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急剧的转型与发展之中。留学生因其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及其知识结构的先进性,在社会由神圣走向世俗、由身份制度趋向契约制度、从区社走向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自由、全新学科门类的创新和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选择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12,(34):112+114
《人民论坛》大学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使命当今时代,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那么,大学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大学文化如何在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的矛盾激荡中承担起引领、辐射和创新社会文化的神圣使命,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大学由社会的边缘开始走向社会的中心、由昔日的  相似文献   

3.
探索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义 《继续教育》2004,18(12):33-35
从大学发展的历史纬度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学的职能经历了由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职能扩展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演变历程。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是解决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是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是大学从保守的象牙塔走向现代社会生活的过程。继续教育,是大学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就是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将大学开放到社会,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窗口,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成为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有需要的人群和社区的手段,成  相似文献   

4.
大学从中世纪发展到今天,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现代大学既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又是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中心。因此,大学不仅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大气和大爱,四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大学是社会创新的动力源,是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组织机构。要完成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职责,需要汲取大学创新文化的基因,探讨大学创新文化冲突成因,并努力尝试实施大学创新文化战略,从而构建真正的大学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6.
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的大学形式.一些研究型大学在积极回应发展变化的境遇中,从学术型科学共同体走向创业型科学共同体,从学术人文主义转向学术资本主义,从区域创新的边缘者转向主体者,呈现创业型大学的特征.目标链、结构链、过程链、平台链构成的立体化网络式结构是其变革为创业型大学的要件.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社会时代要求以创新、创造为特征.本文从创业型大学的创新理念、创业型大学对地方经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的引导作用,以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赋予毕业生创业的基因,使优秀学生走向社会创业而成为企业家和社会中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培养创新人才:从文化的视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肩负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因而,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热点和重大研究课题。笔者着重从学术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视角,对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求真育人"是大学不变的宗旨。没有"求真育人",大学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大学以知识的化身、正义的力量、精神的家园之神圣形象,令人向往也让人崇拜。然而,当大学的脚步由神坛踏入世俗社会,大学的神秘面纱就已经被悄悄地掀开。大学也从神圣的学术殿堂静静地步入大众生活世界。从此,大学不再神秘而神圣,大学正在被世俗生活功利化。大学也因此陷入迷茫彷徨之中,大学教育的"技艺层面"得到最大化的表达,而"价值层面"则越来越被遮蔽。但是,无论多么迷茫彷徨,大学都要正视自己并回答大学怎么了?大学将走向何方?只要坚守"求真育人"的宗旨,大学就能走出迷茫彷徨。  相似文献   

10.
从时代角度看大学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应用者,大学从社会经济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时,既有的大学却显得有些乏力。因此,重提大学对人的培养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