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专利制度对创新的激励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郑友德  高华 《科研管理》1999,20(3):69-74
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过程。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史显示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专利制度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激励作用的关键在于它是关于产权界定的制度。专利权是私人财产权,也是人们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对这种产权进行界定将大大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因此,专利制度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机制。作者认为,在依法保护专利同时,应对这种独占权给予必要的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持社会恒久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都备受推崇,但不可否认的是专利赋予创新成果的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的扩散。具体分析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扩散的负效应,建立简单的模型加以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专利制度的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专利制度是知识创造与知识应用之间平衡的观点出发,论述专利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技术创新并不必定以自主专利为起点.同时对当代专利制度保护的国际化趋势以及发展中国家在这种趋势中所面对的困境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当今专利制度所需达到的目标以及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乔永忠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90-1494
 专利维持年费机制的设置是专利制度从重点保护专利权人利益到保护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并重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机制通过增加专利维持成本,影响专利维持时间,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十一五"期间专利制度在芜湖市的运行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专利制度有力激励了芜湖的发明创造,有效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并且极大推动了该区域在技术创新意识、技术创新能力、GDP创新科技含量等微观层面上的发展。芜湖在专利领域的成功对于安徽其他城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曹勇  赵莉 《科研管理》2013,34(8):42-52
专利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作用已从防御性手段转变成战略性工具。通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363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从资源观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企业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重点探讨专利商业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专利获取对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保护对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商业化在专利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专利保护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则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领域,同时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通过有效的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过程中产权激励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绪鹏 《科研管理》1998,19(2):29-32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条件下,技术创新是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技术创新的成果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则是维护创新者利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权激励角度论述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全过程的促进与保障作用,以期各界更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专利工作是技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经济活力强弱与专利制度的健全和重视是分不开的。经验证明,专利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的竞争,保护和激励技术创新长盛不衰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是企业保持不断发展壮大的科技后盾。可以这么认为:专利制度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推进器和活力源。本期刊载的两篇介绍专利工作的文章,从经济和实践上向人们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专利制度对激励技术创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提出技术创新中的人性化设计概念之后,针对专利制度对人性化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与中日间的比较,并提出相应建议,认为我国应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加强对人性化设计的保护,提高技术创新的水平。希望由此能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有效激励技术创新的专利制度,从而起到完善法制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观的视角和开放式创新理论,本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收集的363份数据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企业专利管理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技术锁定对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关联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专利获取与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正相关关系,专利保护与专利商业化具有正相关关系;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锁定对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联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能够通过加强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但应合理避免并突破现阶段的技术锁定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王旭 《科研管理》2017,38(3):1-10
本研究基于关系型债权人视角,阐释了创新激励二元性特征及其在债权治理和创新绩效的路径作用,并将产权性质纳入整合分析框架,对产权性质在债权治理、创新激励二元性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展开探讨,全面揭示了债权治理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本土情境下,商业银行具有典型的关系型债权人特征,银行债权治理作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约束性激励在债权治理与创新绩效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而鼓励性激励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产权性质在二者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国有持股比例越高,债权治理机制产生的约束性激励越发不明显,创新绩效越低。本文研究结论有利于在创新激励视角下拓展债务异质理论,并能够为企业创新融资实践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对技术优势指标、技术增长率指标、帕累托位序规模系数的OLS回归分析等静、动态相结合的多维测量方法,系统研究细分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特点及发展机会,揭示卫星导航产业专利丛林现象的客观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部分技术领域创新优势明显,但基础技术研究仍显不足,同时产业专利丛林的外部表征开始出现。文章从以基础技术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实施专利集中战略聚集研发实力、调整创新激励政策平衡保护创新与专利丛林的博弈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肖冰  肖尤丹  许可 《科研管理》2006,40(12):172-181
以专利侵权诉讼为代表的司法活动通过对企业创新活动合法性的判断,实现了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规范与引导。与此同时,面对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所引发的新社会关系与社会需求,司法活动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与方式克服法律规范性的滞后性,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变化。因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企业创新之间并非是单向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而是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对于规范企业创新活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通过对国内2011年至今中药专利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为促进国内中药专利的科学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双向聚类结果显示国内中药专利研究可归纳为4大聚类热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药复方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药专利质量研究和中药专利技术创新研究等。加强中药专利保护,不仅形成中药各类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运用知识产权强化中药技术的传承,以及保护和开展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航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制度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志宏 《科研管理》2004,25(6):56-62
要加速航空工业的技术创新,必须对经营管理者和技术创新者设计不同的收益机制。企业应构建以发明者个人(或发明团队)为专利权人和在一定期限内技术创新者分享创新产品收益或技术入股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对经营管理者建立以改进的平衡记分卡(BSC)为基础的剩余索取机制,形成企业内生的产权激励制度以激发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是目前影响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性问题。专利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不公,容易挫伤各方从事转化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继续科技创新的动力。文章通过数理分析部分广州高校建设的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找出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转化除了受到建设主体本身文化的制约,知识产权投入的多元化,机构本身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制约其知识产权转化的因素,还是机构内部对各方权益激励分配机制,并提出了构建各主体间的多维联动,平衡专利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赋予专利权人以“牙齿”,其是否能够促进中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创新战略转型。本文以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数据为依据,考察了专利诉讼对于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专利诉讼经历能够有效激励涉诉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这一结论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加粗精确匹配法,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方法后仍然稳健。这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小微企业、专利依赖型产业的企业以及内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专利评价体系是对专利进行分级管理、推进专利转化、提升高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熵权理论,从专利技术性、法律性和申请人主体三个维度筛选评价指标,选取了适用于中国高校专利状况的15项专利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熵权法权重计算模型,并对17所高校在2011、2015、2019年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分析了专利质量指标权重演化,并基于时间轴和院校间横向得分对比,得出高校整体专利质量的提升及目标高校专利呈现分化等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为高校专利分级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普罗米修斯》2012,30(3):233-252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by mea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one of the major concern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s of indigenous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Using Australia as a case study, the paper argues that indigenous innovation systems are located within a connectionist cosmological framework. The distinctive institutional features of this innovation system are identified. Key is that innovation in systems maintains the health of other systems. The commodity-based natur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s does not suit this kind of innovation. Property rights in land matter to this innovation system far more th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m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sed on the right to distinguish one’s product in the market will generally be more useful to indigenous innovation than commodity regimes such as the patent system. Voluntary certification systems can probably be harnessed to much greater effect by indigen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20.
廖直东  姚凤民 《科研管理》2021,42(11):110-117
    文章结合中国专利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和中国式分权背景,剖析了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形成逻辑,并采用一般空间计量模型(SARAR)对省级地区间专利行政保护策略互动的类型进行了识别。结果发现:(1)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受制于资源流动约束,以及受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压力的驱动,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官员会竞相提高本地区的专利行政执法力度,形成了相互模仿的地区间专利行政执法策略互动;(2)基于2002—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在地区专利行政保护方面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确存在相互模仿的策略互动,相邻地区间的专利行政保护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