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革”时期产生的新词语为数众多,本文对这些新词语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从音节形式和构成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此期新词语的音节形式比其他阶段的新词语长,而在构词上,则有高频使用的构词成分多、“数字构词”多、“军事构词”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4,(29):76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日前问世,增补了上百条体现时代特色的新词语,其中不乏“微信”“失联”“土豪”“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新词。面对当前爆炸式增长的新鲜词汇,词典收录以如何选词?对此,词典编撰专家、语言学家、出版方接受了采访。“土豪”“理财”反映时代此次第3版共计收录了单字1.2万余个、词目7.2万余条及8万余条例证,其中新增词语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一些词语的新义、新用法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软”和“硬”是一组常见的反义词,前者指柔和、软弱;后者指坚定、刚强。如“软木-硬木”“柔软-坚强”“软棉花-硬汉子”等。但近年来,却产生了诸如“硬件-软件”“硬环境-软环境”“硬指标-软指标”“硬新闻-软新闻”“硬科学-软科学”“硬武器-软武器”“硬着陆-软着陆”等一系列的新词语,使一般读者难以知晓其真正的涵义。这是因为“软”和“硬”这两个词,在词义内涵上产生了许多新的义项,通过引申,其词语的外延大幅度地扩大,且进入了诸多新的领域,显示出具有构成新词语的活跃能力。例如,在计算机术语中,有“硬件-软件”“硬盘-软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社会文化现象发展的剖析,认为“下岗”的意义发展经过了由军事术语向“失业”意义的发展历程,并把“下岗”和“失业”在语义和语用上的用法作了比较:从语义上看,二者是近义词,不是等义词,刚刚获得“失业”意义的“下岗”还没有获得“失业”的全部意义;从语用上看,下岗的职工更愿意采用“下岗”一词,因为“下岗”一词不仅能反映他们的失业原因,而且刺激性要小一些。最后,笔者对几本新词语文词典对“下岗”的处理状况作了比较分析,并指出其出现瑕疵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陆楷 《阅读与鉴赏》2008,(11):63-63
最近,“熟男”、“熟女”新词语频频现身于网络、报刊等媒体中。其究竟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share”被译借进汉语后即迅速语素化,短期内便以“晒”为“词语模”的“模标”滋生出了近百个新词语,在结构类型、语义特征、滋生来源、衍生机制及流行原因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他网络流行词语十分不同的特征。“晒”族新词语的快速衍生和流行彰显出了“典型范畴”、“转喻”等语言认知心理及当代社会独特的文化思想对词汇变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往,“恶”通常用作形容词。《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了两个代表性的词:恶斗、恶战。这两个词中的“恶”都是“凶猛的”、“激烈的”的意思。近年来也出现了一批“恶+v”式新词语,我们把它们称为恶族新词语,这些词中“恶”的词性虽然仍是形容词。但意义改变了,比如: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之风已深深吹进史学研究领域,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文本”“话语”“叙事”等后现代主义的特有词汇,频频出现在了专业史学论文之中。新词语背后,折射出的是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的新变化。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评述,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黄绯 《文教资料》2014,(6):20-21,25
“中国好××”、“中国式××”是近来出现的两类新词语格式,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结合当下的新闻报纸,选取两组词作辨析。从语法结构与搭配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搭配词的词性不同、搭配词的音节不同和词组内部的组配关系不同;文化意义方面,“中国好××”往往与当下积极的、应当倡导的现象有关,而“中国式××”承我的意义则更为丰富,既有积极方面的,又有消极方面的;语义标记方面,“中国好××”中的“好”字是明显的褒义标记,而大部分的“中国式××”中的“式”起贬义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使得语言运用像一个万花筒,一不留神,一个新词语已“浮出水面”,在传媒中频频出现,这就是“浮出水面”的使用。根据笔的观察,“浮出水面”的解释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发布《中吲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171条新词语选目.不仅收入“晒客”、“独二代”、“房奴”、“丁宠家族”、“求学房”、“急婚族”等词汇.还收录了一些在较小范围流传的新词语、“公司驻虫”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2.
赵越 《华章》2011,(27)
词汇意义是动态发展的,学界方家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发展多有论述.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新词语随即大量产生,在新词语产生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词语意义的产生是由构成新词语的语素意义决定的,很多新词语的构词语素在原语素义的基础上泛化为新的语素义,或衍生出全新的语素义,这一点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它不仅对研究新词语意义的变化,而且对辞书编纂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名词性构词语素“客”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XX门”中“门”意义的误释——与布占廷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的交流愈加频繁。语言中敏感度极强的词汇反映中国社会动态的发展颇为明显,出现了很多新词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构词方式。由于词典收录的相对滞后,给我们理解上造成了诸多困难,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XX门”中“门”意义的误释就是一种。文章对布占廷论文中出现的误释现象予以纠正,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秦曰龙 《现代语文》2006,(1):111-11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大转型,现代汉语词汇系统里也出现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其中外来词(word of foreign orign)占有较大比例。诸如“打的”;“摩的”“的哥”;“酒吧”“网吧”“吧台”;“酷毙”“扮酷”,乃至于各种各样的“卡”、“秀”、“族”(一族)之类的新词语或日流行语充斥于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庄子章中多次出现的“有待、无待“,“大用、用大“,“天倪、天钧”,“悬解”,“道枢”等词,反映着庄于思想的一些基本观念。正确理解这些词义,有助于领会庄子的思想实质。但历来注家未能解释明白,或语焉不详,章根据庄子原,一一探索其涵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区分词和短语,从音节构成、构词类别、语义特征、语义变异等四个主要方面对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中的171条新词语的构词、用词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参照、印证、修正了时下的某些相关研究和见解,并指出了汉语新词语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刘峰 《学语文》2003,(1):45-45
“哥”本是一个常用词,属于基本词汇范畴。最近几年,由“哥”作为语素构成的新词语越来越多,在报刊、网络以及影视传媒中频频出现,颇为流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一、表示从事某一职业的男性的新词语。“的哥”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其他的如称飞机上的男性服务员为“空哥”,在铁路部门工作的男性为“铁哥”  相似文献   

18.
本作认为,汉语中的词汇对社会变化最为敏感。即词汇系统不断地生产出层出不穷的新词语去反映新事物、新观念,而在这“层出不穷”中存在着“规范”与否的问题,本从汉语规范化的重要意义入手,着重论述了词汇规范的必要性以及规范化的原则问题,提出了规范化原则究其实用是“约定俗成”原则的观点,同时批判了新词语中反映不良心态的词语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变化最快,也是反映最敏感的部分。新词语作为词汇系统中的“新鲜血液”,随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补充。本文从六个方面对2007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对2007年新词语产生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年来产生新词语7000多条,其中约半数未编入汉英词典。翻译新词语可采用“还原”、“对应”、“直译”、“意译”和“阐释”等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