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函授渐入正规,此时,一些学员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学好教材的问题。根据往届学员的学习经验,要把函授教材读懂、弄通、用上,最重要的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攻破难点。为什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就是因为学员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文化水平、理论基础、采写实践、文字表达能力不同,不能要求学员们从同一起跑线起步。因此,每个学员必须找准自己的起跑线,这样才能使学习更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所谓抓住重点,一是把教材上介绍的基本概念当重点,并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二是把教材上反复强调或教学进度表上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当重点,并力求在懂得“是什么““为什么“之后,学会回答“怎么办“,掌握一些重要的采写要领和方法。如常用消息和人物通讯的写法等,都需要重点掌握。三是以自己采写实践的薄弱环节当重点,“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所谓抓难点,一是把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当难点,通过阅读辅导书籍、请教别人和独立思索,务求攻破。二是把自己在实践中常犯的毛病当难点,如不会提炼主题,不会选择角度,不会使用材料,不会围绕主题写作等,都可能成为你学习和攻克的难点。对这些难点问题,要善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找到突破口,下定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决心。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2,(2):70-70
新闻函授基本教材《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已陆续寄发学员,学员收到教材后,即可按此学习进度表开始自学。其余辅导教材根据学习进度自行先学,不作统一要求。现将各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和学习的大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章总论学习时间:1月—2月。掌握重点: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新闻的定义、种类等基本概念。学习要求:结合近期的军报或当地报纸的学习,能分辨报纸上的新闻属于什么体裁。第二章消息的写作学习时间:3月—5月。掌握重点:消息的定义、种类和各自的特点。学习要求:能分辨报纸上的消息属于什么品种,并能按照…  相似文献   

3.
(一)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一名叫冯义华的战士给函授中心负责同志写了一封信和两篇言论习作,要求对他的习作给予评改。笔者受领此任,试作评改如下。先看这封信。XX:您好!我是一名业余爱好写作的基层小战士,工作之余总爱舞文泼墨,自己解除了苦闷,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收获。一年来在函授学习中我严格按照教材提纲中的规定,认真学习了教材的内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说是受益非浅的,在每期的函授通讯中我都仔细翻阅,也打至阿零的突破。但是却没有给函授中心写过一篇稿子,刚收到的第11期函授通讯看到有一篇函授学员李志写的…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2,(3):68-68
解放军报第11期新闻函授学员经过一年的学习,到今年2月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圆满结业。在此,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内外学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在学员结业之际,函授中心根据平时掌握的学员写稿和完成作业情况,评选出229名优秀学员。这些学员的共同特点是:(一)热爱新闻事业,能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投入函授学习;(二)能按照函授中心教务处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三)能积极主动与函授中心联系,有了问题及时请教;(四)能积极采写稿件供函授中心编发、点评。希望这些学员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新闻采…  相似文献   

5.
《军事记者》2001,(8):44-45
学员来信──敬爱的教员: 在学习过程中,我总觉得人物报道写起来很难。我写的这个尹科长,在后勤岗位工作了 13年,先后 5次荣立3等功,事迹很多。但我认为写他与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比较符合当前的宣传主题(潮流),于是,我选择了这个角度。我用两种体裁(指消息和通讯)写了两篇文章,可总觉得写的不好,请老师给予指点。 学员方峰 学员原文── 军营社区的“老大娘” (因作者写的消息,其内容与通讯的内容大同小异,且字数差不多,故只选其中的通讯重点评点) 尹佐才是某试验区军需科长,在任3年,为部队的军营社区改造出了不少…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01,(3):31-31
新闻函授基本教材《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已陆续寄发学员,学员收到教材后,即可按此学习进度表开始自学。其余辅导教材根据学习进度自行先学,不作统一要求。现将各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和学习的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建辰参加了9、10两届新闻函授。两年来,由于他潜心钻研新闻理论,刻苦锻炼写作能力,在同期的学员当中,可算是一个进步较快的“尖子”人物。为了检阅学员的新闻鉴别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为了检查函授教学的效果,910两届函授,每年都围绕消息、通讯、言论、调查报告4种新闻体裁,组织4次改写和撰写习作活动;教务处从学员的大量来稿中,筛选出较好的作品,刊登在《函授通讯》上,供学员们交流写作心得,探讨新闻业务。最近,我们回顾并总结了这项练笔活动,惊喜地发现,这两年共8次改写和撰写的结果,李建辰的习作竟有5次被选用(去年选用…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6,(2):69-69
浮躁是学习的大敌。根据以往的函授学习情况,在浮躁的学习心态中,惧怕或厌烦“重复”是一个重要表现。在本期学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员是报道员或新闻干部,他们对新闻知识已经有一些了解,因此当进入理论学习时,一翻教材就有似曾相识之感(尽管本期教材是新编的),于是便产生自负和浮躁,对这种“重复”学习心生厌烦;也有一部分学员是第二次或多次参加新闻函授的老学员,这些学员更容易产生浮躁,有的甚至连教材尚无翻看就匆忙得出“大同小异”的结论。这种讨厌“重复”的具体表现是:不能坐下来耐着性子潜心阅读教材,不能按照函授中心的要求按时完…  相似文献   

9.
一、函授中心究竟发几本教材﹖本届学员只发3本,其中一本主教材,两本辅导教材。另发12期《军事记者》杂志。在辅导教材的“前言“中提到“丛书共有七册“,这是指“丛书“而言,不是指教材有7本。至于第3期杂志上所提到的6本辅导书,是指高级班而言,而目前,高级班尚未招生。二、学员的来信来稿都一定回信或刊登吗﹖凡本届学员的来信来稿,都分发给有关教员拆看,凡个别值得回答的问题都通过个别回信解答,凡共性的问题都由中心教务处公开在杂志上解答,凡写的较好的稿件都在本刊或军报的“函授学员作品选登“栏刊登,凡优缺点突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稿件,均由教务处请教授点评。由于学员来信来稿太多,个别学员来信来稿如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请谅解。三、如没收到教材或杂志,怎么办﹖请首先向本单位收发室和当地邮局询问,倘若报名后两个月仍收不到教材、杂志、学员证,可直接写信给函授中心查问。确属没收到的,由部队开证明信,函授中心将在晚些时候统一补发。四、学员来稿应寄到何处﹖学员来信来稿一律寄新闻函授中心教务处,稿件署名处要注明学员的学号。五、学员要改地址怎么办﹖由于学员太多,最好不要随意改动地址,尤其不要只改动其中几期。实在要改动的,请写清新址给函授中心办公室...  相似文献   

10.
翻阅函授学员来稿,准备着手为《函授通讯》编选一期学员的作品。在众多的稿件中一篇稿题为“他用生命‘采写’了最后一则壮丽的新闻──追记为抢救落水群众英勇献身的八届函授学员游德生烈士”的通讯,那么突出地跃入眼帘,怎么回事?这显然是在报道一位函授学员牺牲的消息。我的心怦然跳动,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原来,这里记叙的是八届函授学员、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部三连战上游德生救人的事迹。事情发生在今年6月对日下午。游德生随排长来到黑龙江边,准备联系艇组,乘巡逻艇到江上巡逻。排长去艇组驻地了,他正在江边等待。这时,突然…  相似文献   

11.
临别寄语     
《军事记者》2001,(12):40-40
第十一届新闻函授学员的作业思考题及答案到本期为止就算结束了,在预祝学员们圆满完成学业的同时,作为教员,也向学员们提出几点希望。一年来,师生协作,教学相长,我们与各位学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了保持和加深这种感情,学员们不要把一次函授学习当作学习新闻的结束,而要当作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和函授中心保持联系,并常把学习新闻中的难点和收获写信告诉我们,《军事记者》杂志将选登这些来信和体会文章。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尽管大家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新闻采写的基本知识,但要看到:一、新闻理论知识还有很多没有接触到,需要通过…  相似文献   

12.
第7届新闻函授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学员评改习作。1995年3月15日和6月15日,我们在《函授通讯》先后登出了4篇学员的习作《谭长俊写的消息《搬出沙发请回木凳,某高炮团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边立波写的通讯《腊八粥》、秦泳写的言论《也不妨“倒过来想一想”》、曹少龙写的调查报告《战士探家心态录》。我们把这4种新闻体裁称为最常用的“四种武器”》,要求学员们评政。教务处在按语中提出:学员们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就稿改稿,也可以重新结构另起炉灶;如果感到素材不够,可以虚拟情节。但必须划清界限:新闻…  相似文献   

13.
张伟厚 《军事记者》2005,(11):70-70
我是军报函授中心第十五期学员。自参加函授学习以来,一直静心研读3本教材、每月一期的军事记杂志和函授月刊,常被老师的精辟讲解和渊博学识深深震撼。尤其在将所学新闻写作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时,我不但领会了老师的宝贵经验,更加深刻地读懂了一个道理:写报道也要有“拼”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季节交替,又是一年秋风起。低头凝望摆在眼前的那一摞《新闻与成才》杂志,一叠《函授通讯》小报,几本函授教材,还有那封封贴着标签的特殊信度,我鼻子一酸,不禁落泪而下……半年多来,每每闻讯函授学员的稿件被采用或获奖,心头就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与羡慕。一块参加学习的学员们写了一天又一天,收获了一篇又一篇。而我,至今竟连函授中心的“机关报”《函授通讯》只字未留,不免心神不宁起来,“穷困潦倒”的我万分惭愧。真是“希望愈大,失落愈多”哟!有忧亦有喜。在老师精心的帮助下,我先后在《前卫报)}、《前卫影苑》等报…  相似文献   

15.
我们函授中心教务部每天都要收到几十件乃至几百件函授学员写来的稿件,这些稿件确有一些写得较好,无论时效、内容还是形式、语言,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部分稿件已被教员分别推荐给军报、《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通讯》发表。但应看到,这些质量好的稿件多是做了多年新闻工作的新闻干事和通讯员写的,而绝大多数刚刚步入新闻写作门槛的本届函授学员的稿件,质量普遍较低,还没有达到发表水平。为了帮助学员们提高稿件质量,尽快达到函授中心所要求的水平,特对近期的部分学员来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  相似文献   

16.
我是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名干部,也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第12期学员。过去,我总期盼自己采写的稿件能变成铅字,一连向报刊杂志投稿20多篇稿件却无一命中。正当我对此心灰意冷之时,师报道干事裴永军同志推荐我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组织的新闻函授学员学习。当我收到新闻函授中心老师寄来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新闻写作初学问答》及《吹毛求疵录》等函授学习教材和学员实习采访证时,心里乐滋滋的。我按照新闻函授中心教务处下发的有关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展开函授学习。在业余时间,我按照所学的新闻理论和函授中心教务处老师的点拨,不断…  相似文献   

17.
牛明汉 《军事记者》2006,(10):69-69
一位新闻函授学员打电话问我:“学报道是先读作品呢,还是先学理论呢?”我以为,这位学员的问题有必要作为一个问题研究。因为它不仅是初学报道者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也是我们这些已经搞了多年新闻的人,也要解决好的问题。这里说的所谓读作品,专指读新闻作品,如阅读发表在报刊上或收在新闻集里的优秀通讯、消息、言论和文章等,也包括作者创作的经验与体会。学理论,则指学习研究包括新闻学、新闻史、新闻观及新闻领域系统化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在内的理性认识。古人讲,“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  相似文献   

18.
函授中心全体老师:你们好。我是去年底刚从新疆奎屯市驻军退伍的一名战士。在服役期间,有幸参加了团政治处统一组织的《解放军报》第十一届新闻函授学习。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你们的精心指导,我从一个对新闻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渐渐成为在军内外报刊见稿40余篇的基层报道骨干。退伍回家后,已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我,常常夜深人静之时仍挑灯奋笔整理白天的见闻和灵感。因几篇有深度的稿子发表,我被家乡的一家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近日,当收到为我转寄的第12期《军事记者》和第9期《函授学员通讯》时,一股暖流充满了整个心房,真…  相似文献   

19.
新学员同志们:伴着羊年到来的脚步,我们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13期学员正式开学了。我们函授中心教务部全体工作人员向来自军内外的新学员致以新年的问候!从现在起,我们就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了,我们虽不像一般正规的全日制学校那样,大家朝夕相处,天天见面,可我们的目标相同,心想一处,通过教材和书信来往,同样可以互相交流思想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特殊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相互促进。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学员们应该怎样在函授中心的引导下,卓有成效地度过一年函…  相似文献   

20.
向困难挑战     
刚刚送走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七届学员,现在又来迎接第八届函授学员。我们的函授中心已经办到第八个年头了。时光流逝,八年的时间不算太短,可是,我们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却依然像刚刚着手创办函授时一样,始终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生怕把这件事办坏了,对不起领导的委托,辜负了学员们的信任。我们总在努力试着作些改进,帮助热心学习的学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多地掌握一些新闻采写的知识和能力。不错,过去的七年里,在我们这个函授中心学习结业的学员已有三万多人,他们中济身于新闻战线,并且已经卓有成绩的人,也可以开列出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