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新闻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滥用是媒介崇高的社会责任,是其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在向着这一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媒介首先必须完成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契合。于是,我们看到,在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力量的干涉和重塑之下,西方新闻舆论监督拥有的只是表面的繁荣,其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基点西方各国的新闻媒体程度不同地享有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小视的角色,“无冕之王”、“第四种权力”等都是对媒体这一功能的诠释。新闻舆…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媒介神话批判──兼评席勒的《思想管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伯特·席勒是当代传播学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70年代,他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性地对资本主义大众媒介的现实展开批判,并提出关于媒介神话批判的5种观点。席勒所谓的神话,是指大众媒介与社会政治、经济权力机构联合,通过权力的运作和大众媒介的鼓吹,建立起来的神话般的精神幻景。这些神话被用来掩盖权力机构对社会思想进行控制、操纵的真实目的。席勒的媒介神话批判有5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个人主义和个人选择的神话、媒介中立的神话、人性不变的神话、无社会冲突的神话和媒介多元化的神话。席勒认为这5个方面最具资本主义的欺骗性。大众媒介机构参与权力机构对社会的控制,制造虚假现实,制造神话,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残缺,是为了削弱人的批判能力,是为资本主义现实进行辩护的。席勒的媒介神话批判,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批判大众媒介参与制造虚假意识形态方面,具有一定深度。他较有系统地揭示出大众媒介制造的神话与资本主义社会理想之间的对立,以及这种神话如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席勒的基本观点是,新型传播技术与政治经济权力相结合,将对现代社会人的精神进行更为妙巧的操纵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权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媒介权力一直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本研究试图对媒介权力问题提出一个传播社会学的新的研究角度, 即传播机制, 并从这一角度出发, 探讨大众传播媒介权力的深层根源和权力获得, 以及此权力的发挥。本研究认为, 传播是使互动成为可能进而使社会成为可能的工具, 它和政治、经济等一样都是社会的基本机制, 此基本机制的社会职能部门是大众传播媒介, 它是促进社会充分互动的唯一权威组织, 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具有职能权力。这种权力是相对的, 它要受到社会其他职能权力如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的作用。在社会正常时期, 大众传播媒介权力的发挥需要得到其他职能权力的协作, 但它也有极端发挥的机会, 即在社会变革时期。由于这时的政治机制比较薄弱, 大众媒介的权力就有可能突破当时政治权力的约束, 激发大众对社会合法性认识的怀疑和否定, 推动旧有政治制度的垮台。另一方面, 由于大众媒介组织从本质上讲是商业性组织, 它很少能突破经济权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媒介权力研究是西方传播学理论中直指媒介本质属性的核心议题,在我国则属于方兴未艾的新课题。本文在追溯西方传播学界对媒介权力内涵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对大众媒介权力的生成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并首创性地提出了"网络媒介权力"的新概念,为新时代的媒介权力研究建构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传媒权力是大众社会的一种公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社会中,大众传媒一直被称为除了立法、司法及行政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媒介的权力和权力的媒介,经常成为传播学讨论的一个问题。大众传媒究竟有没有权力?如果有,那么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又有怎样的表现形态?这些问题,涉及大众传媒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应该加以深入的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特征,深入认识传媒.解读传媒,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认识西方“媒介权力”研究的历史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传播研究的历史上,“媒介权力”(mediapower)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核心。虽然研究者尚未有意识将一些重要理论整合成关于“媒介权力”的学说体系,但是他们为建构理论而设定的研究方向、认识对象和问题意识,都趋向于“媒介权力”这一思想的核心点。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从西方“媒介权力”研究的主要历史断面上,观看传播研究的思想内核及建立在人文科学基础之上的批判/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探讨我们可以借鉴的,可称之为方法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诺贝尔颁奖典礼是一种"加冕"媒介事件,也是媒介仪式,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这种媒介事件和媒介仪式中形成了众多话语功能,最显性的功能是使诺贝尔奖得以合法化和权威化;以媒介接触范围划分,媒介技术也区隔了社会类属——"参与者"与"旁观者";同时也很隐秘地展现了权力主体的神圣性与合法性,这一权力主体包括西方的价值体系和精英文化类属;最后还形成了对授奖方所属的瑞典北欧文化与获奖者所属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08,(11):66-66
一、倡导作用。阐明社会目标是媒介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媒介需要大力传播这一目标的核心内容,必须引导社会来认识和落实这一目标。媒介引导社会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9.
周书楠 《新闻传播》2013,(12):227-228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媒介权力发生了逾越与僭越,本文围绕媒介权力的本质、构成与变化形态,基于大众社会理论的基本假设,对媒介权力嬗变的动因及对策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成茹 《新闻知识》2005,(6):39-41
公信力就是因公众的信任所产生的社会权力,或说社会影响力、媒介能力。媒体的公信力是指受众对新闻媒介的信任程度,或说是媒体在公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媒介机构取信于社会与公众,保持自身良好社会形象,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大众传播实施的牵制、约束和控制。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家族增添了新的品种,出现了电子媒介,这样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媒介对社会影响的加深,社会对媒介的控制也日益加强。在西方,媒介并没有超脱权力的制约,而享受到“绝对的新闻自由”。恰恰相反,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媒介正在不断走向集中,正受到垄断财团和政府权力的严格控制。一、垄断财团对大众传媒的控制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戴伊在《谁掌管美国》一书中,介绍了西方传播媒介实施社会控制一般状况。他说,在美国,虽然政府没有直接控制大多数新闻媒介,但是,全国的宣传报道活动确实又掌握在少数几  相似文献   

12.
路鹃 《新闻世界》2004,(11):51-52
一、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重要的外部关系。大众传播媒介在西方社会被称为“无冕之王”.“三权”之外的“第四权力”.有人说媒介是公众舆论的传声筒、反射器、发声器官、控制器或调整器.也有人说媒介是创造公众舆论的生成器。在现代信息丰十会中,媒介受众数量巨大,分布广泛,传播速度快,颇受广大公众的信任,成为公众的代言人.是引导和影响民意及造成社会舆论的主要力量。因此,了解传媒既是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搞好危机预防、作好危机公关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效应,表现在人的媒介化和媒介权力的滥用两个方面。人的媒介化是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产物。媒介权力的滥用则在于媒介对新闻自由权利的滥用和经济利益对信息传播活动的作用。消除或部分消除媒介的负面效应要依靠政府、道德法律、社会及媒介自身多方努力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媒介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并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媒介水平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把中国的媒介水平放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能清楚地看出中国媒介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找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媒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媒介权力的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双秋  魏晨 《新闻界》2006,(1):37-39
在西方传播研究的历史上,“媒介权力”(m edia power)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核心。虽然关于“媒介权力”的学说还没有形成逻辑严密的学说体系,但是当前的大众传播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都趋近于围绕“媒介权力”来设定研究方向、对象和建构理论。在研究视角方面,主要是从新闻传播学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的。新闻传播学的视角一般从媒介入手研究权力,没有注意到权力本身的多种形态与结构,没有注意到从权力视角出发来研究“媒介权力”的另外一条路径。而传播社会学的视角:把媒介权力看作是整体权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单一的将“媒介权力”界定为政…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爆发的《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西方传媒与社会的扭曲关系。本文以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着重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点来分析媒介受众的"劳动"及其后果。研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之所以获得市场权力和政治权力,其根源在于受众的异化"劳动"。劳动之所以"异化"是因为受众通过劳动赋予了媒介权力,反过来又侵犯公众个人权利和社会民主机体力量。在大多数媒体将市场作为发展之唯一逻辑的背景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公众应该学会通过自身的市场选择,将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剔除出市场。  相似文献   

17.
张宏莹 《新闻战线》2012,(12):80-82
在西方媒介管理体制中,媒介责任主要是指大众媒介对支持、推进民主进程负有基本责任之信念。也有人将媒介责任定义为媒介的社会义务与期望。媒介责任指向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体则是指政府、媒介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对媒介责任进行全面界定和评价,有利于厘清媒介所应承担的  相似文献   

18.
谢金文 《新闻窗》2005,(1):63-63
西方的传媒素养教育主要是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分辩、选择和利用传媒的能力。我国既要学习西方在这方面的经验,又要结合我国情况,注意解决传媒本身的问题。因此既要对普通受众进行传媒素养教育,又要着力提高各级党政干部和“媒介公民”——传媒机构和传媒人的传媒素养,解决传媒体制、媒介质量的问题,以及媒介公民的权力、责任和职业精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已历时四分之三世纪,由于各地状况不一,关于媒介教育的理解及实践却不尽相同.媒介教育教什么?本文以此为线索,对西方媒介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重点和理念的变迁,认为西方媒介教育观念始终是以"公民"为起点,延续的是西方启蒙运动以来那种理性、自主的传统.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观念与实践,与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媒介、教育的传统密切相关,这是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在向西方的学习与借鉴中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的传入,推动着晚清媒介领域新的社会势力和媒介权力关系的塑造,一种激进的媒介话语体系由此确立,并推动着一种具有世界文化意涵的媒介互动场域的生成。借此分析,可以窥视出晚清新式媒介话语空间的特性及其与西方公共领域之间的明显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