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深入理解文本,不可不知该文本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活时代、写作风格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深入阅读产生一定的帮助。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介绍类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有大致了解,也可以选择注释类的背景知识,当文本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时候,这一类的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感悟文本。一、导课引入,降低难度在导课的时候加入背景知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所降低。对于  相似文献   

2.
一、了解背景,感受人文情怀一般而言,古诗词涉及内容比较丰富,如创作背景、作者心境、相关评价等。介绍和讲解创作背景,可以让学生了解诗词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词其实是作者人生感悟、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优秀的诗词作品能够生动地体现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充分了解他们创作时的心情状态。如,教学《泊船瓜洲》,教师可以事先介  相似文献   

3.
1.知人论世,情境引入 知人论世,意即读书要了解文本主人公或作者并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许多课文的创作背景或内容背景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呈现课题时,如果教师能恰当地介绍文本主人公或作者的相应背景,学生便可以更好地解读课文。如,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在呈现课题的同时,教师可以介绍李白的创作背景: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夜郎城。  相似文献   

4.
张福林 《文教资料》2005,(3):190-191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风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的喜怒哀乐,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新课标已把阅读欣赏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高考、中考对古诗词的赏析题份量也加重了。如何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神韵,应从这几方面赏析。一、读背景材料,知人论诗赏析古诗词一定要对作者的人生基调有所了解,清楚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极为有用。假如连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还谈什么赏析,更怎么知道:“赏析得对不对?”又如何去写恰…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许多语文教师虽说认识了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重视不够;朗读往往为繁琐的课文分析或大量的书面练习所取代了,课堂上越来越听不到学生的琅琅书声了。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对朗读及朗读教学的真正含义理解和认识不足;或由于自己的朗读修养不高,进行有效的朗读能力较弱,而摒弃了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实,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多朗读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具有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完成这一任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师生民主平等的朗读、对话,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交流。让学生自己走近作者,全面了解作者的身世为人、创作风格和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与意图,并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真正与作者广泛交流,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一次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朗读,往往会使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记得我从师大赶往兰州八中听课,就有一位女教师讲的是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优秀短篇小说已经评选出来了。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多采,风格多种多样”(巴金语),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您想知道这些作品是怎么创作的吗?您想知道作者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吗?本刊特约请二十五篇得奖小说作者撰文谈谈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有关情况。承蒙作者支持,很快给我们寄来了文稿。从本期起,我们开辟“得奖小说作者谈创作”专栏,陆续刊载他们的文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背景及作者介绍开展德育教育1.以背景介绍为契机。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创作背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如讲古诗《过零  相似文献   

8.
一些文章,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很难知道作者创作的经过,但通过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我们仍然能够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从而让学生掌握语文创新所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例如在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可先介绍文章写作的背景: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列宾的这幅油画正是十月革命前,俄国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反映劳动人民的呼声,历来就是现实主义画家…  相似文献   

9.
狭邪小说有一个显见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咸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三种不同类型。之所以有此变化,与其创作的社会背景有必然的联系,但根本原因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差异。狭邪小说既是一部通俗的晚清社会妓女生活史,也是一部形象的末世文人心态演变史。  相似文献   

10.
一、通过了解背景知识感受人文情怀 一般而言,古诗词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例如创作背景、作者心境、相关评价等.通过介绍和讲解创作背景,可以为学习者培养与诗词作者相同的情感感受,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诗词作者的用意和感受.古诗词其实是作者人生感悟、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优秀的诗词作品能够生动地刻画作者的人生观和思想境界.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内心情感上与诗人共鸣,充分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心情状态.以《相见欢》为例,教师可以事先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可以向学生适当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诗词体现的百姓疾苦,让学生珍惜和谐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社会责任感.可提前布置课前作业,发动学生搜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有意识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为学生创造课堂展现自己的机会,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从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集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的特点于一身,成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形成背景及作品本身出发,分析了作者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心理驱动力,通过对他的这种心理的分析,从而可以使我们对作者及作品有新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正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学好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我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我们的情操。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古诗词呢?(小博士)古诗词赏析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有限,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也有限。但是,小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创作诗词的背景,便可以从中感知作者表达的情感和诗词所蕴含的独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介绍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  相似文献   

14.
写作背景是指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作者相关资料,一般包括作者的写作时代背景、创作目的、创作风格、作者的身世经历等。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学生学习任何一篇课文之前都要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才能做到知人论世,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品的创作目的和语言风格等。由于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在特定社会生活背景中的某种思想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补充相关写作背景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外星人到底啥模样? 一提到外星人,我们都想知道他们到底是啥模样。因为谁也没见过,谁也说不上来。只是在科幻片里,我们会看到外星人形状怪异,面目丑陋,但是却个个聪明绝顶。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基本的生物学、化学及物理学的法则,对外星人的模样进行大致推测。  相似文献   

16.
介绍背景应因文而异西吉县苏堡学区蒙国安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时代性强,内容深刻的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中心思想。要很好地发挥背景教学的这种辅助作用,我们必须注意打破传统教学中那种“开门见山”,教师照本宣读背景的固定...  相似文献   

17.
丁晓燕 《教学随笔》2013,(16):134+139
经典小说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当下重读经典小说,我们除了要考虑小说创作的背景、作者的情感倾向、小说的基本三要素之外,更要考虑现在重读经典小说的现实意义。《品质》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把握来完成解读。  相似文献   

18.
《采桑子》是叶广芩创作的关于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有其独特性,全篇采用独特叙述视角,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娓娓道来。通过分析作者独特的创作背景,加之解构、比较全文的叙述角度,探究文本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相互交织的独特叙述方式,我们从而可以了解到,其起到的完整小说故事情节与整体结构、丰满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态度和家族情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时代背景的介绍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体会作品中体现出的思想与情感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创作背景的适  相似文献   

20.
"没有背景的教育不能叫作教育。"(夏丏尊)语文教学的背景应是语境。很多语文教师都知道"语境"一词,知道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离不开语境,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恰当地利用语境,致使阅读教学碎片化。如大多数教师都知道理解课文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但也只是在课始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阅读理解过程中却根本不顾及或很少联系之前的介绍,这就是一种语境视野的缺失。如果将教学置于适宜的语境中,学生就能整体、联系地感知语言。且看《赵州桥》一课的两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