"回流"形式的两点看法>(以下简称仇文),笔者拜读之后也有一些不同看法,现撰写此文与仇壮丽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4.
文件中心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88年甘肃省永靖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文件中心以来,我国档案界关于文件中心的争议就从来没有平息过,而且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尤其是近两年深圳、珠海相继正式成立了文件中心以来,档案界更是掀起了又一轮的争论热潮。有的人称之为改革创新因而极力赞成;而持否定意见者亦为数不少,他们认为文件中心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取代已经实行多年且自成体系的现有的档案室模式。本人认为,实践出真知,只有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握好文件中心在档案事业体系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布鲁克斯在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我们应该保存什么文件》的报告,在报告中首次提到了“文件生命周期”这个概念。1941年,世界上第一个文件中心在美国出现了,文件中心有效地解决了那些已不经常使用却又必须保存一段时间的文件,它的成功经验渐渐得到肯定。人们开始对文件中心进行深入的思考,1950年,英国学者艾利斯提出了文件的“三阶段”论。后来,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在此基础上把它丰富和完善,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此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各国得到了发展,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从认识到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到“元数据”的概念是在1996年9月。戴维·比尔曼向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提交了报告《虚拟档案》,他提出利用元数据,可以通过产生电子文件的业务系统长期管理电子文件,并满足其作为证据的要求,而无须额外建立专门的电子文件保管系统。而当时距离比尔曼第一次将“元数据”引入档案界已有4年。①我国学者近年来也推出了一些关于元数据的研究成果,不过大多系个体行为的研究,因而相对零散而未引起广泛重视。相比而言,一些国家和地区则由国家、地方出面组织相关研究,并已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正式出台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建立文件中心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文件中心以其高效、经济、服务快捷、信息共享等鲜明特点,在国外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已经显示出较强的生机与活力。而在我国,1988年才在甘肃永靖县成立了第一个文件中心,几十年后,即2001年底和2002年4月,才又出现了“北京市西城区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和“深圳市档案局文件管理中心”。我国档案工作者为什么对文件中心一直比较漠视?究其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高洁 《北京档案》2000,(4):38-39
1999年12月11日,以莫斯科市档案局局长乌拉基米尔·佛罗特索夫先生为团长,以文件保管咨询中心和档案合作研究部主任维塔利·科斯特耶夫先生、莫斯科国家声像档案部主任谢尔盖·卡沙那列夫先生、莫斯科中央社会运动档案部主任瓦莲吉娜·尼卡诺娃女士、社会作品和出版物保管利用中心主任莉莉娅·谢利维尔斯托娃女士为团员的莫斯科档案代表团一行5人乘机抵达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档案业务考察.  相似文献   

9.
10月30日,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和斯洛文尼亚国家档案局局长邬拉德米尔·朱梅尔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共同为“斯洛文尼亚城市的变迁”档案图片展剪彩,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弗拉迪米尔·加什柏里奇,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参赞魏敬华出席了展览开幕式。被喻为“中欧的绿宝石”的斯洛文尼亚1992年与我国建交,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上,中国和斯洛文尼亚档案专业人员建立了工作联系,1999年和2000年两国档案工作者实现了互访,就档案管理和保护领域及电子文件的管理进行了交流,这次图片展是两国档案工作合作交流的一个成果。本次展览…  相似文献   

10.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新形势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在体制上、机制上发展的必然,是信息社会中党务、政务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信息化条件下文件和档案的一种新型载体,是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目前技术应用的情况下,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又具有一城市些很明显的难点.本文就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影响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和机构内部因素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推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档一体化与文件中心的理论依据及其必要性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12.
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德国柏林机密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于1901年第一个提出档案鉴定体系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一百多年来,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与演变,文件与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都可以在档案鉴定理论中得到反映。档案鉴定理论与全宗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体模式和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校的文件管理东·C·史盖默乔法瑞·P·威廉《美国档案工作者》杂志1991年第3期刊登了东·C·史盖默和乔法瑞·P·威廉的《美国高校的文件管理》一文。这是一篇调查报告性文章,为我们了解美国不同性质和规模的高校文件管理状况提供了一些实际资料。该文章...  相似文献   

14.
论档案鉴定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档案鉴定对档案学专业来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国档案鉴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已经验证了美国档案学者梅纳德·丁·布里奇福特的这一精辟结论.  相似文献   

15.
《北京档案》2004,(5):45-45
2004年第3期《中国档案》刊载黄志刚的文章,认为随着机关工作条件等的改善以及相继建立的文件中心等工作的开展,在办公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可以撤销机关档案室,建立机关文件报送制度。这样,一是可以加快形成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较为合理地解决文件中心和档案工作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玥 《湖北档案》2014,(2):16-18
正文件中心由美国建立,历时只有短短半个世纪,但因为他的先进性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被采用,成为当今世界最主流的档案文件保管机构。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部分学者就开始关注并研究文件中心,多数档案学者认为文件中心具有使用经济,效率高的特点,建议建立文件中心,改革和完善我国现今档案管理体制。一、文件中心的基本涵义文件中心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表述,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件中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件运动理论一些基本概念问题的讨论在我国已经进行多时。苏州大学吴品才教授在2008年第6期《档案与建设》上又发表了《文件运动轨迹与社会实践活动关系本质探索》一文,把讨论的重点锁定在究竟应该如何描述文件运动轨迹的  相似文献   

18.
自电子文件产生那一刻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它的鉴定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学者对电子文件的鉴定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问题:(一)电子文件鉴定的方法。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使得传统的靠逐份阅读文件内容、判断存留价值的直接鉴定法失去了用武之地,如何对大量的电子文件进行批处理,实现有效地鉴定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美国的戴维·比尔曼最先提出“来源力量”,这一概念不仅是在复杂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鉴定档案文件的关键,也是档案人…  相似文献   

19.
新詹金逊主义是西方档案学界重要的理论思潮,它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档案学家在继承英国著名档案学家希拉里·詹金逊的档案证据神圣性思想的基础上,面对当代文件数量激增、机构变化频繁、文件不稳定性增加等实践问题,重新认识并发展詹金逊的档案证据观而形成的档案思想,对于理解文件的有机联系,理解文件证据性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都产生于上世纪中叶。在我国,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提出后的半个世纪以来,遵循‘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已成为档案工作者不变的信条,学界奉之为圭臬。在欧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成为文件中心这一独具特色的档案中间保管机构的坚强理论基础,经过几代档案学者的不断发展创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成为世界档案学界影响最深远的理论之一。这两种理论都是对档案(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揭示,然而由于不同的国情,“档案自然形成规律”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试逐一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