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的文风是指新闻评论在语言表现上所具有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是在与其他各种文章体裁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而不仅是指某一个作者或者某个媒体评论的语言风格。要解决好新闻评论的文风问题,要注意处理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严密的逻辑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的关系、鲜明的态度与深刻的分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一般是用来表明媒体、公众、政府的态度和立场的,通过对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不仅可以表明态度,还能指明方向.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也反映了媒体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果把媒体比喻为车的话,那么新闻与评论则是“车”的两个轮子,不可或缺.评论是旗帜、是灵魂、是风向标,如果说新闻是真实客观反映社会现实,那么评论就是表明媒体对于新闻的态度,因此评论历来都受到政府和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毓 《新闻世界》2009,(12):141-142
韩寒和作协论战是2008年网络关注度较高的一次事件。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中一些有影响力的评论进行分析发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新闻评论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而评论文章中的舆论导向,并未使人们对这个事件态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它与新闻共同组成新闻宣传的两大文体。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是可以让人们直接表达观点、态度、倾向性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新闻评论可以成为彰显媒体个性的表现平台。网络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能针对社会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编辑或新闻工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反映舆论并引导舆论,从而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新闻评论当做新闻的旗帜、灵魂,它是当之无愧的。 新闻工作的实践表明,新闻评论已经越来越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视。经过二十多年的新闻改革,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新闻评论大量出现,不仅发展了新闻事业,而且丰富了人民思想文化生活,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但是,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广大群众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读者对一些评论文…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打的是新闻的第二落点。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媒体的高度竞争中,新闻评论当然要追求传播的效率,但出于种种的原因,时下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甚至故意抛弃了新闻事实的新闻评论却也  相似文献   

7.
郭静 《新闻前哨》2002,(8):45-45
新闻评论节目是新闻节目的一个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表述观点。随着新闻评论节目的诞生,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也走上舞台。他们改“播”为“说”,讲求平等、注重交流、强调个性。  相似文献   

8.
梁丽丽 《新闻窗》2013,(3):66-66
一、新闻评论形式简析从概念上说,新闻评论是对社会中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或急需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评论、意见等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针对的对象是新闻事件,因此在特点上同样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等特点。在表现上,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性的体裁,它对新闻读者的影响则体现为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新闻事件需要不同的表现形式与之相对应,这一点对于新闻评论来说同样不能例外。长期以来,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灵魂和旗帜,其形式大体上涵盖了社论、专栏评论、编者按、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等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9.
朱冀  苗天潮 《传媒》2015,(7):30-31
报纸新闻评论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非常强烈的旗帜性色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旗帜性表现得日益显著.可以说,报纸的旗帜性代表着一家报纸媒体对事件的看法、对方针政策的评价、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并集中体现在报纸的舆论引导性上,体现的是一家媒体的态度.因此,新闻评论的旗帜性构建,对推动报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国平 《新闻世界》2012,(11):10-1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着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新闻评论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品味和形象。目前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引用材料失实、缺乏时效性、论证逻辑失范、评论立场错位等。要想写好新闻评论,首先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论题要新鲜,材料要真实,同时还要论证严密,立场公正、客观,文风通俗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1.
有同行曾问我:"跟写消息、通讯相比,评论不太好写,可你为什么愿意写呢?"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源于新闻,而又高于新闻。这说明,评论要有新闻性,而新闻事件经过评论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后,其新闻的思想内涵就丰富多了,也就是高于一般的新闻了。有些时候,一篇新闻若想挖掘透,让新闻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就得需要新闻评论这个品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新闻学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12.
正新闻评论是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打的是新闻的第二落点。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媒体的高度竞争中,新闻评论当然要追求传播的效率,但出于种种的原因,时下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甚至故意抛弃了新闻事实的新闻评论却也为数不少。在不掌握新闻事实、不了解新闻背景的情况下,滥用媒介的话语权,不仅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同时也会造成信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是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也是媒体重要的一种宣传方式,是媒体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的主要阵地。新闻评论也是区别媒体功能与种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说,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评论理念与评论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爱海 《中国广播》2014,(11):45-47
做好新闻评论,要把握好真实性、思想性、重要性、时效性、贴近性五大要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新闻评论要凭借独特见解吸引受众,而不仅是新闻本身;抓住重大新闻事件展开评论,是新闻评论的优势所在,也是新闻评论的价值所在;新闻评论也是"易碎品";新闻评论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5.
即兴评论是指评论者没有经过事先架构,而是通过对所陈述内容的掌握,就当时的感受对社会问题或现象表达的意见和态度。篇幅可长可短,无一定之规。它是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或专业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就当时的感受表达的意见和态度。思维对于电视新闻即兴评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电视新闻即兴评论者要正确认识新闻事实、准确讲述评论新闻事实,就更是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品质。电视新闻评论者要以特有的新闻敏感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6.
徐婉晴 《新闻世界》2014,(4):286-28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评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逐渐在电视荧屏上出现并广泛流行的一种电视新闻节目。既然称之为新闻评论,节目当中蕴涵的哲理性和思辨性当然是最突出的。电视新闻评论不仅要报道出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还要报道出新闻的外延,这包括新闻为什么发生、新闻事件带来的启示及解决办法。这种集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于一体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自产生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效应震动了电视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迅速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媒体行业中所占的分量十分之重,它是信息传送流通的一种途径,由节目主持人或评论员对当下所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并以自己的观点态度进行相关的分析评论,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全国各地的新闻信息,如今新闻评论节目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新闻评论节目从早期到新时期话语转变的主要特点,希望能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电视产业中对新闻评论节目相关工作者有所启发,从而推到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石万昀 《视听界》2012,(6):93-94
与网络、报刊、电视相比,广播新闻评论一直是一个弱项,其潜力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应突出“新、快、活”特色,在语言、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新闻评论之路。一、突出“新、快.活”优势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审时度势,切中要害。优秀的时评有着匕首和投枪的作用,代表广播发声,在新闻事件上表明自己的态度,弘扬主流价值观。广播评论以科学的、富有前瞻性的眼光观察社会,发表真诚的、有价值的见解,为听众提供多个分析问题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媒体不仅将评论版设置在重要位置,还广开言路,以较高的稿酬向时评写作高手约稿.但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多数新闻评论建立在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一旦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是虚假的,新闻评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陷入以讹传讹的尴尬境地.因此,无论是向媒体供稿的新闻评论作者,还是处理新闻评论稿件的编辑,都要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再核实,防止虚假信息借助评论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