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媒“都市化”的倾向要淡化刘章西“面向都市,贴近市民”曾是一些都市晚报的发行口号。应当说,作为都市晚报,确定这种取向,是由其“都市”的“晚报”性质决定的,没错。然而,近年来,随着报刊的不断“改版”,不少传媒出现了一种越来越“都市化”的倾向,不但直接标...  相似文献   

2.
“面向都市,贴近市民,走进家庭”,曾是一些都市晚报的发行口号和办报取向,应当说,作为都市晚报,确定这种取向,是由其“都市”的“晚报”性质决定的,可以理解。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传媒的不断“改版”,许多传媒普遍出现了一种越来越“都市化”的倾向。不管是不是都市办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不管在都市办的报刊、电台、电视台是不是只肩负面向都市宣传的任务和只有面向都市的辐射范围与覆盖面,都纷纷把取向定在了“面向都市”上。“展示都市风景、反映都市生活、体现都市情调”,成了诸多传媒的重头戏。不但直接标明“××  相似文献   

3.
理解媒介与城市关系的两种常见路径:文本对城市的表征或工具对城市沟通效率的提升,皆抑制了媒介的生成性。与这二种路径不同,论文通过将1930年代上海“电话购货”中的“电话”概念化为一套由“电话交换区”、“电话销货指南”和“电话购货部”组合而成的都市媒介基础设施,来阐释电话在物质、符号与组织面向上社会技术性地嵌入经济交往并重组都市空间的方式。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意义上的电话与城市的接合可被视为一系列技术中介的都市社会空间实践,这些社会空间实践体现为“操奇计赢之枢纽”的动态生成。其中“操奇计赢”是电话介入的“谈议交易”活动;“枢纽”是在电话协调“谈议交易”时涌现的构成性中心,意味着交易关系的汇聚,且蕴含地理空间的向度。通过发掘电话在“操奇计赢”实践中的勾连、转译和重组的角色,论文为都市移动性所涉物质、交往与空间的相互缠结提供了新的日常韵律和理论想象,同时也对城市作为“社会技术性构成”这一理论主张提出了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鸟瞰式”的都市媒介景观,这些景观表现为组织化的都市形象宣传片、娱乐化的都市影视意象、平台化的位置景观、个性化的无人机拍摄的短视频,其在视觉思维、视觉内容、视觉角度方面有着独有的特征,蕴含着认识都市空间和当今视觉文化生产的别样价值,成为独有的“鸟瞰式”美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各种传媒的不断“改版”,许多传媒普遍出现了一种越来越“都市化”的倾向。“展示都市风景、反映都市生活、体现都市情调”,成了诸多传媒的重头戏。不但直接标明:“××都市报”的增多,而且非都市性传媒在版面  相似文献   

6.
“新闻故事化”和真实性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类报纸处于转型时期。在此时期,各类报纸对“新闻故事化”这一写作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应用,本文将乌鲁木齐市的三家都市类报纸加以对比,通过它们对“新闻故事化”的应用,对由此而引发的新闻真实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报纸特别是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设“新闻热线”,力图通过“新闻热线”构筑起媒体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平台,从而达到“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目的,并以此强化媒体在读者中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都市报怎样打好“主流新闻”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类报纸创办初期打的都是“市民牌”,从新闻题材的选择到写作,都体现一个“软”字。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相对老牌的都市报和新创办的都市类报纸都开始举起“主流新闻”大牌。这种定位的调整,说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意识到“主流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通过这种调整,为进一步占据市场争得了主动。但对都市类报纸来说, 打“主流新闻”牌,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尚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秩名  卓婕 《出版参考》2004,(8):29-30
不知从什么时候都市时尚男女中流行了这样一句问候语:“你,小私了吗?”听起来小私或许有些陌生,可放眼全国,私人教练、私人医生、私人营养师、私人美容顾问、私人金融顾问、私人法律顾问……,这种一对一的私人化服务已成为了都市里最前沿的消费方式。时尚的你开始“私”生活了吗?  相似文献   

10.
因为一篇“好人三哥”的稿子被认为是同公安局唱“对台戏”,焦作日报记者陈作华不仅连都市新闻采访部副主任的官儿丢了,还得苦巴巴地等着一个和他本人并无直接关系的判决,因为这牵涉到他的职业声誉。据称,今年5月,在陈写的报道刊发后不久,“好人三哥”贺永星因“涉嫌黑恶犯罪”被批捕。  相似文献   

11.
鲁贺  李曦 《新闻传播》2004,(5):70-70
所谓“体制外”报纸主要指晚报、早报及都市类报纸。这类报纸最初定位于“市民生活报”,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在计划经济下如何走向市场、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并创立的。  相似文献   

12.
“The Bookworm”(书虫书吧)仿佛封闭的金鱼缸里的一个泡泡,来自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这里透气,碰触,观望已经变形为“全球都市”的北京  相似文献   

13.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星野 《新闻传播》2006,(11):55-56
客观地讲,都市类报纸的兴起是国家经济社会下于总体进步的一个产物,而且应该说是一个积极产物。然而,某些都市类报纸是否真的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就相当一部分都市类报纸所登载的内容(通称为“四大支柱”)、所代表的倾向作一下阐述。  相似文献   

15.
少数学者津津乐道的所谓“民间”究竟在哪里?它躲藏在永恒沉寂的乡村,还是现代都市的市场喧嚣之中?什么才是“民间性”?所谓的“民间性”又在哪里展示?  相似文献   

16.
“的”“地”“得”的使用及其区别曹玉婷“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它们主要是附着在真地语言单位的前后,用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三个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相同,都读轻声“de”,在词语和句子中各自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17.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现场》推出的“美丽中国秀美江西微寻访”活动,首站在赣州。“微寻访”,自然少不了玩微博,微博可以让更多人参与频道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艺不能自成为新艺。”所以说,能拿的,我们为什么不拿?关键是怎样一个拿法12005年,仅河南电视台一家举办类同“超女”的活动就有数个频道之多,都市频道的“超女”当然可算是嫡系。另外还有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经济生活频道的“梦想中国”、卫星频道的“少儿歌手大赛”、公共频道的“舞动中原”等。这里说类同,是从比赛的赛制安排来说的,从海选到晋级,从各省(赛区)到全国,这也是这类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江泓 《河北广播》2006,(6):90-91
几年前,跟别人说是在做一个“说新闻”的节目还需要解释很多关于“什么是说新闻”的内容,现在则不必,因为“说新闻”的节目到处都在做,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比如:电视领域有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有报天天读》;CCTV-1《媒体广场》、CCTV-2《马斌读报》;河北卫视的《直播生活》、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印象》等等。广播里本地比较为人所熟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河北电台新闻频道的《都市在线》、河北电台经济频道的《建楼读报》、河北电台交通频道的《阿布的新闻布丁》、石家庄新闻频道的《新闻串串聊》等等。  相似文献   

20.
我赞赏“悦读”这个理念,它可以理解为“快乐悦读”。无声的“阅”和有声的“读”,涵盖着快读、略读和精读,并具有“推究事物意义”的含义,二者合成一词,意味着“阅读”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的精神劳动。古人有青灯黄卷,悬梁刺股等“苦读”故事,如今阅读条件好多了,有识之士把同音的“阅”字换成“悦”字,意在营造读者的良好心境,使阅读活动变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审美愉悦:使单纯的阅读技术升华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悦读”情怀,其内涵确实深厚得多,高雅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