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从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绝妙的实验,把几只蜜蜂和几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将瓶子平放着,瓶底朝着光亮,瓶口朝着暗处,奇迹发生了:蜜蜂拼命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毖或饿死,而愚蠢的苍蝇则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乱冲乱撞,竟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蜜蜂之死,死于它们对光亮的喜爱,死于它们的"经验"和"智慧".蜜蜂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亮的最明亮处,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有遇到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然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相似文献   

2.
苍蝇的智慧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过一个类似寓言的实验: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而全部逃逸———事实是,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以及它们的超群智力,蜜蜂才灭亡了。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没遇到过这种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  相似文献   

3.
蜜蜂和苍蝇     
如果你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以及它们的超群智力,才灭亡的。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那些愚蠢的苍蝇…  相似文献   

4.
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智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和苍蝇装进一个平放着的玻璃瓶中,瓶底朝着亮处,瓶口朝着暗处。结果呢,蜜蜂拼命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死:而苍蝇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乱冲乱撞,竟在两分钟之内飞出。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史教授有过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他把一只瓶子平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只见它们在瓶子内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壁上。经过几次飞行后,蜜蜂终于发现自已永远也无法从瓶底飞出来,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光亮的瓶底那儿。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一只不剩地全部从瓶口飞出来。苍蝇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苍蝇的智慧     
周奎英 《中学教育》2004,(11):36-37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教授卡尔·韦克转述过一个类似寓言的实验: 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而全部逃逸——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以及它们超群的智力,才灭亡了。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最大的困惑是转变观念,进行尝试,寻得和原来不同的结果.一、思考:为什么蜜蜂和苍蝇的选择不同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装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瓶子平放在阳光明媚的窗台上,瓶底朝着窗户.蜜蜂开始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口而出.蜜蜂喜欢阳光,相信出口必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行动,直到死亡,而苍蝇  相似文献   

8.
打破常规     
有这样一则关于苍蝇和蜜蜂的故事,颇给人以启示: 将几只苍蝇和蜜蜂装进一个并未封口的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瓶底朝向光亮的一侧。结果是智商更高的蜜蜂一致认定只有迎着光亮才能找到出路,于是蜂拥着一次次挣扎在瓶底处,直到力竭而死,而苍蝇全然不顾所谓的常规,他们各自探索、四处飞动, 结果很快全都找到了出口,顺利地飞离了瓶子。  相似文献   

9.
正在可口可乐的培训部,经常能够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如果把六只蜜蜂和同样数量的苍蝇装进同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口敞开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此时的结果便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直到它们力竭倒毙;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究其原因,或许是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所以它们才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举动;而那些看似"愚蠢"的苍蝇则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反而碰上了好运气。  相似文献   

10.
思悟之角论形象,蜜蜂远比苍蝇可爱;论智慧,苍蝇却比蜜蜂要强。由此可见,简单的头脑在特定环境下可以胜过复杂的思考。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曾做过如下实验:将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在靠窗的桌子上,让瓶底朝着窗户。对于新的变化,苍蝇和蜜蜂的应变方式顷刻间呈现出来:蜜蜂表现出相对更多的“智慧”,它相信有光亮的地方就有出口,不停地想在瓶底上突破,然而瓶底的玻璃遮蔽了蜜蜂的“智慧”,让蜜蜂徒劳其力一直到力竭倒毙;而苍蝇则毫无方向地四处乱飞,结果在不长的时间内,竟穿过瓶颈逃逸一空。蜜蜂和苍…  相似文献   

11.
如果将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玻璃瓶平放,瓶底朝向光的窗口,再打开瓶盖,你猜会怎样?哪个会逃出去?实验证明,勤劳的蜜蜂会不断地在瓶底找出口,直至力竭而死,而苍蝇却可以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从玻璃瓶口逃出。蜜蜂之死,是因为被传统智能和逻辑所误。它们以为, “密室”的出口必然是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因此只管拼命撞向瓶底,重复这种它们认为合乎逻辑的行动。对它们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奇妙的实验: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里,将瓶子横着放平,瓶底朝着窗口。瓶口是打开的,但向着黑暗的地方。结果,勤劳的小蜜蜂都被困在里面了,而四处乱窜的苍蝇都逃出去了。唉,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是蜜蜂的眼睛不好?不是。蜜蜂不停地在亮处寻找出口,对光的敏感与执著使它们不愿到瓶口——黑暗的那边去。蜜蜂输给了苍蝇@陈笑然  相似文献   

13.
王勇 《辅导员》2011,(3):75
美国有位大学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几只蜜蜂塞进一个玻璃瓶中,把瓶底向光,瓶口敞开。于是蜜蜂们向着光亮不断碰壁,最后停在光亮的一面,奄奄一息;之后在瓶子里换上几只苍蝇,不到几分钟,所有的苍蝇都飞出去了。蜜蜂的失败在于固执,苍蝇的成功在于尝试。  相似文献   

14.
苍蝇的启示     
著有《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等书的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曾转述过一个实验:把各6只苍蝇和6只蜜蜂装进一个玻璃瓶,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勤奋、守纪的蜜蜂以为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不断地重复这种合理的行动,直至力竭而亡;散漫、独行的苍蝇则全然不顾光亮的引诱,毫不在意地四下乱飞,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而全部逃逸.韦克总结道:“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  相似文献   

15.
苍蝇的智慧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过一个类似寓言的实验:把6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而全部逃逸——事实上,正  相似文献   

16.
“苍蝇逃生实验” 在教学初一“良好性格表现”的“坚强意志”时,不妨运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的“苍蝇逃生实验”,使学生得到启迪。 威克教授把几只蜜蜂放进一只平放的瓶子中,瓶底向着有光的一面,瓶口敞开。但见蜜蜂们向着光亮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在两个玻璃瓶里分别放进5只苍蝇、5只蜜蜂,然后将瓶底对着亮光,瓶口朝向暗处。几个小时后,5只苍蝇从瓶子后端暗处找到出口,爬了出来,而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科学家分析认为,蜜蜂把有光源的地方看作唯一出路,每次都朝光的方向飞,而苍蝇不死盯着那点儿光亮,碰壁后知道向后看。蜜蜂与苍蝇,一前一后,一生一死,揭示了成功的秘诀。如若将昆虫换成人类,道理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所做的实验:将5只苍蝇、5只蜜蜂放在同一个玻璃瓶里,把瓶底对着充满阳光的窗外,瓶口对着相对黑暗的室内。5分钟后出现一个现象,5只蜜蜂全部撞死在瓶子里,而5只苍蝇全部飞了出去。这个实验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蜜蜂是有思维的,比苍蝇聪明,蜜蜂坚定地认为只有光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1思考:为什么蜜蜂和苍蝇的选择不同?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装进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瓶子平放在阳光明媚的窗台上,瓶底朝着窗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个瓶子平放在一块玻璃上,玻璃下方点着一盏蜡烛。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教授把几只苍蝇放进瓶中。结果,苍蝇们一个劲地向着闪现着光亮的瓶底直冲,坚持到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仍不改初衷。接着,教授又向瓶中投进了同样数量的蜜蜂。结果不同的是,蜜蜂们在里面横冲直撞,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一旦发现此路不通,立即改变方向,虽然也免不了无数次的碰壁,但最终,所有的蜜蜂都飞向瓶颈,脱口而出,重获了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