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是江南的初夏时节。我国著名的军事记者、原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社长阎吾同志,到九江海军某部新闻班讲学了。呵!他就是那位几十年戎马生涯的“武记者”阎吾么?这位老前辈,以善于状写战争生活的场景而在新闻界形成自己雄浑刚健的独特风格。他那在淮海战役中描述蒋军狼狈逃窜的快讯,当年曾受到新华总社  相似文献   

2.
怀着求知的欲望,我拜访了原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党委书记阎吾,请他谈谈有关采写现场短新闻的问题,他欣然应诺。有了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才能“抢”到现场的历史镜头  相似文献   

3.
王文杰     
王文杰,1949年10月生,河北省元氏县人,大专学历,现任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党组书记、高级记者,山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 1968年参加工作,当教员。1970年至1978年在解放军高炮部队,先后任报道员、报道组长、新闻干事。1978年12月正式调入新华社河北分社,先后任记者、工业组组长,并兼任石家庄记者站站长。1992年12月任新华社河北分社副社长、党组成员。1996年2月至1998年5月任新华社甘肃分社副社长、党  相似文献   

4.
“十六从军惜白发,一生未曾下战马;驰骋写军赋,至今笔生情。”老军事记者阎吾的这首自抒诗,正是他离休后的真实情怀。阎吾同志是新华社老一辈军事记者的代表,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同他共事25年了,他那种特有的热爱生活、热爱军队、热爱军事报道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一”前夕,我来到总政干休所看望阎吾。他刚从部队采访归来,兴致勃勃地谈了在部队采访的见闻和对新时期军事报道的意见。他仍沉浸在部队和军事报道之中,继续活跃在军事记者行列里。阎吾是1983年因年高有病,卸下了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主要领导的职务,离休住进干休所的。这位在军事报道战线上奔波了40年的老军事记者,年过花甲,身体不好,总社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好好休息,不要  相似文献   

5.
从一位年轻的边防战士、一位军校毕业学员到新华社高级记者、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贾永以富有个性的新闻实践和新闻作品,成为新时期“新生代”军事记者的代表。2002年12月22日,应他的母校——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之邀,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大、南京师大、苏州大学等高校和军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汇聚南京参加“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这是该院军事新闻学系第一次为毕业学员举办个人作品研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毕昕玥、宋歆报道:从广西边防采写《追踪一首战地诗》,到天安门广场实录《世纪大阅兵》,新华社军事记者贾永多次获得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作品透出的时代责任感、新闻敏感和大气、丰厚、灵动,引起了一些专家和校友的浓厚兴趣。去年12月22日,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贾永现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他曾采写了李国安、柏耀平、李向群、许志功、范匡夫等18个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组织并参与采写了新华社纪念长征6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解放军进驻香港等10余项重大战役性报道。1998年…  相似文献   

7.
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黄彩虹新作《目击历史》日前由长征出版社出版。作者曾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新华社高级记者,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目击历史》是他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采访手记。  相似文献   

8.
全军惟一的新闻专业期刊《军事记者》已出刊500期,9月15日下午,解放军报社为此举行了纪念座谈会。解放军报社社长范印华在书面致词中,回顾了《军事记者》的发展历程,要求《军事记者》全面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宽阔的视野、前瞻的眼光,准确把握当代新闻事业特别是军事新闻宣传的脉搏,在指导新闻实践中继续创新,把刊物办得更好。中宣部、总政宣传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中国新闻出版报以及军队院系等单位领导出席了座谈…  相似文献   

9.
闻名全国的老军事记者阎百同志今年一月逝世后,新华社播发的消息(首都新闻界朔风之中送阎吾)中写道:“抗战烽火中参加八路军并投身我军宣传事业的阎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我国军事新闻史上三个‘之最’:参加战斗最多,采写的战地新闻最多,在第一线组织战役报道最多。……他在数十次战役、战斗中冲锋陷阵,不顾疲劳,屡历艰险,采写了大量歌颂英雄、鼓舞人民、揭露敌人的新闻名篇。硝烟远去,他写下的一篇篇动人心魄的战地情景新闻,一直激励着后来人,成为我国新闻院校的教材。”I据我所知,新华社为~名老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10.
新华通讯社灿若群星的记者队伍中,原解放军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肩负少将军衔的高级记者刘回年格外引人注目。1963年7月,刘回年刚从江西大学新闻系毕业就被组织上看中,分配进新华社担任军事记者,经总政治部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5年起担任新华社国内核心小组成员;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奉命率中央记者组赴沪工作;1977年4月任新华社上海分社代理社长兼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1.
纪念《军事记者》创刊50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届军事新闻论坛5月5H至5月7H在昆明举行。来自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人民武警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领导,以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军事记者》杂志的发展历程,并就怎样推动军事新闻改革创新,实现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八一”前夕,我军著名老新闻工作者、原新华社军事部主任阎吾和原解放军报副社长尚力科,顶着烈百高温,重返故地徐州采访。40年前,阎吾、尚力科作为淮海战役的随军记者,曾冒着枪林弹雨,跟随我军先头部队,用耳闻吕睹的事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八一”前夕,我以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和现役女军官的双重身份,参与了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组织的一次体验性新闻报道,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撰写了通讯《体验特种部队》。 可能是由于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太强的学问,任何先验的东西,在鲜活的新闻实践面前,都会有一种不适应感。当我几乎翻遍了手边所有能收集到的关于国内外特种部队的资料后,我才发现由于中国特种部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罗顺裕、记者朱金平报道:纪念《军事记者》创刊50周年座谈会暨第二届军事新闻论坛5月5日至5月7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各军区军兵种报社、人民武警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贾永在《记者的发现与联想》一文说,他一直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这段话作为自己新闻思维与采访实践的座右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6.
刘人杰     
刘人杰,1936年4月生,山西平定县人。新华社山西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政协山西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他从1954年起一直在新华社工作,至今已四十二个春秋。先后在三个分社工作过,其中:1964年以前在上海分社任记者;1964年至1983年在山西分社,先后任记者、记者组长、分社领导组成员;1983年被任命为青海分社副社长,1985年任代社长、党组书记,主持分社工作,为时三年多;1988年调回山西分社,后任副社长、党组成员,直至今年年初退休。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亲身经历;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然而,今年3月,当承担体验新闻采写任务的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近20位军事记者聚合在一起,讨论专题报道《体验中国军他》的报道思路时,就连我这个最初的策划人也一时无法说清,此次报道到底该写什么、怎么写。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军事记者阎吾,以擅长“情景新闻”而饮誉新闻界。他写的《杜聿明匪部最后覆没情景》和《战后谅山》就是两篇最著名的“情景新闻”。所谓“情景新闻”,就是指那种能够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报道,它不是一种体裁,而是对达到这种境界的新闻特写、新闻速描或曰现场报道、目击式新闻、视觉新闻等作品的赞誉。阎吾同志每逢大战,便有这样的传世作品产生,因此,又常常被人们称誉为“情景记者”。这里刊载的阎吾同志的这两篇作品,我曾阅读过多次。可以说,每次阅读都受到深刻的教益。这教益有作品本身的,也有作品之外的。作品本身,它让我理解、掌握一篇现场情景新闻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作品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1994,(6)
“情景记者”的“情景新闻”新华社著名军事记者阎吾被人们称为“情景记者”,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他采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这些作品大都是他亲临火线实地采访和观察的结果,因而情景交融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情景记者”的美名...  相似文献   

20.
白瑞雪,女,1977年生,语言学硕士。2002年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从事军事新闻采编工作至今。参加了“两会”、抗击“非典”、“神五”“神六”飞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党的十七大等战役性报道和华益慰、方永刚、济南军区“铁军”师、宁夏军区给水团等重大典型的报道,采写各类稿件上千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