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案与新品     
《信息系统工程》2002,(7):45-48
网捷万兆解决方案力求智能化 6月初,万兆以太网标准正式推出了,这也预示着“万兆风暴”的即将到来。万兆位以太网的草案标准在某些方面与早些时候的以太网标准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只对光纤作用,并只能在全双工模式下操作,这意味着不必使用冲突探测协议。正是由于这些特征,以太网的速度现在才可达每秒万兆位。 网捷公司最新的万兆以太网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其智能构架大大方便了用户的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2.
信息视窗     
3Com和PictureTel在去年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新近在美国联合推出桌面多媒体应用捆绑解决方案。具体产品包括3Com公司SuperStackⅡ系列Desktop Switch和Switch 1000/3000-TX、XL系列PCI以太网卡3C900和快速以太网卡3C905,以及PictureTel公司的LiveLAN(2.0版)套件。这一打包计划为急需在LAN和Intranet上实现视频和多媒体应用的广大用户提供了高性能低价格的解决方案。 3Com的SuperStack Ⅱ Desktop Switch可以提供快速充裕的带宽,最佳的网络性能,从而帮助用户保护原有以太网的投资。集成的PACE技术在标准以太网环境中能够支持  相似文献   

3.
不论网络的规模如何,对于每位网络管理者而言,性能是极其关键的问题。有些技术如以太网交换,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发送数据包;又如快速以太网的出现,将以太网的速度提高了10倍,都是设法要应付这方面的需求。但是这些都不是长远之计,因为所有公司的业务运作日益依赖于信息网络,而且其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复杂而趋于一体化。 网络层交换,就是OSI通信模式中的第三层交换,非常像第二层交换的自然延续和  相似文献   

4.
路由器(Router)由于具有各种LAN和WAN接口、网络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能力而被广泛用于包括LAN和WAN的网络互联。常用的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的带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倩  杜玉刚 《信息系统工程》2010,(5):112-112,98
文章针对"以太网实际测试带宽总稍低于电路提供的带宽"的问题展开深入剖析,通过细致推理提出了对原问题的解释,特别在以太网MAC帧在SDH网络中处理方法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分析价值,最后以实验验证推论,对维护人员在以太网电路的吞吐量测试方面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8年3月初Extreme Networks公司推出专为服务器群和多网段大型网络而设计的交换机,它提供16个10/100M以大网口和6个千兆以太网口,以增强主干连接,是理想的服务器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原有网络的连接设备。 EXtreme的千兆交换机实现了真正的服务质量(QoS)。可执行无阻塞千兆速度、支持第三层交换、线速IP路由,并有灵活的伸缩性,独一无二的可有网络管理员设置的宽带管理能力,并兼容大多数厂商产品。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工程》2001,(4):33-33
解决小区用户宽带接入的主要网络技术主要有四种ADSL、以太网、HFC和无线,其中ADSL、HFC和无线方式中国外较普遍,而在中国由于用户住宅分布比较密集,相比较而言采用以太网接入方式成本较低,下面主要介绍阿尔卡特公司以太网产品及技术和小区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适合县域电视网络改造的EPON+EOC和EPON+LAN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包含技术指标、成本分析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得出EPON+LAN是现阶段县域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继续加快其发展势头,除了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外,多种新型的LAN(局域网络)技术开始发展和提供应用,如多种高速LAN技术和LAN交换技术。其中LAN交换技术是一种受人注目,并且仍在继续发展的技术领域。它的功能除了扩展LAN的有效带宽以外,在多个LAN段(多个集线器)的连接中,用交换机取代传统上使用的路由器。用交换机取代连接多个LAN段的路由器,不仅使每个交换端口的价格下降,而且能够以比路由器更快的速率转发数据包。这是因为路由器在网络层上工作,它用执行软件的方法转发LAN段之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一、千兆位以太网概述 在现代社会,很多企业均依赖于局域技术将其数量众多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以进行复杂的计算或者执行关键性的应用程序。但是,随着网络上信息流量的不断增加,传统10M带宽的以太网无法使日益增长扩大的桌面机/服务器网络计算保持一个可以接受的性能。网络上的拥挤的情况使得人们对快速的网络技术产生  相似文献   

11.
舒忠 《电子出版》2001,(10):45-46
电子出版系统引入网络技术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流行趋势,但是根据今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建立一个运行速度快、互连性好、网络硬件匹配性强、拥有成本低的高速、高效局域网,是电子出版系统引人网络技术所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这个问题简要谈一谈笔者的见解。 基于目前局域网(LAN)中采用快速以太网是100M这一现状,可以说,传输速率大于100M的就可以算是高速局域网。当前已经采用的技术主要是千兆以太网和ATM,正在试验的有万兆以太网。由于千兆以太网具有较强优势,并且符合运行速度快、互连性好、网络硬件匹配性…  相似文献   

12.
1996:交换技术之年 网络经理们对待LAN交换技术的态度是从把它作为临时性的补救措施到看作永久性的基本要求,不断地追随其前进的步伐,这构成了96年网络技术市场的主旋率。要说哪一项技术在这一年里称得上独领风骚,当属局域网交换机。 全球范围内LAN交换机的年营销额从1995年13亿美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各地广电正在掀起一轮新的网络改造高潮,将原有单向HFC网络建设成可承载视频、语音、宽带等多业务的双向网络。在技术选择上以传统基于HFC的CMTS+CM方式,或xPON+LAN方式,或xPON+EOC方式。本文选择传统  相似文献   

14.
《信息系统工程》1999,(11):51-51
一、网络系统特点 本局域网系统配置以机关单位内园区网为基础,在内部建立Intranet结构的信息网络系统,这一网络具有综合数据、语音和图象通信能力。从技术构成上看,应包含以下技术:TCP/IP网络互联技术,交换LAN技术,虚拟网络技术,路由技术,VOD技术及网管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6,(5):13-17
<正>短短几年之前,网络安全还只是建立在位于网络物理周边的独立设备的基础上。网络周边是LAN与WAN,企业网络与互联网的交汇点。企业的安全战略通常就是及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和不断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超高速网络应用,如622M bps的ATM网络及千兆位高速以太网(G bps)渐入端倪。业界似乎更加关注这一结果的出现,而忽视了其真正赖以生存的中枢神经——结构化布线系统,即一个由连接硬件及UTP、ScTP或光纤等线缆有机组合的智能系统。千兆位高速以太网(G bps)及ATM网就是通过满足ISO,TIA布线标准的5类UTP、ScTP及光纤布线系统才得以正常传输的。 事实上,结构化布线系统恰恰是整个信息通信网络的生命线,也是高速千兆位以太网以及ATM网络所生存及运转的中枢神经系统。 因此,用户更有必要关注结构化布线系统能否支持未来出现的高速网络应用,以满足未来需求。作为结构化布线最早的著名专业厂商——西蒙公司,很早便以其性能优良并且满足目前ISO、TIA组织制定的布线标准的全系列5类产品,给于用户以满意的答复。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应用中 ,常常会遇到 ATM网络与千兆以太网的互联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络升级中如何使 ATM、千兆以太网两类技术相融合 ,在保护原有投资的基础上保证管理简单、应用到位  相似文献   

18.
王洪 《电子出版》2005,(1):9-10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以太网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适应网络应用深化带来的挑战,网络的规模和速度都在急剧发展,局域网的速度已从最初的10Mbit/s提高到100Mbit/s,千兆以太网技术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对于用户来说,在减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与采用何种组网技术密切相关;对于设备厂的利润,采用组网技术的优劣,成为提高利润的一个手段。在具体的组网过程中,是使用已经日趋成熟的传统的第2层交换技术,还是使用具有路由功能的第3层交换技术,或者是使用具有高网络服务水平的第7层交换技术呢? 在这些技术选择的权衡中,2层变换、3层交换和7层交换这三种技术究竟孰优孰劣,它们各自又适用于什么样的环境呢?  相似文献   

19.
存储区域网模式前沿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晨 《图书馆杂志》2001,20(4):30-31,40
随着服务器CPU的速度不断翻番,ATM和千兆以太网的普遍使用,以及硬盘系统容量的不断扩大,I/O速度日益成为制约整个网络系统效率的瓶颈,针对I/O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将数据从通用的应用服务器中分离出来以简化存储管理,采用SAN和LANFREE相结合方案。  相似文献   

20.
系统简介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网络是随着用户对带宽和时效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其总体构架形成于1996年,采用两台 3Com 公司的 ONCore Switch Hub(现CoreBuilder 5000)构成 FDDI 主干。在为巨型机提供高速稳定的 FDDI 网络连接的同时,将下属各业务单位的用户以交换式10M 以太网沟通起来。主干网络建成后,又陆续引进3 C o mCoreBuilder2500第三层交换机和SuperStack Ⅱ3000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来增加局部工作组网络的接入带宽和转发速度。目前,采用了 3 C o mCoreBuilder3500线速第三层交换机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