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伟大的祖先及杰出的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诗篇,特别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以描写战争见长的军旅名篇,无论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在文坛上都独树一帜。阅读这些军旅名篇,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可以开掘写作思路,增长军事知识,加深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更能丰富词汇,从中学习前人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故本刊本期推出“古代军旅名篇赏析”栏目,让军事新闻工作者管中窥豹,既可领略我国古文宝鼎中的一脔,又能在写作方面得到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丘育端 《新闻与写作》2006,(1):M0002-M0002
《新闻与写作》是新闻业内很优秀的学习刊物,是新闻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学校。对我们这些喜爱写作的人,也是一本优秀的辅导教材。2005年第11期中,“记者节专题”栏目的郭洪新、祝璐、李蕾等6人的文章,亲切感人。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2005,(1):48-48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非常喜欢《新闻与写作》,已连续订阅了八年,从中受益匪浅。但是,看完每期《新闻与写作》后,总会留下小小的遗憾。《新闻与写作》的佳作赏析、业务交流、来稿评析等栏目,根据栏目的性质,经常需要附上所要赏析、交流、评析的“原文”或“例文”,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也便于读者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在写作的时候总感到词贫句乏、腹中空空,有时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相反,有的人写章引经据典、下笔成。于是我联想到自己写作时的尴尬:难道是读书太少?然而,“天下之书读不尽,学问茫茫无尽期”。纵然终生苦读不懈,也未必能写出名篇佳作来。要想博学多识,打开智慧的大门,就是要博览群书,在积累知识上下苦功。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编辑先生: 您好! 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在央视10套看到“讲述”节目后,就被“讲述”的故事牵动了心。“讲述”的故事好看、好听,那些故事既有传奇色彩,又像是身边发生的事,而且故事的结构摆布、思想的提炼、内在的张力等等方面,既给人新闻写作思路的启迪,又让人从中感悟到人生中某些道理。遗憾的是:我对整个“讲述”栏目几乎一无所知,我很想了解“讲述”栏目从开播到今天的整个历程,我想“讲述”的历程一定充满故事。您能帮忙把他们的故事展示给我们及与我有着同样心理的读者吗?谨候!东楚晚报 孔晓红 2002年7月20日。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2000年.一个新的世纪向我们走来理性的思考和总结、将是新世纪广电人实务操作的一大特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理论体系也是新世纪广电人努力追求的一大目标.特别是对改苯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广播电视实践的理论探讨和对未来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的研究将成为广电人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面对广电人前所未有的理论研究热情,各广播电视学刊的老总们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学术论文来稿数量大增;忧的是高质量“适销”对路的稿件还是大少,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滞后,为此.一些有影响的学术刊物特意在各期上举办专栏,专门介绍自身杂志的栏目宗旨和对稿阵的要求.以指导理论研究,帮助作者提高上稿率,本刊从此期开始,也不定期的开办学术论文写作讲座,对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内容、方法、程序;论文写作的要求;理论研究的现状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优秀论文创作谈和点评,等等,有针对性的组织讲座文章我们还拟根据读者的“点题”刊发“命题作文”为了办好这个专栏,真诚地希望读者对此栏目不断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读者之一,也是甘愿为它添砖加瓦的作者之一。我曾经多次向学生推荐《新闻爱好者》,这是由于它有如下优点。一、栏目丰富多采。它既有“每月一评”等具有指导性、方向性的栏目,又有“和通讯员谈心”、“采写体会”等业务性、技术性的栏目;既有“业务漫笔”、“通讯工作经验”等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性的拦目,又有“飞花拾零”、“文学知识”、“修辞趣话”等触类旁通具确欣赏性的栏目。使人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感觉。二、内容有针对性,能解决新闻写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它真像许地山写的《落花生》中的“落花生”那样,不靠“鲜红嫩绿的颜色”,不是“好看而无用”,而是朴实而“有用”。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由于在新闻写作方面知识不够丰富,经验不足,有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筹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今年,矿党委宣传部为我们基层报道组订了一本《新闻与写作》,等刊物发到手里,我们几个通讯员争相传看,一致认为《新闻与写作》办得很有特色。特色有三: 一、内容充实。除了详细具体地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知识外,还设有“视听之友”“美学漫谈”“知识与趣味”“大众传播媒介简介”等栏目。贵刊把新闻与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是新闻业内很优秀的学习刊物,是新闻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的学校。对我们这些喜爱写作的人,也是一本优秀的辅导教材。2005年第11期中,“记者节专题”栏目的郭洪新、祝璐、李蕾等6人的文章,亲切感人,他们热爱新闻事业,坦露心迹,“收拾心情,再次上路”“随时出发”,像出征的战士那样冲锋陷阵,不辱使命,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多么优秀的新闻战士!《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一文,让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和危险,看到了他们崇高使命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读《追索新闻的真谛》一文,令人动容。新一代新闻人与新闻前辈在马兰村的情景,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出版社创办了一本杂志《咬文嚼字》,杂志中开辟了一个很独特的“众矢之的”栏目,是选择一些在全国有影响的著名作家,以他们的作品为靶子,请广大读者“众矢射之”。看到这些声名赫赫的大作家的名篇巨著经过射手们的“吹毛求疵”而笑话迭出,笔者作为一个编辑的第一感觉却并不认为是作家可笑。相反,由于此栏目以谁的作品为“的”,要先征得作者同意,而这些名家又大都表示尽力支持,这就更显出了名家的品格和风范。作为读者,我感到与这些著名作家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了。分析“射手”们指出的差错,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情况,而不管…  相似文献   

12.
作为《梨园春》节目的主持人,我们代表着栏目的形象,面对的是数以万计的观众。如今随着栏目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观众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作为主持人,站在栏目和观众之间,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观众的鼓励、支持和掌声,也更切身地体会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 人们常说主持人是一个栏目的“脸面”,就主持人形象的定位,我们也走了一条“返朴归真”的道路。考虑到梨园春是戏曲栏目,而戏曲又是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于是,我们的形象定位汇成了“东方长者”和“东方娃娃”,无论发型还是服装都极具民族特色。一年下来,我们受益匪浅,可是我…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言要准确,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语言也需要“模糊”,似乎不可思议。其实,准确和模糊并不矛盾,有时采用模糊语言更能准确地表达事物。因此,我们在讲新闻语言时,不仅不要回避这一问题,而且应该对它加以研究。实际上,不管自觉或不自觉,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中早已被广泛运用。远的不说,就拿毛主席写的新闻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报道来说吧,全文只有200多字,文中就有“大约30万人”、“20日午  相似文献   

14.
王中义  洪文军 《记者摇篮》2005,(1):24-27,41
名记者是靠名篇显露和展示的.任何名记者都有他特有的名篇。穆青最有代表性的名篇就是家喻户晓、享誉中外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学习研究穆青,就要很好地学习研究穆青这一力作。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发现焦裕禄这一典型.怎样采访写作和进行连续报道.以及怎样参与策划和组织在全国开展的学习焦裕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电视战线兴起的“电视节目栏目化,栏目实行制片人制”,是电视改革深化的产物。笔者担任制片人后,越来越感到这一新型机制对我们编辑记者是一种福音,它既能够锻炼人培养人,又有利于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制片人制是锻炼培养电视人才的科学机制。 现在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经常看到某个栏目某部电视片的制片人某某某的字幕,行家一看就知道他是这个栏目或这部电视片的负责人,或日“当家人”。就是观众也知道电视片是制作人领导制作的。制作得好与不好,他要负主要责任。事实正是如此,制片人就是某个栏目或某部电视片的全权…  相似文献   

16.
最近,作者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部分学生及一些社会读者中作了点调查,结果表明受欢迎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与写作》是其中之一。《新闻与写作》为什么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呢?仅从1986年第9期的栏目和内容上不难找到答案。一、栏目多。这些栏目不落俗套,安排合理,既有适合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研究与探讨”等栏目,又有指导业余通讯员和初学者的“新闻基础知识讲座”“读者之  相似文献   

17.
时评写作“五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写作“五要”范军时评是重要的新闻评论之一,人民日报“今日谈”、光明日报“大家谈”、解放日报“新世说”、新民晚报“今日论语”都是时评栏目。这是一种广大作者和读者均可参与写作的一种大众文体。如何写好时评?这需要写作者掌握“五要”。一要见微知著。这种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把实施精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营造了繁荣精品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宣传质量的不断提高。一、认识到位,是实施精品工程的基础江总书记去年9月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向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提出了“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四项根本任务。这实际上就是对精品的要求。没有精品节目(栏目),就没有听众、观众,就没有生命力。在这方面,我们按照县级台实际,在宣传上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精品”战役,把精品节目(栏目)作为宣传的重头戏。在电台《农村节目》里,…  相似文献   

19.
陆士宇 《新闻世界》2013,(10):157-158
在众多的新闻评论栏目中,《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栏目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栏目,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时评栏目。本文主要从选题,写作等几个方面探讨“青年话题”栏目的特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初春,我们带着教育部人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深度开发》的调研任务,赴湖南卫视走访了名栏目《晚间新闻》的负责人潘礼萍主任。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开发利用新闻资源的规律和策略。《晚间新闻》因其独特的选题、独到的视角和“拉家常式”的播报方式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并在电视界掀起了一股“晚间新闻”的改革浪潮,故而成为我们个案调研的对象之一:潘礼萍主任(以下的访谈部分均简称为“潘”)两度接受我们的访谈,下面是我们就栏目的“特色”话题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