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社会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战争和瘟疫夺去了近300万人的生命.战争的灾难促进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化;更由于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1918年11月3日基尔水兵起义就成了十一月革命的开端.11月5日到8日,除首都柏林外,几乎在德国各大城市如汉堡、不来梅、来比锡、慕尼黑等地革命都获得了胜利,相继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堆埃.11月9日柏林的工人和士兵武装起义成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仓皇逃往荷兰,霍亨索伦王朝被推翻了,革命取得了初步胜利.  相似文献   

2.
学习历史往往苦于记忆年代,记住了又常常混淆.我在学习中收集了一些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一、编顺口溜.如记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顺序: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相似文献   

3.
梁之“后”     
课本第137页:“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后梁”。应为“建立梁,史称后梁”。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68页“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的表述严谨准确。同页注释①明确指出:“五代之前,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以梁、唐、晋、汉、周为名称的朝代,因此后人在五代的朝代名称前加“后”字,以示区别。梁之“后”$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4.
浅谈历史复习中的浓缩记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河南教育》2005,(4):34-34
现行中学历史课本包含了大量具体的历史知识,而高考历史试题覆盖面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无所不有,考生必须熟记所有的历史知识,并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考出好的成绩。实践证明:浓缩法省时好记,层次清晰,易于掌握。所谓浓缩法就是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点加工制作,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压缩成一个个知识点,在记忆时以少代多,减轻记忆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浓缩法常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浓缩特征:即根据某个历史事件的特征把它浓缩为要点。如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可浓缩为“税重、役多、法酷”六个字,就可以正确掌握秦朝残暴统治的三个…  相似文献   

5.
娄婕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106-106
<正>伴随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推广和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和摸索中,历史线索引导式教学和主题教学模式是一线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出来的,这样的模式很好地弥补了老教材按照年份、朝代记述历史的许多不足。本文将结合具体课例,就线索引导与主题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作简单的梳理和分析。一、研读教材,深入感知教材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只有牢牢地抓住了教材(课本),将教材中的脉络整理清楚,才可能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夕,浙江到处都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宣统元年,怪事连篇, 宣统二年,造反明年。”“穷人望反来,革命换朝代。”一九一一年(旧历辛亥年)十月十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终于爆发了,领导这次起义的是接受同盟会政治纲领的“文学社”和“共进会”。随着武昌起义的胜利,全国各地革命党人奋起,不到两个月,就有包括浙江在内的十四个省正式宣布脱离清朝政府,响应革命。几经曲折,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这就是近代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7.
一、口诀记忆法在中国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以前公元前。”这就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接下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了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生常抱怨历史知识头绪繁杂,难以记忆。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一些加强记忆的方法,其中浓缩记忆法效果就很不错。 所谓浓缩记忆法就是将历史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点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在记忆的过程中以点带面,以少带多。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紧扣关键性的字眼,把较繁杂的识记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浓缩记忆法,只要牢记要点,结合联想,并加以必要的扩充就能较全面地再现完整的内容。经过概括和浓缩后的材料微言大义,以小见大,印象深刻,难以忘却。浓缩记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数字浓缩法数字浓缩法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高度归纳,将历史知识概括成数字来进行记忆。如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进行归纳和记忆,即“一条大动脉,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开凿,三点(涿郡、余杭、洛阳),四段(永济渠…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在现阶段,标准的历史新教材尚未编印出来以前,叶蠖生同志所写的初中本国历史,不失为一本良好的课本。在这个课本中,贯穿了马列主义的唯物史观,摒弃了过去旧历史课本的唯心史观,和英雄造时势的错误思想。编写方法,一方面采取了按各朝代顺序叙述,使学生获得有系统的历史知识。一方面又把握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突出的重点,以生产力为主,而穿插于每个朝代中,使学  相似文献   

11.
地理知识从把握的层次而言可分: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其中识记为基础,是前提。虽然现在考试不强调课本知识的再现(有时高考也会涉及,如2005年就考过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但又没有抛弃课本,知识考察的落脚点依然是课本知识。地理知识涉及面广泛,内容庞杂,从知识体系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从知识性质分为:地理事物、现象;地理原理。  相似文献   

12.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扣准关键性字眼,把要识记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通过浓缩,使需记忆的知识数量减少,质量成倍增长,减轻学习负担,起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浓缩记忆法”在历史总复习课中的运用●湖南湘潭杜浩波在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中,运用“浓缩记忆法”就是将中学历史教材中复杂的史实,通过精心提炼、高度浓缩,抓住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的字眼,对识记材料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的组合,最后以清晰、系统、生动、具体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课的内容,纵贯古今,横揽中外,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演变,内容纷繁复杂,交错散乱,如果没有有效的记忆方法,极易混淆。在众多的记忆方法中,我针对学生特点,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记忆历史知识。一、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练、压缩进行记忆。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相似文献   

15.
问:《小学课本历史》上册由试用本改为正式本以后,在课题内容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动和增删? 答:首先是把试用本上原附在课文之后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移到了课文的最前边。《小学课本历史》上册,大部分是中匡古代历史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从奴隶社会开始,建立了一个个王朝,每个王朝的名称大都不同。为了让学生记住朝代的先后顺序,在前一次修改试用本时,增加了这首朝代歌。这次修改为正式本时,考虑到小学历史课本的内容,一般只讲一人一事,学生缺乏时间概念,容易把人和事的时代混淆,就把朝代歌移到了课文的最前边。学生学了朝代歌,弄清了朝代的先后顺序,有助于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内容。教师讲解夏朝以后的课文时,可在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复习历史朝代歌,然后向学生指明  相似文献   

16.
通常所说的记忆应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几个过程。历史知识的记忆除了取决于大脑的素质、记忆时的情境、复习诸因素外,更重要的还取决于识记的方法。本文拟就历史知识的内容,分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两大类别,探讨识记的最优方法。一、掌握规律,充分利用意义识记历史知识,一类是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性质和影响等。这一类知识的识记属于意义识记。它的特点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第一、历史发展线索的规律。也就是以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阶段 ,同学们须识记的知识范围包括 :历史事实 (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性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本文谈谈对于历史事件该重点识记什么这个话题。历史事件 ,即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事情。从课文内容看 ,可划分为五类 :①运动斗争类 ,政治上的如民族运动一类和农民起义 ,思想上的如文艺复兴运动 ;②革命类 ,政治上的如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上的如工业革命 ;③改革类 ;④侵略活动与侵略战争类 ,如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和争夺、二次世界大战 ;⑤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类 ,如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内容多、范围广、跨度大,如何从6册课本中抽丝剥茧,找准命题标靶,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对中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我就几年来的中考历史复习方法略谈四点,抛砖引玉,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备考历史有所启迪。一、抓住备考根本,掌握课本知识纵观历年历史中考试题,课本知识仍然是历史考察的绝对主导,因此,考前熟悉课本,让其成为备考之本,才能找准源头、不走弯路。1.全面通读课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复习前通读  相似文献   

19.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主要头绪,扣准关键性字眼,把要识记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来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通过浓缩,使需记忆的知识数量减少,质量成倍增长,减轻学习负担,起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部份史实的头绪多、变化快,学生学习时,不易掌握系统,不易记忆。这三个部份就是: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隋的统一”一节,正是“两晋南北朝”这一阶段的总结课。试教课本第十七章,(本学期使用的新课本是十八章)着重叙述了南朝;而十八章(新课本是十九章)则单讲北朝。其中“隋的统一”一节就起着总结这两章教材的作用,也就是要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把陆续讲过的有关这两章的片断知识归纳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段历史的基本轮廓和发展线索。因为这节教材不像其他部分教材那样单讲某一朝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