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特别是编辑.稿件的标题制作得好不好,是衡量他是否称职、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尺度。何为“好”?当然是准确、简洁、生动。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工作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些“门道”要讲究的。我认为,其核心的“门道”就是在标题制作中,要把握好“准”和“亮”的统一。下面结合一些不同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在标题制作上的差异,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其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水平可以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
蒋莉 《新闻世界》2004,(3):14-15
为了提高亲闻的贴近性和可读性,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做到“三贴近”,自今年1月起,安徽日报进行又一轮改版创新。至今已两个多月,这张党报面貌焕然一新。新闻更新了,可读性更强了,离老百娃更近了。俗话说“内行看门道”,本期我们刊载安微日报改版创新以来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新闻标题历来受人重视。尤其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强了,不少人确实是“看报看题”,从题中找到惹眼抓人的篇章再往下读。这样一种读报现状,显然给新闻标题加重了“惹眼”的职责。因此,我们研究新闻的可读性、研讨报纸的可读性,必须很好地研究标题。 讲可读性要讲标题,讲冲击力要讲标题,讲新闻的影响力要讲标题,讲报纸的风格特色要讲标题……总之,我觉得报社的社长、报纸的总编辑要研究新闻标题在报纸版面上的作用。日常看报纸大样,敝人对标题的修改、锤炼、提高、美化有过一些思考与实践,现辑录一二,以就教…  相似文献   

4.
翻开报纸,版面上的图片多、大、美,让人欣喜地看到“两翼齐飞”在报界老总中确实形成了共识。 细读图片,又常常见到平、空、假的图片,让人感到真正做到“图文并重”尚有差距。特别是在正确引导舆论方面,图片与文字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独立兵种”的新闻摄影应当更有作为。 导向,不应是文字的专利 我们讲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当好喉舌,工作的重点往往是抓三个方面,一是言论(包括社论、评论、述评、杂文等),二是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等),三是版面(包括稿件安排上的轻重高低)。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理所当然地要讲导向。文字…  相似文献   

5.
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喜新厌旧”是其共同的特点。作为基层通讯员,怎样才能对准胃口,采写出鲜活的新闻作品呢?从事了21年的新闻报道工作,“摸爬滚打”中也算看懂了一些“门道”,悟出了一些“道理”。刚爱上新闻写作时,“装进篮子便是菜”、“比着样子画猫猫”的活儿也白干了不少。农村的春播、夏管、秋收、冬储,企业的开工、上马、革新、效益,见啥写啥。乡里、村里、社里开大会我就导语“讲政治”,“乌纱”大排队,讲话一二三。稿件寄出,如石投海。心里暗骂“这帮编辑水平真臭”。不停地采写,不停地埋怨,一直怨到1…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新闻思想涉及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诸多方面,内涵非常丰富。笔者不揣简陋,管窥蠡测,择其要者,分述于后。“要办好地方报纸”“要办好地方报纸”。这是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的。小平同志指出:党在实施自己领导意图的过程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到广播电台去广播。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小平同志还说,报纸不仅面向广大干部,也面向广大群众。因为报纸有威信,所以很多干部看到报纸讲什么就照着去做,很多  相似文献   

7.
湖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周年丰同志自2000年元月到任后,重视利用新闻阅评指导报纸工作和新闻报道,尤其是对在全省有着最广泛读者群、影响力巨大的《楚天都市报》,几乎每天都有点评,到10月底共写阅评230多则。 周年丰同志对《楚天都市报》的点评,主要集中在讲政治导向、讲社会正气、讲为民服务等方面。报社“一把手”重视对新闻舆论导向的导向,坚持以新闻阅评指导报纸工作,使《楚无都市报》进一步做到了舆论导向正确、舆论监督有力、服务大众到位。 一、报纸要讲政治讲导向 2月2日,本报刊发消息《备点“精神年货”》,…  相似文献   

8.
口述新闻在专题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苹 《传媒》2006,(7):52-53
近年来,“口述实录”这种记录个体情感故事的报道形式风靡武汉各传媒。“口述实录”这种报道形式已在广播、电视及报刊中广泛运用,而且采用“讲故事”方式报道新闻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有报纸更在做专题新闻策划时,借用口述实录的表达形式,采用口述新闻,使小版面上有了大容量,做足做活了新闻,赢得了读者好评。口述实录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忠实记录,原汁原味地讲述故事本身。由此可见,“口述新闻”是一个再确切不过的好名字,因为它“讲”故事、“说”新闻,而不是通过记者的展示来呈现故事。口述新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由“讲述人用语言把目击的新闻和发生过的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9.
戴建平 《新闻窗》2008,(2):33-34
报纸的新闻和报纸副刊上的文学作品,是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新闻讲的是事实的真实,文学讲的是艺术的真实,副刊中的一些文学作品虽然不属于新闻范畴,但却是新闻的延伸和深化,并带有某种新闻的视角和“气质”,  相似文献   

10.
刘保全 《新闻界》2001,(5):15-16
讲“卖点”,近几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报纸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通讯员)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报纸刊登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卖得出去的目的。然而,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来看,有一部分报纸“经济效益”当头,“钱财神”开路,除对政治导向还比较重视外。而对道德导向、消费导向、娱乐导向、生活导向就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报纸为了片面追求“卖点”,在刊登新颖、猎奇的文章中,连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素也没有了,均用A君、甲地等模糊字眼代替,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以致读者说:“…  相似文献   

11.
讲“卖点”,近几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报纸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通讯员)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报纸刊登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卖得出去的目的。 然而,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来看,有一部分报纸“经济效益”当头,“钱财神”开路,除对政治导向还比较重视外,而对道德导向、消费导向、娱乐导向、生活导向就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报纸为了片面追求“卖点”,在刊登新颖、猎奇的文章中,连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素也没有了,均用A君、甲地等模糊字眼代替,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以致读者说:…  相似文献   

12.
第一,“软化”之功,就是化“硬”为“软”功夫。从新闻的表现形式租内容上讲,时事新闻与其他新闻一样,也有硬、软之分。这里所说的“硬”,主要是就一些时政新闻而言的。作为地市级报纸的时事编辑,在处理这些必发的“硬”新闻时,就应当运用化“硬”为“软”之功,尽量让其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比如,新华社2003年底播发的我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稿件,在内容上不可谓不“硬”,但作为地市级报纸,尤其是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探索新闻改革过程中,议论了这么一个问题:工厂生产物质产品,要讲经济效益;报纸是精神产品,也应该讲求宣传效益。提高宣传效益,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报纸探索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不久,报纸批判了“四人帮”的“造谣新闻”,开始扭转了“假、大、空”的宣传作风,逐步取得了读者的信任。但是,读者仍然认为报纸“没有看头”,批评报纸“天天都是老三篇”(一个版三篇长报道),“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新闻无事实,读报读标题”(看了标题就晓得你  相似文献   

14.
谈起对一个人的印象,恐怕大多数人会先想起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不仅是人的五官之一,而且也是心灵的窗户,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提到一件新闻作品,让人先想起的也是它的标题。因为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作品的“眼睛”。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报纸的广告”,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从整个报纸编辑角度来看。在一个新闻稿件基本确定之后,要想使其与读者见面,并且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产生相当的宣传效应,编辑能调动的主要手段,只有版面和标题了。然而,在一般读者眼里,版面是“内学”,似乎只是编辑自身的功夫,与己无关,也看不出门道;标题才是“外学”,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窥见新闻作品的“灵魂”,产生共鸣。“看报看题,看书看皮”,“题好一半文”。都是说的标题的重要性。在目前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新闻性是报纸的本质特征,是报纸的灵魂。中国报业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新闻性、对报纸自身特征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报纸之间的竞争,貌似发行、广告、经济实力的角逐,实质上是在新闻采编制作上的比拼,是报纸新闻性的比拼。要闻版更应突出新闻性,地市党报要闻版尤其要强化“新”意识,增强新闻性。  相似文献   

16.
《漯河内陆特区报·周末》是漯河内陆特区报社2001年的一张周末专刊。作为晨报的尝试性报纸,我们从这张报纸的性质、地位、功能和要求出发,对头版新闻内容的高品位与形式的高格调的最佳结合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前几年各家报纸纷纷办周末刊为的是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如今,许多报纸都在增强可读性上下了功夫,周末刊如果没有新面孔、新特点,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确定《周末》头版的新闻既要讲内容的高品位,又要讲形式的高格调;既要讲指导性、思想性,又要讲艺术性、可读性。我们开办了“百姓问题,部门解答”、“周末漫谈”…  相似文献   

17.
版面是报纸等字载体的概念,报纸新闻是新闻以字的形式在报纸纸张空间的集合,排版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笔认为广播新闻节目要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版面的新闻含量高,其“含金量”就高。缺乏新闻含量的报纸,常因“水分太多”而被读者视为缺乏阅读价值。所以,要办好报纸,就得千方百计提高版面稿件的新闻“含金量”。  相似文献   

19.
陈丽 《记者摇篮》2005,(8):59-59
媒体如何进行产业化经营?如何通过适宦的管理和运作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是近年来传媒人士关注最多的话题。报纸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报纸刊登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卖得出去的目的。报纸怎样才具有好的“卖点”呢?  相似文献   

20.
报纸,又称“新闻纸”。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对此,报人无一不明。今天,本文再“老生常谈”,也许有人说多余,其实:非也! “杂志化”倾向种种 由于职责所在、业务所需,笔者经常翻阅和浏览各种报纸。从中发现不少报纸特别是机关报,十分注意突出新闻这个主体,并在新闻二字上大做文章。从版面总量上看,大多数机关报的新闻占60%-70%;从新闻栏目看,更是品种繁多:要闻、综合新闻、专题新闻、社会新闻、焦点新闻、区域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应有尽有。有的报纸新闻栏目有10多个,有的多达20个。由于这些报纸抓住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