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晓林 《亚太教育》2019,(11):37-38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校本研修也在不断推进,研修重点也从教育理念、宏观教育问题等不断向一线教学实际、教学研究转型,校本研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小学也越来越重视校本研修的开展,以期推动学校教学突出问题的改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虽然校本研修整体局面良好,但当前的小学校本研究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更加务实有效。鉴于此,本文就校本研修走向务实有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研修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是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探索,认为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开发校本研修项目,改进校本研修方式,健全研修保障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2):11-12
校本教研作为新时期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而倍受重视,临猗县自2003年秋季课改启动开始,就出台了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校本研修指导意见》,引导帮助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校为主”的校本研修活动。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研修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渐渐暴露:不少学校轨制少、师资弱,  相似文献   

4.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把校本研修的管理工作从制度、主题、模式等方面进行实化。要出台校本研修机制,形成研修氛围;确立校本研修主题,突出研修重点;固化校本研修模式,保障研修实效。在校本研修过程中,要坚持研修实施策略,强化校本研修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把校本研修从校本学习、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三个方面定位落实,立足学校,立足教师本职岗位,发现和解决问题,切实搞好校本培训,通过固化校本研修模式来保障校本教研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袁晓东 《现代教学》2012,(Z1):53-54
针对区域内学校校本研修规范性缺失的问题,我区以校本研修"使用手册"作为区域性学校校本研修的基本规范,并据此对校本研修进行适时监控与评价。我区要求各校结合校本研修的实际,认真填写我区教育局和我区教师进修学院颁发的三本校本研修手册:《管理手册》《教师手册》《评价手册》,并要求各校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校本研修的三本手册,开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校本研修工作。这三本"使用手册"规定了校本研修基本规范,用于适时监控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学校有必要构建实践取向的校本研修模式。实施实践取向的校本研修要求学校根据教育实际确定研修主题。以问题为基础的自主学习、以案例为支撑的情境学习和以群体为基础的合作学习是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学校要通过建构校本研修理论、解构校本研修实践、收集校本研修成果等环节,对校本研修进行系统反思,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形成教学风格等实施校本研修的"行为跟进",养成教师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7.
校本研修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强化校本研修的作用,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尤为关键。而当下很多学校现有的教师校本研修多是零散的、局部的、碎片化的,没有形成一定体系。琢玉式校本研修模式是深圳市坪山区中山中学基于学校实际而自主探寻的一条校本研修之路,能够有效地将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五匠"价值追求、"四环节八项目"操作模式、"四化"策略的校本研修模式,旨在使学校的校本研修有统一的价值追求、可行的操作模式、系统的研修策略,并为学校校本研修提供可借鉴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8.
校本研修是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功之路.通过对我县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关于校本研修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了农村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引发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只要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运用灵活多样的研修形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做到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升级为理论,就可以让山区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逐步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9.
徐建英 《现代教学》2012,(Z1):47-48
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的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学校发展需要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区学校在校本研修的实践过程中,因地制宜,创造了很好的操作模式,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比较好的支持功能。但各校也遇到了困惑,如边远地区的校本研修缺乏优质的资源给予引领,研修活动的品质如何提高?校本研修活动中教研组组长缺乏调动教师积极参  相似文献   

10.
校本,意为“以学校为本”;研修,辞海中的解释为“研者究也,修者学也”,研修就是研究与学习的融合.校本研修是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各种教学、研究学习活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校本研修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对中等职业学校而言,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选择,是打造品牌专业和品牌学校的必然选择.2012年伊始,本刊特别推出新栏目——《校本研修》,我们将陆续为读者介绍一些具有鲜明特色和取得一定成效的校本研修案例,供广大读者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11.
胡银弟 《辅导员》2009,(13):110-111
校本研修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基础、最普通、最有效的做法。校本研修,不是教师个人的“自娱白乐”,也不是学校的“墨守成规”,而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的有效举措。教师的发展、成长有着客观的规律,校本研修就是探索教师成长规律的重要实践。多年来,我校开展的校本研修作如下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沈建华 《现代教学》2005,(12):30-31
教师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校本研修,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如何创新校本研修形式,丰富校本研修内容,形成有特点的校本研修活动和方式,使校本研修贴近教师教学和学校实际,是当前校本研修中值得探索的问题。市二中学在最近几年的校本研修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符合本校实际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越来越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体现了一所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色。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我们总结探索了"问题牵动,科研引领,校本课程开发推动"的校本研修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校本研修,仁者见仁,智者风智。笔者认为,校本研修是一种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自主组织和专业引领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教研活动。因此,校本研修必须立足于学校,即以校为本,方式是“研”和“修”。教师发展是目标,但不是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个人体会比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大连市农村学校存在学科带头人分布不均衡,部分学校缺少学科带头人而影响校本研修质量等现状,2012年,大连市教育局、大连教育学院联手建立了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将这三个市按地理位置及学科带头人的分布情况,划分出若干个片,片中的学校教师按学科分组,形成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由学科带头人担任培训网的负责人。在网内进行校际联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也特别强调在校本研修互助培训网内每个教师的交流互动、经验分享和资源建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校本研修进行了认真的解读,介绍了在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途径。农村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基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拓展校本研修的渠道,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形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新一轮的校本研修开始前,我们对上学年开展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了总结。上学年的校本研修得到了顺利开展,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回避的是学科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这就呼唤着校本研修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进行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校本研修”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研修,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性研修。怎样突出“校本研修”的有效性?这是校本研修组织者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如果简单地将研修内容罗列起来,研修的主题不突出,缺少针对性,就不能够达到在深入的学习交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区域校本研修共同体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对单所学校校本研修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它具有提升校本研修的品质、共享校本研修资源的、深化对校本研修规律的探究和推进校际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教师培训机构要以服务型培训理念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建设策略,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区域校本研修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年教师的数量在学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给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经验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校本研修无疑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期,我们就如何在校本研修中针对青年教师的困惑开展有效研修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