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要潜移默化,增强渗透性。《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和德育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为表,思想感情为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剖析,层层深入,细细品味,达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捕捉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体会蕴含其中的道理。 二、要精心设计,突出整体性。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不仅要设计语文知识和语文训练的教学内容,还要设计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认真落实《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同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仅谈谈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潜移默化渗透思想性《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为表,思想感情为里。语文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进行《茶花赋》一文教学设计时,就注意了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 ,必须因材施教 ,从实际出发 ,明确培养目标 ,端正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反过来 ,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体会到思想感情 ,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既要防止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忽视思想教育 ;又要防止脱离语言文字训练 ,单一进…  相似文献   

4.
语言基本功训练“四注意”马鞍山师范附小杨燕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一教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  相似文献   

5.
杨丹 《辅导员》2009,(23):26-26
语文德育是一种隐性的德育,德育的内容、德育的目标、德育的方法都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来影响学生思想,指导学生的行为,把德育教育的点滴都渗透在语文训练的范围之内,必须以语言文字为凭借,寻找德育与语言文字的最佳连接点,紧扣教材去进行。  相似文献   

6.
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中的第一条就指出:“教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可见,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我们备课时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到作者的...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文”是形式,是手段,“道”则是内容,是本质.文章是文道结合的统一体.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只有理解了语言文字,才  相似文献   

9.
一、潜移默化,是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在小学语文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知易行难。现阶段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穿靴戴帽”、“两张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这一段表达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将思想教育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外,搞架空分析,也不能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教育割裂开来,更不应在语文结束时附加一些“穿靴戴帽”的说教.因而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渗透”,即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落实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有意和有机的原则,探究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说,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到了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手段去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一、创设情境以激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是写首都百万群众在凛冽的寒风中仁立街头自发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因小学生在心理上对周总理有一种时代的隔膜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便通过让学生收集周总理的事迹图片和有关故事的活动为学生学好课文做好感情铺垫,上课时,我又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配以哀乐  相似文献   

13.
冯欢 《教学随笔》2013,(22):12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熏陶,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性”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现,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在训练语言文字的掌握过程中实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此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种授文传道,教书育人的特殊任务,是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区别于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必须遵循的。一、语文教材中“道”的客观规定,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应“挖掘”而不应“附加”。所谓“道”,就是指一篇篇课文各自所要对学  相似文献   

15.
俞丽冰 《考试周刊》2012,(83):37-37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读说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因此,真正的阅读教学是要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的主要特点是潜移默化,即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如何坚持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使德育渗透来得自然和谐,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笔者拟从以下几点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段精辟的文字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阅…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语文综合能力。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核心就是语感。本文试图在“真”的情感交流状态中、在“美”的感情朗读训练中、在“准”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在“深”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在“活”的发散思维想象中来培养语感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慢慢感受、领悟;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读说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