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德叙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增强道德体验、引导道德行为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弘扬传统伦理文化是道德叙事的工作重点,道德故事是传承传统伦理文化的常用载体。道德故事凝结了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生动性、生活性、情境性等叙事特征。讲好道德故事不仅需要精心遴选课内外教材读物中的经典道德故事,还要求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叙事的意识与能力。在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与道德叙事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理解感悟道德故事中的传统伦理文化真谛,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自刘小枫提出叙事伦理以降,就掀起了一股叙事伦理研究热潮。对叙事伦理的态度有“同盟派”和“敌对派”之分。对叙事伦理的拥护和推广过分夸大了其作用,对叙事伦理的批判和补充固然有一定洞见,但鲜有学者关注叙事伦理可能引发的负面社会影响。因此,在对个体生命感觉和生活尊重的同时,也要提防可能引发的社会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的批判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所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叙事知识等同于科学知识、多元对话的叙事关系变成单向灌输、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压倒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展开了批判和反思,力图揭示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4.
伦理叙事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使作家在小说中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宣扬宽容、仁爱的道德力量和美德有报的伦理观念.在爱情婚姻题材中,伦理道德始终是支配主人公行动和人物命运的根本原因,在表现个人奋斗题材时,主人公则要经受道德考验和审判.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在于英国小说的道德训诫传统、文学理论的实用主义倾向以及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等.作家们借助文本表达伦理叙事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强烈批判与对人性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5.
铁凝小说《笨花》打破自己以往的创作规律,关注更为广阔的历史画面,回归儒家传统叙事伦理,并把儒家传统道德贯穿中国革命实践,重新将革命叙事伦理与个人叙事伦理进行弥合.再现了关于宏大民族历史叙事的乌托邦想像。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伦理价值优先的稳定反应倾向与教师对教学活动中潜在伦理问题的觉察能力,是德性教学行为发生的逻辑起点.通过访谈发现,教师移情、角色卷入、伦理图式、教师人格、教师性别以及学校伦理氛围对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的生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借助激活教师道德叙事、丰富教学样例示范、体验道德角色情感、创设优良的学校伦理氛围等,维持教师较高水平的教学伦理敏感性,促进教学合伦理性要求与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道德叙事成为高校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和新路径,以道德叙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教学实践为基础设计道德叙事教学实效性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探究道德叙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实效表现,提出增强道德叙事教学方式有效性的路径选择:恰当选择叙事形式的客观场域是前提,注重构建叙事内容的客观场域是重点,科学创设叙事情境的主观场域是关键。从关注客观的叙事过程转换到对学生主观精神的引领将是道德叙事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道德叙事成为高校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和新路径,以道德叙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教学实践为基础设计道德叙事教学实效性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探究道德叙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实效表现,提出增强道德叙事教学方式有效性的路径选择:恰当选择叙事形式的客观场域是前提,注重构建叙事内容的客观场域是重点,科学创设叙事情境的主观场域是关键。从关注客观的叙事过程转换到对学生主观精神的引领将是道德叙事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作家担负着普遍的道德责任.熊正良在《别看我的脸》中表现了他对于当前道德现状的关注.叙事伦理的引入,使得他的小说更能贴近生命的真实感觉,产生切实的道德力量.在此他与肤浅的道德批判性文学划清了界限.而对拯救可能性而非必然性的叙述,在还原道德真实的同时,还拓宽了当代有关道德叙事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0.
教学空间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具有根深蒂固的伦理性。现代教学空间不仅是促进学生德性发展的道德空间,还是学生“安身立命”的重要场域,同时还反映出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学空间发展的伦理诉求。然而,现代教学空间在不断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陷入了教学空间“剧场化”“同质化”和“技术化”的伦理困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重申教学空间的伦理关怀以恢复教学空间的伦理性。为此,既需要重塑教学空间观以关照学生的德性滋养过程,打开学生的德性价值空间,又需要改进教学空间布局与设计,确立他者性伦理规范,提升教师的空间伦理关怀,还需要反思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构建教学空间伦理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1.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德育,采用主情型德育模式教学,将学生的品德情感置于道德教育的首位。教师打破以往"传递—接受"的德育教学模式,以"向导"的角色,指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品演出等"体验学习"方式,学会在德育过程中自我建构与探索,最终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日本高等专门学校德育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也造就了学生的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建设是培养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重要保证。通过实训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选择及教学考核创新,可以促进实训课程设计与师德建设的对接与联动,实现实训课程设计与师德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结合高职园林工程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论述整合教学内容。包括:在任务设计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课程特点,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责任感;合理开展考核评价,培养学生诚实品德;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师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品行;结合专业综合实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养成,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尊重是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交往过程中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尊重学生既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守的基本师德要求,也是制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意味着教师不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要使尊重学生的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学会低下身子倾听学生,学会赞赏学生,学会宽容学生,并且能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对待。  相似文献   

15.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创新观念进行教学优化,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呈现道德与法治知识,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还能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联系实际发现,时事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还不够,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时事教育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时事教育的作用与开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医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必须从医学生、学校、医院以及社会多方面抓起。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学校加强社会实践,深化体验教育;改善校园环境,塑造良好校园文化;开展医德讲座,树立医德模范;建立学校和医院为一体的严格医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德性是一种获得性品格,德性需要培育。针对学生德性缺失的问题,提出思想政治教学德性培育的思路、方法与途径。主要包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实施"责任性"教学,实现道德引领;创设自主课堂,提升学生道德认识;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道德意志;建构师生有效交往,浸润学生道德情感以及整合德育力量,共同促进德性养成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小学教师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在课堂中教师道德失范情况普遍,在对教师失范行为后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的道德失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在人格品性诸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人格养成,需从教师职业道德谈起。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关系伦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的关系伦理存在于教育与社会、教学与科研、师生交往以及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而当前社会责任感缺失、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师生关系异化及学术道德失范等大学教师关系伦理错位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我们重建和谐的大学教师关系伦理。这就需要大学教师形成独立的人格,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同时要完善伦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