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7年12月22日。笔者写了一篇《最大的“麦穗”》的教育随笔,这次把它收录在我的语文教育专著《本色语文》(2008年出版)中。  相似文献   

2.
何谓“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我以为。为此,我曾写了一篇《“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的文章(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3.
夏智 《现代语文》2006,(8):18-18
最近在《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上读到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的一篇文章——《新课程的当务之急》,感觉到王尚文教授又“急”了。尽管王尚文教授表示“由于教育问题往往不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问题”,但依然是担心“语文新课程下一步怎么走”。他在为今天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中“泛语文”和“非语文”现象而着急。我昕过王教授的报告,也看过王教授的一些文章,确实感到王教授是一个喜欢“急”的人。我想王教授和其他关心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人士一样,真的在为今天语文教学现状的不如人意而着急。  相似文献   

4.
说“主导”     
杨金 《云南教育》2001,(20):28-29
八十年代,上海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提出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在语文教学讨论中,有人把“题海战术”与科学训练混为一谈,又因为外国有老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说”而认为提“教师为主导”不妥。前一个问题,钱老师有一篇文章《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来澄清。关于“主导说”,我谈点看法就教于全体同仁。我们的中学教育是班级教学。每个班都是几十人。这么多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自然都要受到纪律约束,自由学习与课堂纪律是相辅相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女儿进入高中后第一个周末的语文作业是写一篇随笔,她请我帮忙润色。或许是感受深切吧,女儿的这篇文章内容挺充实,语言也清新流畅,美中不足的是标题还不够靓。想起先前读过的一篇小论文《巧引诗文添文采》,我便与女儿商定将随笔按内容分为四个章节: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道出对“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紧张、忙碌高中生活的不适应;借“山外青山楼外楼”表露对“藏龙卧虎、高手如林”的同窗的怯意与敬意;  相似文献   

6.
黄孟源 《上海教育》2005,(7B):47-47
《不跪着教书》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语教师王栋生(笔名吴非)先生的教育随笔。作身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却胸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字字掷地有声,这种精神和气度着实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读写实践”,为广大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提供学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了提高当代少年儿童写作水平。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语文文学教育网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征文、中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案、语文课件、语文教育随笔大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当你从初中升到高中.你的语文老师很可能会布置给你一项特别的作业——随笔。这大概是最让人愉快的作文训练了、因为在这些没有命题的作文里,你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努力证明别人的观点.或者谈论一些你本来不感兴趣的事情。虽然有时你也会为想不出写什么而苦恼,可是当你慢慢地写啊写啊,写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你的随笔本变得很旧,翻开来是密密麻麻颜色不一的字迹,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有多感谢随笔。是它给了你一个说心里话的空间、让你记下了成长中的种种情感和思想。特别是,它还会让你多一个好朋友,那就是你的语文老师.因为只有他(她)一直关注着你的随笔、分享着你的心情。有同学在来稿里写:“记得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向语文老师提议,给每周一篇的随笔定题目,这个建议最终被婉拒了,因为语文老师说:‘让他们写吧,他们也只会在随笔中写心里话。’”真的,如果没有随笔,我们也许就辜负了青春。  相似文献   

9.
一、论争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育界的思想空前解放,许多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受到审视、质疑。对“教学参考书”的反思便是一例。新课改背景下教参功能何在?有无存在价值?笔者检索到10余年来探讨语文教参的论文200多篇.其中有70多篇论述语文教参功能及使用问题。焦点之一是争论“语文教参存废”。有人严厉抨击教参的弊端,主张“废除语文教参”:  相似文献   

10.
一、“多读多写”是语文学习的法宝。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一直承传不衰的圭桌。于是几乎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多写”的指导,一周一篇命题作文,细细地批改,精心地准备,认真地讲评。此外。还要指导同学写日记,指导同学写随笔,总之是“写得越多越好”。但在另外两个字“多读”方面,除了.一味地将其重要性予以强调,说一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诸如此类的话之外,大多缺乏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在70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思想。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教育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基础教育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期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24名学员赴美国进行了为期3周的培训考察,多侧面地接触了美国的教育。本刊已于2007年第2期刊登了几住学员的随笔,在此继续选登几篇,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卓珺 《江苏教育》2012,(Z1):51-52
作品简介:《不跪着教书》是一本教育随笔,收录了吴非先生(本名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近年来的教育随笔一百篇。《不跪着教书》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教育专家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文笔老练,促人深思。文章篇幅虽短,但篇篇掷地有声,视角极广,涉及教师素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阅读教学、品德教育、教育制度问题等,对许多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有见地的犀利分析,洋溢着浓郁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4.
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教育随笔,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一种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一串串铮铮然掷地有声的思想又成了守护教育者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有力武器。记得曾在某报刊上看到一则记者采访吴非老师的报道,当记者问他,“当前,很多教师身上弥漫的是‘无力感’,而你却喊出‘不跪着教书’,你有信心继续下去吗?”“我会喊到最后,因为这是教师的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整本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有的是作者近年来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以及和同行或学生的倾心对话。但整本书读下来,一个穿梭在理想和现实中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一个游走在惨痛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中的思想者的高大形象已矗立在笔者的眼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查每位教师写的“周随笔”,我认真阅读那一篇篇“从课堂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透着师生心灵对话情韵的随笔内容,我已被深深地打动了,我变成了一个忠实的读,一个虚心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按语:教真语文,走生活化之路,特级教师董旭午20年只做一件事,痴心无悔、荣辱偕忘、默默坚守和耕耘,践行着他的生活化语文教育理想。20年来,他写了大量的生活化语文教育随笔。2014年,本刊开辟专栏“名师笔谈”,每期分享一则董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教育笔谈。  相似文献   

18.
李镇西 《师道》2003,(6):8-10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直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当时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不过,四年过去,斯人已五十有八了,尚不愧此称号,实属难得。语文教学的叛徒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  相似文献   

19.
(一) 2004年12月我曾来参加“孙绍振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记得当时还举行过一次我和孙先生的“对话语文”活动,主持人就是陈日亮老师。今年上半年福建师范大学又举行孙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我因有事没有来;王立根先生主持的海峡两岸中学生语文演讲比赛活动,我也没来,这次来,就算是一并还债。而我也正是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了福建语文教育界的活力,你们所提出的“创建闽派语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读书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厚书读薄,一种是把薄书读厚。我以为《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当属于应该“读厚”的一类书,虽然它已经是一本30多万字的“大部头”著作。它“以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新的框架为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是名副其实的“一部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力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