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陆军 《教育革新》2007,(11):41-42
"共振"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语文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互动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最佳效果。"共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相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若在语文教学中能借鉴此效应,把握学生的"特定频率",因势利导,使师生同步、和谐,课堂教学自然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那么如何实现呢?  相似文献   

3.
“师生共振”现象中的“共振”原是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这一原理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作为“策动力”的实施者,能够把握“受振动”者——学生的“固有频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师生双方即可产生“共振”现象,获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4.
"共振"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体在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则振动最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也应力求和谐共振.即教师教的"策动"只有激起学生学的"共振",才可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5.
“共振”,足一个物理慨念,是指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同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好比给学生一个“外力”,只有当教师传授知识的这种“外力”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达到“共振”时,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下面就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师生问产生这种“和谐共振”做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方法,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调节师生关系及  相似文献   

7.
李芳 《内蒙古教育》2012,(10):46-47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互动式教学 ——"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从改善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入手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协调教学各个要素之间、人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产生教学共振、共享、共进。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互教互学、学生相互分享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本文阐述如何通过在课堂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知活动,师生互动对学生有着重  相似文献   

10.
和谐的教育过程是师生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民主合作的过程.教学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应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和谐共振”的实现贺昌中学成锡锋“共振”是物理学中的念,指的是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则振幅最大。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过程.也应力求“和谐共振”。这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语文教...  相似文献   

13.
共振,是一物体的振动引起另一频率相同物体振动的物理现象.反思当前语文教学之所以出现教师"投入"与学生"产出"严重失衡的现象,正是因为教者与学者之间不能产生和谐共振.和谐的共振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以求共同发展,即产生所谓的皮格马利翁双响效应.  相似文献   

14.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  相似文献   

15.
吴娴 《教育学报》2001,(12):6-8
文中介绍了一堂物理课.这堂课围绕着"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的问题采用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韦极森 《教育艺术》2009,(9):45-45,36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该词语目前成为媒体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师生互动"是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在教师启发下引导学生发现、探讨问题,师生紧密配合,在融洽环境中既促进师生的交流,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素质,使其能力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活动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教学的智慧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这样一种智慧之火.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而师生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师生问答.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19.
最近 ,笔者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时 ,发现了一处新、旧教材中变动比较大的地方 ,那就是对“受迫振动的频率及共振条件”的叙述 ,而这种变动使新教材的叙述比旧教材的叙述更加准确 ,更加具有科学性 ,笔者见解如下 :一、新旧教材对“受迫振动的频率及共振条件”的叙述原高级中学《物理》(必修 )第一册中第 1 39面对受迫振动的频率是这样叙述的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而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在 1 4 0面对共振条件是这样叙述的 :“在受迫振动中 ,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 ,振幅最大 ,这种现象叫做共…  相似文献   

20.
互动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不应只是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简单的模仿,而应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