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种论调认为,当前方兴未艾的媒体融合,主要是新媒体“融合”掉纸媒等传统媒体,而纸媒只能日渐式微。事实真的如此吗?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去年为国家公祭日特别推出的“日本寻证”专栏,却以其取得的社会影响力,充分说明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传媒集团完全可以依靠已经初具规模的媒体矩阵,将党报、都市报与网站等新媒体的优势叠加,在聚变中实现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效果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新媒体的强势崛起给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尤其是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传统纸媒,舆论掌控能力受到严重挑战,经济效益急剧下滑…… 于是,纸媒即将成为历史,20年内纸媒行将消亡等种种唱衰传统纸媒的论调沸沸扬扬.对此,作为传统纸媒的一员,我们的回答是:此言大谬!我们对传统纸媒的未来充满信心!传统纸媒的未来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当下,纸媒与网媒的关系被各方演绎得格外错乱。一方面,纸媒在网媒的冲击下,日子难安,餐盘里的奶酪随时有被夺之虞,有关"纸媒即将消亡"的论调不绝于耳;另一方面,许多纸媒赤着脚追赶新媒体技术运用,赚了吆喝却赚不了真金白银,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唱衰纸媒的论调一直此起彼伏,仿佛应和这一观点,有些纸媒叫停纸质版,专攻网络电子版,也有的直接停刊。今年这样的声音少了许多,不过前几年的高调已经影响到每一个市民,一和人说起纸媒记者的身份就会听到充满同情的话。其实,纸媒已经在头破血流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虽然真正找到出路的并不多。但新媒体时代纸媒优势依然,已经在业内得到了认可。  相似文献   

5.
朱晓兵 《青年记者》2017,(14):95-96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广播,还是纸媒,抑或是电视,都感到了巨大的冲击.各种对传统媒体的唱衰论调甚嚣尘上,让人感觉传统媒体已步入发展的“冬季”.面对新媒体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强势入侵,传统媒体是否只能坐以待毙?对此,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困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劣势比较,传统媒体在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问题时所误入的歧途,以及传统媒体该如何自强不息走出“冬天”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纸媒拐点曾被认为是2005年。当时的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纸媒“严冬”论、“拐点”论,掀起了一场纸媒是否消亡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一、"纸媒消亡论"或许是一个草率命题在新的传媒时代形成过程中,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是不幸的,因为传统媒体延续了四百年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的霸主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动摇甚至颠覆,由此产生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论调;"纸媒消亡论"。但是,如果调整一下看问题思路与角度,正所谓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为什么不能说在这个历史变革过程中,传统媒体也可以成为幸运儿,纸媒可以化危为机,实现华丽转身呢?事实上,纸媒藉以与生俱来的敏锐意识与创新能力,早已自觉地开始了对自己转型之路的探索,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正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的冲击下,纸媒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使社会进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纸媒进入"夕阳期"的说法甚嚣尘上。且不论此论调是否正确,但纸媒如何应对生存危机,继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优势,却是当下每个"纸媒人"绕不过去的课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新闻实践认为,纸媒唯有发挥、挖掘自身优势,做深、做足深度报道,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巩固拓展自身的地位。从自身优劣势看发展深度报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挑战使以前发生在金融领域的“脱媒”问题在报社得到更明显的呈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读者不再依赖纸媒,而是跳过纸媒这个媒介直接与用户联系,或通过其他介质与用户联系.当前媒体遇到严重的“脱媒”倾向.文章侧重分析了企业、读者对纸媒“脱媒”的表现形式、成因,提出了纸媒避免或减少“脱媒”的五大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叶阳 《出版广角》2016,(9):69-71
近年来,关于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纸媒与客户端二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纸媒新闻客户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取胜?本文以媒介补救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客户端对纸媒进行内容、功能和使用三个方面的补救,为纸媒新闻客户端提出了“做平台”与“做社交”两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风生水起”,国外纸媒纷纷转型与新生代阅读习惯转变,越来越让传统纸媒感受到“与时俱进”的紧迫感,随之而来的是思谋应对的困惑感。面对“乱花迷眼”、“科技新生”,传统纸媒如何思谋布局、扬长避短抑或破茧重生,都是不得不思索与应对的问题。纸媒的生存观也成为决策者急需认真研究、明晰方向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已经势不可当地进入了“微时代”,微信、微博、微视等一大批带着“微”字头的信息传播方式迅速蔓延,继互联网之后,掀起了一场对传统媒体包括纸媒的二次革命.传统媒体包括纸媒将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又如何与时俱进地探索出独特的生存之道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微时代下纸媒的比较优势,分析了纸媒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揭示了纸媒在微时代下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够对纸媒的长足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付强 《采.写.编》2021,(1):124-125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受众减少,广告数量持续走低,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因此纸媒为了发展不得不加快转型的步伐。在转型过程中,怎样实施创新策略来扭转当前局势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纸媒的转型速度不断加快,在新媒体时代下,大量的网民,尤其是年轻群体,活跃在互联网中,因此纸媒一改之前被动地等待转变为积极地与新的媒体形式和电商合作,在运营中更加主动灵活,成为新媒体时代重要的媒体形式。本文以阿里巴巴的“纸媒+电商”为例,进一步研究“纸媒+电商”的合作模式,希望通过纸媒引领行业新态势扩大群体,增加“纸媒+电商”模式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严重冲击之下,面临着从受众到广告主竞相脱离的尴尬局面,有学者将金融领域的“脱媒”概念引入新闻学研究,用来描述这种现象.“脱媒”被定义为在新媒体格局中,社会多领域对传统纸媒需求及依赖下降甚至脱离纸媒的现象.①当前,“脱媒”现象愈演愈烈,带来了纸媒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5.
殷平 《新闻世界》2013,(9):116-117
“全媒体”不是纸媒时代的全媒体,而应该是网络时代的全媒体;纸媒与全媒体的关系,不是全媒体建设融入纸媒运营,而应是纸媒内容、资源、经营充分融入到全媒体建设中;全媒体是纸媒的突围,而不是纸媒的附属。遵守网络运营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纸媒传播和经营的规律,是全媒体事业能够突出重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唱衰纸媒的论调让人耳朵起了茧子,"刷存在感",还是要靠纸媒人自己争气,真心做好内容,积极融合发展。为了这,丙申猴年春节,浙江日报的小伙伴们还是蛮拼的!2月9日(正月初二)至2月13日(正月初六),浙报人用最喜庆、最给力的呈现为读者送上了最美好的新年祝福。每日出单张两版,却突破传统报纸版面形式,形成"双头版"格局:以一个主题字统领报道,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纸媒往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的经典案例几乎没有.目前没有,将来会不会有?我们不能过早下结论,数字化转型还要进行实践探索.纸媒想要实现“转型”,首先要厘清其范围和内涵,同时还要对纸媒数字化转型的三种模式的成败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参考国外纸媒转型的成功经验,冷静分析并认真对待转型,切不可为了转型而“转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浪微博”的推出,中国开始进入微博时代,“用140个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分一秒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电脑、手机前记录着最新鲜热辣的大事小事,每一个人仿佛都成为记者编辑,这一瞬间的功夫威胁着传统的“纸媒”,下坡路甚至消失的阴霾笼罩,“纸媒”就此进入尴尬的报网竞争时期.如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争取到更多读者“留守”?这是当下纸媒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创新、发展,将成为纸媒未来的关键点。发展,自不消说;我们需要认真关注的一个话题是:纸媒创新能力的贫弱,以及纸媒“自主创新能力”的“半瘫痪”状态。自主创新,这个报纸整天呐喊的口号,却偏偏是报纸乃至传统媒体最贫瘠的土壤。纸媒自主创新路在何方?纸媒的自主创新,一言以蔽之,在创意。这种创意,是对整个媒体产品的创造性规划与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工业设计相对应,我们可将其称之为“创意设计”。纸媒需要创新,但被动式的创新没有出路。比如,很多报纸推出了手机报,但手机报的传送平台决定了这样的事实:手机报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是自…  相似文献   

20.
张守信 《视听界》2014,(1):20-22
“电视开始走下坡路”的论调越唱越响,类似言论是电视人生存压力之下的夸张,还是已成定局的事实?本文从“电视黄昏说”的研判分析开始,指出唱衰论调的误区,从“传统电视逐步向家庭智能信息中心转变”、“电视互动搭载社会化应用”两方面谈传统电视的适应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